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推动烟叶供给优质高效,存在哪些短板和弱项?在烟叶提质增效方面,各烟区有哪些好的经验和举措?“十四五”期间,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对此,本期“圆桌”邀请烟叶条线部分工作人员作为嘉宾畅所欲言、建言献策。让我们在交流中坚定方向、在碰撞中解决问题。
嘉宾
中国烟叶公司副总经理 刘建利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处长 邓云龙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处长 彭 宇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处长 李广良
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处长 林国平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副处长 连长伟
聚焦弱项补短板
主持人:
抓好今年烟叶工作,确保烟叶供给优质高效,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呢?
刘建利: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优质、特色、生态、安全、高效”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烟叶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整体提升,全力打造“规模适度、服务高效、作业精准、方式绿色、产品安全”的烟叶生产新方式,建立质量更优、效率更高、动力更足的原料供给体系。一是加快烟叶生产组织方式转型升级,加大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烟叶种植主体培育力度,完善有利于保障小农户利益的扶持政策,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着力提升烟农合作社建设质量,强化烟农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探索打造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烟叶供给质量提升,健全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努力在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雪茄烟叶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品种选育、土壤保育、绿色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取得新进步。三是深化烟叶流通体制改革,强化烟叶流通环节质量管理,全面落实专分散收、原收原调、均质加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烟叶领域集成应用,抓好全国统一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建设,畅通原料产供销循环,全面提高烟叶流通效率和质量。四是稳定烟叶产业政策,适度提高烟叶收购价格,提升种烟比较效益,继续保持强农惠农政策导向不变、力度不减,通过产业政策运行调控保障优质烟叶原料稳定供给。
邓云龙:我认为,一是烟叶供给质量的优质稳定,二是根据工业企业卷烟品牌需求实现按需供给。我们下一步要继续优化烟区布局,推动烟叶种植向质量好、需求大、水平高的区域和种植主体转移,加大核心烟区建设规划力度,落实烟田永久保护制度;推广优质特色品种,积极开展特色品种定向培育、验证和推广,构建特色品种配套生产技术体系;促进实用技术落实,提高烟叶生产整体管理水平,抓好烟叶成熟采烤,提高烟叶可用性,集中精力做好收购质量管控;推动工商深度合作,扎实落实个性化生产技术措施,着力加强复烤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和均质化加工,不断满足工业的差异化需求。
主持人
当前,烟叶供给方面有哪些薄弱点和环节、短板及弱项,需要如何推进解决?
刘建利:当前烟叶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挑战压力不断增大。比如,种烟地块分散化、碎片化问题较突出,烟农队伍不稳、年龄老化已成为制约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的难题。此外,烟叶科技支撑作用仍显不足,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雪茄烟叶产业化开发、打叶复烤技术升级、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还需继续攻关突破。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加强完善,烟田抗旱减灾能力较弱。破解烟叶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要聚焦“三稳”,夯实烟叶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加大烟叶发展支持力度;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加速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全面提高烟叶供给质量水平。
彭宇:结合贵州烟区实际,我认为烟叶供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质量的稳定性、均衡性和供需的协调性有待提升。解决办法首先是提高烟叶质量,我们实施烟叶质量提升行动,在岗位设置、队伍培训等方面重点发力,提升人岗匹配到位率、优质烟叶精准识别能力、标准执行一致性、合作社专分质量、收购管控水平、复检作业质量、调拨交接水平和站点布局集中程度,确保烟叶商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区域均衡性。其次,推进定制生产,围绕卷烟品牌品规烟叶原料需求定位,落实关键技术,强化工商协作,加大高可用性上部烟叶、高结构优质中部烟叶、特殊香型区域烟叶、单等级烟叶个性化定制开发力度,着力拓宽等级使用范围,提高烟叶资源利用率,提升烟叶供给质量和供给能力。
发力“三稳”打基础
主持人
实现烟叶优质高效,离不开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各地在“三稳”方面有哪些典型经验?
