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是行业发展的根基,烟叶稳则行业稳。
云南作为我国烟叶主产区,如何贯彻落实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谋划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如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强化优质烟叶原料保障,发挥烟叶产业“压舱石”作用?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全力巩固烟叶基础,努力走出一条“供需协调平衡、供给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的烟叶高质量发展之路。
稳定核心烟区 调优生产布局
云南烟区有48.5万户烟农,烟区的稳定发展关系着烟农生计,关系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宣威市宝山镇,有一座横跨两岸的宝山大桥,桥下面是2000多亩连片烟田。夏秋时节,从高处俯瞰,这里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是云南烟区通过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的一个缩影。
“每年,我们都会根据实际需求对整个烟叶产区的布局进行规划。”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负责人说。云南省局(公司)把稳定核心烟区、稳定优质烟田、稳定烟农队伍作为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的一项核心工作,扎实推进“951”烟区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基本烟田的综合保障作用。
一方面,云南省局(公司)将全省核心烟区建设规划纳入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一张图”平台管理,并借助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开展数字烟田建设,推动基本烟田永久保护落地落实;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应对和适应工业企业的原料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优化计划分配方式和种烟区域布局,推动烟叶生产要素向核心烟区和优质烟区聚集。
与此同时,云南省局(公司)加强高标准烟田建设,建立基本烟田可持续经营机制。2020年以来,在核心烟区规划区域内,以实行5年以上集中整体土地流转为前提,云南省局(公司)大力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通过以破埂并田、去高就低为主要措施的“宜机化”改造,并综合配套烟田水利设施、烟草机械、新能源密集烤房、育苗棚等设施设备,核心烟区实现了基本烟田地连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保障烟农种烟收益。
今年,全省累计安排土地流转150万亩,科学规划17片3.54万亩高标准基本烟田。
聚焦质效提升 推动转型升级
随着近年来专业化机耕水平的不断提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汪塘村烟农李金龙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烟叶生产的变化。“以前人工深翻一天一亩地也干不出来,自从用了大型机械,26亩烟田基本一天就翻完了,现在种烟比以前轻松多了。”李金龙说。
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今年首次引进安装了土壤深耕智能监测设备,在设备作业的同时,作业轨迹、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等情况可以实时在后台查看,确保各项技术标准落实到位。
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紧盯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按照“全程覆盖、科学配置、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大成熟农机的推广力度,加快新型专用农机的示范应用,对烟叶生产中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率低的环节,加大实用农机和多功能机械的研发力度。
今年6月初,云南省局(公司)又在红河州组织召开了全省烟叶田间管理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推进会,加大全程机械化推进力度。
在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云南烟区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推动以化肥施用为主向土壤保育转变、以化学防治为主向绿色防控转变、以化石能源为主向绿色低碳新能源转变,推进烟田废弃物向资源综合利用转变,进一步彰显云南优质特色生态烟叶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云南烟区继续保持STP(烟叶可持续发展)试点范围,同时借鉴STP理念,积极谋划构建自主可控的烟叶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依托我国烟草市场的体量优势与全球烟叶采购的规模优势,扩大我国烟叶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的影响力,为全球烟叶产业提供“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全面提升以云南烟叶为代表的中国烟叶在全球烟草市场的影响力。
此外,云南省局(公司)高度重视烟叶绿色发展水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部署,坚持把保护好烟区良好生态环境放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首位。同时,加大绿色生产技术措施的推广落实力度,切实筑牢烟区生态安全屏障,擦亮云南优质生态烟叶底色。
一组数据最能说明成效:今年,云南烟区推广有机肥296.25万亩;推广绿色高效专业化植保598.26万亩,其中应用植保无人机喷洒波尔多液91.04万亩;累计推广新能源烤房7.17万座;计划回收地膜514.81万亩。
此外,围绕“数字烟草”建设目标,云南省局(公司)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带领的团队合作,建立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烟草创新基地”和“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烟草创新基地”,以烟叶生产业务和管理为主导,以数据应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提升烟叶生产管理水平为主线,以防范基层廉洁风险、切实为基层减负为落脚点,构建烟叶生产数字化架构,对烟叶全链条相关的生产经营方式、管理体系、服务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烟叶生产经营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
释放创新活力 保障供给质量
肖炳光曾是云南省烟草农科院育种中心主任,去年年底,他不再担任行政管理岗位领导,而成了烟草生物技术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科学家。“现在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了。”肖炳光说。
去年以来,云南省局(公司)依托云南省烟草农科院,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团队管理机制。云南省烟草农科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云南省局(公司)部署要求,他们对所有部门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再调整,结合云南省局(公司)建立的全省系统科研人员流动机制,与各州(市)局(公司)共同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建设。
创新是走好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强劲引擎。2020年开始,云南省局(公司)启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制定和修订完善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等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拥有更大自主权,在研究目标不变、申报指标不降低的前提下,团队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可自主调整研究方案,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也更加科学。
事实上,云南省局(公司)始终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形成了一批自主可控、优势明显、行业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了烟草行业创新发展方向。“十四五”时期,他们将围绕“保持行业领先、打造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积极开展前沿引领性、战略性、基础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力争在雪茄烟叶开发、智慧烟草农业等领域走在前列,抢占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和“制高点”,不断引领烟叶科技创新发展新方向。为此,紧扣发展需求,他们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攻克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强化对绿色生态、节能环保、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重点突破和集成创新;突出结果导向,持续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时转化推广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成果,为云南烟叶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提供强大支撑。
“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在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拓展优势、补齐短板。”云南省局(公司)科技处负责人说。他们依托“雪茄烟叶开发”“硃砂烟规模化开发”“基因组计划与生物育种”“绿色防控”“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烟叶智能化分级研究”“土壤保育”“烘烤提质增效”等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进国产雪茄烟叶全链条生产技术体系、烟叶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智能烘烤技术及装备体系综合应用平台的构建,探索建立“工商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品种推广新格局。
推动产业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7月20日清晨,在曲靖市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罗戈凹村,村民尹存红早早起来,戴好安全防护罩,从自家屋后的蜂箱里小心翼翼地将蜂蜜从蜂巢中取出。
看着晶莹剔透的蜂蜜一点点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瓶中,尹存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烟草部门帮我发展养蜂产业,让我在种烟的同时增收不少。现在的生活,就像这蜂蜜一样甜!”尹存红说。
在罗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看来,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烟农增收的关键。近年来,按照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部署要求,罗平烟区结合区域实际,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1+N”发展模式。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是推动烟区产业融合的试验田,是促进烟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平台,是解决好烟区、烟农、烟叶“三不稳”难题的关键举措。云南烟草商业系统按照“五好”要求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42个,努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典范。
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持之以恒推动烟区产业融合,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规划相衔接,主动融入云南省政府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发展大局,主动引入能与烟叶进行轮作,实现协调发展、互补高效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充分发挥行业自有优质组织、设施、全产业链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烟+X”双订单、双合同、双基地模式,构建烟区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在云南,像尹存红一样依靠“烟叶+多元化产业”增收致富的烟农还有很多。
旧屋基乡位于罗平县西北部,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油菜花海、那色峰海等景色优美,吸引云南省内和周边省份的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借着这样的机会,罗戈凹村种烟“老把式”王金成在种好烟的同时开起了农家乐。
多年前,依靠种烟收入,王金成在村里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楼。去年,抓住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在罗平县局(分公司)的建议和帮助下,王金成又用多年积蓄购置了一处院子和两间砖房,成为了农家乐老板。
强了烟叶、美了烟区、富了烟农,下一步,云南省局(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发挥产业化优势,实干担当,持续奋斗,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