雷锋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却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有这样一名职工,在烟叶一线工作岗位默默奉献,像螺丝钉一样扎根烟田,一干就是20多年;他勤学肯干、实干担当,时刻把烟农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就是山东潍坊安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王家庄烟站烟技员李强。
图为李强(右)正在帮助指导烟农加强烟叶大田精细管理
2001年,刚从烟草技校毕业的李强进入安丘市局(分公司)基层烟站工作。“从今天开始,你就是烟叶人了!帮烟农增收、让烟农满意,你要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有着37年基层烟站工作经验的父亲对他说。
这是一名老烟叶人对新烟叶人的鼓励,更是一种奉献精神的传承与奋斗意志的接力。
为了尽快掌握各项烟叶生产技术知识,李强日夜研读各类专业书籍,并将所学的业务知识与烟田生产实际相结合,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身边的同事虚心请教,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持,直到问题解决他才肯罢休。
2010年,李强被调到位置偏远的大盛烟站工作,那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户与户之间还是村与村之间,都坚持相对独立的种植模式,尽管李强做了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那该怎么办?李强心想,只要为了烟农好,只要为了村民好,一切为烟农和村民的利益着想,就没有办不成的实事。于是,面对眼前的困难,李强非但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反而像钉子一样,在大盛一“钉”就是四五年。可大伙儿不知道的是他这“钉”住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50多岁的父亲经过一场大病,生活难以自理,刚刚出生的年幼的女儿也是最需要他陪在身边的时候。
然而,“我听从组织安排,困难再大也大不过责任。”李强坚定地说,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通过挨家挨户宣传,大部分村民能够服从调配,但每个村总有两三户村民做不通工作。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李强跑遍了每家每户。经过详细了解,李强发现不配合工作的村民很大一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不想换地的原因,或是嫌地方远不方便种植,或是担心地力条件不好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该怎样才能既不影响土地流转,又能帮他们获得所需要的?最终,李强决定采取“包产”的方式解决问题,即租地条件由租金改为村民需要的小麦、玉米等定量农产品。在李强的努力下,当年所有村民都同意参与土地流转,大盛片区地连地、村连村的烟叶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有它闪光的价值,服务烟农是我的工作本分,更是我的职责所系。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耐住性子、扑下身子,总会有所收获。”李强说,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烟农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李强所做的工作看似普通,但却解决了当时推进烟叶适度规模种植过程中的最大难题。”谈及往事,原大盛烟站站长刘世勋回忆说。
2015年,李强被调到景芝烟站工作。无论在哪,无论何时,他替烟农着想的心从来没有改变过。2016年12月,小河北村烟农李玉信因食道癌去世,多年的医疗费用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因凑不够土地流转资金,妻子王松平无奈之下打算放弃丈夫经营了一辈子的烟田。李强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站长李伟汇报情况。那段时间,李强天天奔波在村委与农户之间,经过数次协商,他最终为王松平流转了60亩土地。“多亏了李强的帮助,要不俺的烟田就没有了,为了帮俺渡过难关,他还为俺垫付了三万元的流转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说着,烟农王松平的眼里噙满着泪水。“谁也有困难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做了一名烟技员该做的事情。”对帮助王松平这样困难的烟农,李强总是想着尽力多付出一些。
2020年10月底,由于工作需要,李强被调到王家庄烟站工作。为了尽快摸清辖区烟农情况,李强坚持“一线工作法”,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入户调查之中,通过掏心窝子征求意见、成本费用对比分析、典型烟农“解剖麻雀”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推动烟叶生产水平均衡提升,李强采取“先进烟农+后进烟农”的方式,在每个烟农互助组中重点培养一名烟农带头人,发挥其示范引领和影响带动作用;为了促进烟农增收,他坚持向烟田管理要数量、要质量、要效益,帮助指导烟农落实精益生产技术措施,做到应采尽采、应烤尽烤、片叶不丢。“我今年种了90亩烟叶,烟叶纯收入18余万元,能有这样的好收入,多亏了李强的及时帮助和经常指导。”安丘市局(分公司)王家庄烟站朱子村烟农赵树阶深怀感激地说。
图为李强正在认真检修漂浮育苗直播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