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烟叶、编烟上炕、集中烘烤……每年7至9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各乡镇的烟农们迎来繁忙的收获季。当地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绿色烘烤,推动烤烟产业实现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让群众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以前用竹竿和木杆编烟不方便,现在用梳式烟夹快多了,烤出来的烟品质更好,下炕也更快了。”在施秉县城关镇上翁哨村元吊井烟叶烘烤点,53岁的烟农肖昌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着用梳式烟夹将自家的烟叶上炕。 肖昌明是施秉县城关镇烤烟种植大户,18岁时曾外出打工一年,之后就回来跟着父亲种烟,一种就是30多年。他算了一笔账,自己今年种了130多亩烤烟,土地流转费、人工费、肥料、燃料等成本费用大约要支出25万元,纯收入能有近30万元。“种烟比打工强多了。”肖昌明说。
烟农肖昌明在分拣烟叶。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据了解,施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种烟过程中邀请县、乡两级农技专家到烟区开展技术培训并作现场指导,在烘烤环节大力推广烟夹编烟方式,促进烟业增效烟农增收。
“今年施秉县推广使用了150套梳式烟夹,每套有烟夹420个,2.5套配一张操作台使用,更加环保,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施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烘烤总监宋锡军介绍,梳式烟夹可重复使用七八年左右,人工编烟一杆耗时约5分钟,用梳式烟夹则不到两分钟,更加方便快捷。
在上翁哨村,19户烟农共发展了1750亩烤烟。烤烟种植的起垄、移栽、采摘、烘烤等环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烘烤阶段,村民参与采收烟叶、编烟,每天能得到160元工资。
技术人员指导烟农肖昌明(左一)使用梳式烟夹编烟。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为进一步提高烘烤品质和劳动效率,施秉县于2019年推广生物质燃料烤房。“平均一个烤房用6吨生物质燃料,可烘烤约6炕烟叶。用煤约为1600元一吨,生物质燃料以木材边角料、秸秆等原料加工而成,一吨只要980元。”宋锡军介绍,施秉县今年共投用了180个生物质烤房,就地取材的生物质燃料更加干净环保,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控温精度,保证了烘烤质量。
“过去烘烤烟叶主要用煤炭,费钱费力,烟叶烘烤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作为一名老烟农,肖昌明说,从过去的土烤房到现在的生物质燃料烤房,烤烟变得轻松了。
2022年,施秉县种植烤烟面积3.2万亩。在绿色防控方面,施秉持续加大蠋蝽生物防治推广力度,在全县烟地推广蚜茧蜂生物防治和性诱剂物理防治。
黔东南州烟草绿色防控基地管理人员谭燕在烟地介绍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情况。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建在上翁哨村的黔东南州烟草绿色防控基地,是一个集天敌昆虫规模化养殖、烟草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绿色防控成果展示及农民技术员培训等于一体的科研中心。
“就像猫抓老鼠一样,哪里有害虫就飞往哪里,在防控烟地的同时,周边的其它农地也能得到有效防控。”黔东南州烟草绿色防控基地管理人员谭燕介绍,通过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地促进了烟叶及周边其它农作物的绿色生长。
上翁哨村烤烟产业的发展是施秉县推动烤烟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下一步施秉将通过继续推广优质品种、严抓关键技术、建好基础设施等举措,推动烤烟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