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带我们去你烟田看看”烟叶科研员廖琅带着记者去采访烟农刘述华的路上,正赶上他开车去卖今年轮种的蔬菜。
“种烟老天爷给的生计”村民刘述华今年60岁,有着35年的种烟经历的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烟农”。说起要去看烟田,他乐得合不拢嘴,连忙停下车,带着我们下田去。
大泉坑村的发展,离不开烟,作为什邡烟叶的重要产区,其区域内地势平坦,气候稳定,光温水平好,土壤肥沃,依托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泉坑村百姓开始了以种烟维持生计,祖祖辈辈传承了300余年。
“这25亩雪茄烟都是我在种,以前搞晾晒烟没技术,靠天吃饭,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几年有烟草公司和政府扶持,我也就甩开膀子干了”刘述华说到,作为最早一批种植基地雪茄烟的农户之一,去年放开手脚种了25亩雪茄烟叶,每亩纯利润可达3000元左右。
在刘述华记忆里,以前种烟全靠自己“摸石头过河”,一旦天公不作美,就有血本无归的风险。记得有一年,连续下了十几天雨,烟叶一直干不透,时间稍长就全部腐烂废掉了,当时真的有心在滴血的感觉……
“没想到这几年雪茄烟种植火了起来,什邡政府和烟草公司都大力投入,在技术和补贴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让我现在越种越有信心了。”刘述华说。
据了解随着什邡市政府“一城两基地”规划的实施和烟农合作社的建立,“种烟最稳当”这个概念在村民心中的分量日益加重,大家还产生了“种烟能致富”的念头,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加入到了种烟的行列之中。
来到刘述华承包的土地里,一片郁郁葱葱的豌豆尖长势喜人,十余名村民正弯腰采摘,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这季烟收完后,我怕田闲着,就赶紧种些蔬菜,今年行情比较好,给工人发了工资后,还能落个十多万。”刘述华说。
刘述华介绍,以前他还发动当地几个脱贫户也来帮忙干活,他们在家门口忙忙碌碌3、4个月就能挣上7000多元工资,如果种菜也来帮着干,一年下来都能挣近两万元。“自己原来想打工找不到活儿,现在一年到头闲不住。”地里弯腰干活的村民张富之说。
记者一边跟着刘述华踩着田埂往前走,一边注视着不远处整齐排列的机械化设备,烟草公司科研员廖琅介绍说,“在合作社成立以前,烟农们都是单打独斗,主要依靠人工劳作,所以效率相对较低,种植收入也难以提高,所以我们扶持成立了合作社,在前期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配置,推动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刘大哥就是第一时间加入合作社的成员”。
“目前已有102名烟农加入了合作社,我们去年通过烟基项目投入80余万元,购买了43台机械化设备供合作社成员使用,同时给予烟农补助一定比例的生产投入补贴,这样下来,他们不仅能提高种烟收入,平时的成本也能下降20%左右”廖琅告诉记者,身边已经有不少村民跃跃欲试,主动向村里提出要加入合作社。
刘述华领着记者走进育苗基地,“这是今年的烟苗,现在所有基地烟农的种子都是合作社统一育苗,预计能有3300余亩,现在种烟收入稳定,今年我还想多争取一些,扩大一下种植面积,再干几年攒点钱也该养老啦…..。”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