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杨美玲回乡记

2022年01月20日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张筱蕾
A+ A

2010年,刚结婚不久的杨美玲跟着丈夫去外地打工,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夫妻俩有了稳定的收入。2020年,由于老父亲生病,孩子又小,让她不得不回到家乡,再次接过父母手中的“锄头”。

“在外打拼,尝尽了辛酸苦辣,家里人现在老的老小的小,十年了,也没好好尽到做儿女的职责。”回忆这些年在外的日子,杨美玲有些自责。

十多年前,杨美玲的父母就是村里小有名气的种烟能手,烟叶栽得比周围人家都要好。回乡以后,有了父母的技术传承,杨美玲自然有了底气。

“现在我们村种烟的,家家盖起了新房子,买了新车子,我也一定可以。”杨美玲说。

“我居然落伍了”

不仅得到了父母种烟技术的“真传”,从再次扛起锄头的那天起,杨美玲就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十年间田间地头发生的新变化。

为抵抗多年来移栽期的干旱气候,提高烟苗成活率,楚雄市东华镇推广了膜下小苗移栽技术。苗龄多大移栽?移栽时浇多少塘水?怎样施肥最合理?什么时候破膜?……一连串的新知识让杨美玲心生忐忑。

“种地,我居然不会了。”杨美玲不服气,经常跑去烟叶站,跟着烟草公司的技术员学本事。一来二往,东华镇新柳村的烟田里,哪里有技术员授课,哪里就有杨美玲的身影。

到了烘烤环节,东华镇的烤房实施烤房物联网改造,烤房仪表里安装了物联网模块和手机联通,在手机上就能查看烟叶烘烤情况,温度、湿度参数偏离了设定就会报警提醒。

“之前每到烤季,家里人都睡不踏实,查看温度、加煤凑火,还要请好几个工轮换。现在好了,有手机预警,再也不用熬夜了。”依靠物联网烘烤,杨美玲以及新柳村的烟农们烤烟越来越轻松了。

“没想到,在手机上‘烤’烟叶,在城里待了10年后回来的我居然在村里落伍了。”杨美玲不禁感叹。

“足不出村卖烤烟”

今年,让杨美玲尤为欣喜的是烟叶交售模式变了。在东华镇,全面实行了“约时定点、集中分级、集中运输、代表交售”模式,在各种烟村民小组设置集中分级点,分级人员服务前置,在集中分级点开展分级工作,初分后合格的烟叶按预约交售时间运到集中分级点初步定级签封后,再统一由集中运输车辆运到收购站点交售。

因为孩子要开家长会,本想跟着去收购点“一探究竟”的杨美玲怀着犹豫的心情,把烟交给了村里的卖烟代表去帮忙交售。

“还没散会我就接到了卖烟代表杨德应的电话说烟全部卖完了。”看着卖烟代表发来的交售清单和之前在分级点“清香楚叶”小程序的数量等级差不多,杨美玲才把揪着的心安安稳稳地放回肚里。

杨美玲口中的“清香楚叶”小程序,其实是楚雄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配合2021年新的收购模式开发的一款小程序,通过小程序,烟农烤烟可以查看卖烟的过程,从分级点开始,谁初分的、谁拉运的、谁定级的,小程序里面都有。

“如今,我们足不出村卖烤烟,节约出来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我们的种烟成本。”杨美玲说。

“喜悦中溢出希望”

两年下来,杨美玲便积累了不少种烟经验,成了新柳村委会膜下小苗种植示范户,还被当地合作社聘请为分级指导员。杨美玲算了一笔账:“今年家里卖烟纯收入4万多元,合作社的工钱1万多元,平时再打点零工,纯收入能有8万多点。”说着杨美玲捂着嘴巴害羞地笑起来。

回乡的杨美玲,农忙时在田里“舞”锄头,闲下来就陪陪老人,为孩子辅导作业,丈夫也能安心在外打拼,杨美玲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2021年,我又听说烟草公司搞烟区产业综合体,今年我都想好了,要多种一些,烟季结束再种上大粒蚕豆,如果可以的话,争取加入综合体的烟农互助小组……”谈及今年的打算,杨美玲的话语间充满了希望。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