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两天时间,挖机师傅就能把40多亩茅坡地翻耕结束。”
“早一天把冬耕的活搞完了,好安排下一轮生产。”
1月 24日,虽是个寒冷的日子,但湖北咸丰县高乐山镇马河村5组烟农黄昌建、龚畅夫妇心里却是暖乎乎的。他俩围坐在炉火通红的火炉旁精心谋划,一心要在科学种烟道路上再创佳绩。
勤劳、善思的黄昌建、龚畅夫妇是该县的优秀职业烟农,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与烟结缘,就认定了种烟是一条增收致富的好门路。从此,他俩就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潜心学习种烟技术,努力在科学种烟上下功夫,在挖潜增收上做文章,坚定不移地走烟叶提质,种烟增收道路。
“这几年,我俩栽在地里的烤烟,每亩收入总是在4500块钱左右,你脑袋瓜子灵活,能不能想出一点增加收入的办法?”龚畅投石问路,向黄昌建说出了暗藏在心中的“秘密”。
“有啊!去年我俩不也在县烟叶分公司鼓励烟农复耕种烟,走提质增收道路,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年景中分到了‘一杯羹’,尝到了甜头?”其实,黄昌建在交售烟叶结束后,就在回顾、总结一年生产劳动的时候,找到了增加今年种烟收入的一剂“良方”。
龚畅不觉眼前一亮,马上想到由于受去年选择种烟区域抛荒地少的限制,好不容易才从乡亲们手中东拼西揍地租到5亩多茅坡地,打肿脸充胖子,凑起了复耕种烟的“热闹”。可就那几亩地里的烟叶没有出现病虫害,不但长势好,烘烤出来特别香,卖的价钱自然高。
“在去年的烟叶卖完了,你就‘东游西逛’的,难道还没有发现哪里有几十、上百亩抛荒地种烟?”龚畅催促黄昌建不仅要尽快落实今年的种烟计划,还要增加种植烟叶的科技含量。
“包在我身上,用不着你操心。”黄昌建哈哈一笑,拍着胸脯向龚畅许愿。
原来,在去年的烟叶收购结束后,该县烟叶分公司高乐山烟叶收购磅组技术员熊显刚得知黄昌建到处打听那里有抛荒地适合种烟的消息,便主动走进了当时仅有他一人在家的家门,带给黄昌建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他居住的马河村有一个小地名叫白果湾的地方,因大多数村民不是外出务工,就是搬到坡下居住,耕地抛荒。那一块连着一块缓坡地,真是个“养在深闺无人知”种植烟叶的黄金宝地,建议他抽空去看看,再迈科技兴烟增加种植效益步伐。
“哎呀,我从那个村搬到城里住并不多年,怎么没想到,真是忙人无计啊。”正在绞尽脑汁租赁抛荒地种烟的黄昌建欣喜若狂,唯恐其他烟农捷足先登,立即邀请熊显刚一同前往。
“黄老板,你来我们这里种烟这条路走对了!”那里的一名老组长告诉他“我们这里的10多户人家,光抛荒地就有近100亩,10多年前,我们栽在黄泥巴地上的烤烟人见人爱,卖得笑哈哈的!”
“这里至少有10年没有种烟了,你是闲田闲地出好烟的明白人。”熊显刚给他加油鼓劲。
黄昌建一拿定要复垦那里抛荒地种烟的主意,就开始张罗着请师傅将挖掘机开上山去,要利用冬休的有利时机,清理枯枝杂草,深翻土地,做追梦科学种烟的职业烟农。
1月上旬,黄昌建、龚畅夫妇以每复垦一亩抛荒地付500元工钱的标准请来两台开足马力的挖掘机,采用晴天清残、耕地,雨雪天气修建烟田路的方式,快速推进冬耕生产劳动,让沉寂一时的白果湾变得机声隆隆,热闹非凡。
“今年的40多亩复耕地,乡亲们都纷纷表态两年时间不收我一分钱租赁费,仅节省下来的这笔钱支付挖掘机耕地的费用就足够了。”黄昌建看着一块块翻耕之后的黄棕色土壤,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按去年在复垦地里栽的几亩烟叶,每亩多卖了近300元算,今年就能多卖1万多呢。”
“科学兴烟有奔头!”
计划早落实,生产早行动。深冬时节,将要结束冬耕烟田的黄昌建、龚畅夫妇一身轻松,坚信挖潜增收的科技兴烟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