邓云龙:首先,科学规划烟区。2018年,云南启动新一轮烟区规划,将全省烟区规划作为重大科技专项和烟叶生产重要工作着力推进,绘制完成全省烟叶种植规划图和轮作布局图,构建全省烟区电子沙盘。其次,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计划分配方式和种烟区域布局,争取工业企业支持,促进烟叶生产经营各要素资源的科学配置,推动烟叶生产要素向核心烟区和重点烟区聚集。最后,构建机制,促进烟区共建共管,主动对接烟区农田建设规划,加强核心烟区烟田改造和设施设备提升完善,加强基本烟田管护,确保核心烟区基础设施长久发挥效益;加强植烟土地流转,稳定种植规模;推动产业和谐发展,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等,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产业。
连长伟:我们把工业需求作为调整烟叶计划、优化烟区布局的主要依据。另外,推进烟站跨乡、跨县域整合,加快推动生产组织转型,积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种采烤分”一体化,把烟农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同时,充分发挥福建稻烟水旱轮作优势,促进稻烟融合发展,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政策支持,落实好永久烟田建设和保护工作,共建稳定的稻烟双优生产基地。以综合体建设深度融合为载体,大力建设烟稻深度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建立以县为管理单位、以乡镇为主体、以村为“第一责任人”的永久烟田保护机制,建立长效土地流转机制,保证永久烟田能够集中连片经营。
彭宇:我们更加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融入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构建以烟为主的农业经营新模式,持续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烟农种烟收益和多元化增收水平。同时,提高烟叶生产各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省工技术应用,强化无人机植保、自动化装盘播种、智能化烘烤、智慧化分级等现代物资装备支撑,降低烟叶生产环节用工,推进烟叶生产轻简高效。
牵“牛鼻子”强管理
主持人
实现烟叶供给优质,需要不断优化田间生产技术措施,推进采烤一体化,向提升烟叶生产管控水平要质量。请大家就此畅所欲言。
林国平:我们重点做好“三个聚焦”。聚焦关键技术落实,强力推进“中棵烟+高油分”烟叶示范开发,重点加强机械化深翻等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以“中棵烟+高油分”为需求导向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大生产技术培训、指导、检查、督办力度,强力推进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全面推广上部烟叶带茎采烤技术。聚焦绿色生产技术突破,构建土壤保育体系,综合运用增施有机肥、施用农家肥等方式,推进烟田改良与保育,构建绿色低碳烘烤体系,构建绿色防控体系,加快推广绿色高效专业化植保、绿色防控技术。聚焦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围绕“合作社提供服务、烟农购买服务、烟草补贴烟农”的思路,探索打造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提升合作社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并选择6个试点区域探索全程机械化试点运行模式、技术规程、机具配套及服务方式。
李广良:采烤一体化把工业管理理念引入烟叶生产,是对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一次变革,是提升生产水平、增加烟农收益、提高烟叶质量和工业可用性的重要举措。推进采烤一体化,一是政策引导,效益引领。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合作社和烟农树立“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理念;组成质量评价组,安装烟叶烘烤物联网信息监测设备,对采烤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评价;统筹使用采烤一体化补贴和专分散收补贴,让烟农得到实惠。二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按照烟草部门引导、合作社组织、烘烤师主导、产业工人操作、烟农验收付费的基本模式,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并根据自然条件和经营模式采取不同组织模式。三是多级联动,规范管理。制定采烤一体化规范作业规程,落实考核奖惩机制,技术上实行“烘烤总监—总管—主管—专职员—烘烤师”四级考核,管理上实行“烟草公司—合作社—烘烤师—班组”三级考核。
主持人
满足工业对烟叶原料风格和质量的个性化需求,加大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力度,应如何突破?
李广良: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其核心任务是开发的烟叶原料在卷烟配方中“用得上、用得好”,满足工业企业个性化需求。做好这项工作,一是把合作团队建设好,工商研深度合作,把示范点安排在质量特色突出的典型产区。二是把技术体系构建好,完善能生产出符合工业需求优质原料的定制化生产技术体系,优化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作落实和考核奖惩办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样板。三是把关键技术落实好,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在主要目标上求同、在具体技术上存异、在工作落实上协同,通过政策宣传、对比算账,转变烟农思想观念,确保开发方案能实施;通过技术培训、收购导向,统一烟叶质量标准,确保实用技术真落地;通过项目化推进、台账式管理,实行过程化考核,确保工作任务早完成。
林国平:近年来,湖北烟草商业在“高可用性”下功夫,联合工业企业全力开展“中棵烟+高油分”烟叶开发、“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攻关研究,烟叶整体质量持续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抓好“四个突出”,不断满足工业企业原料需求。突出工商协同,找准工业品牌原料需求定位,建立常态化联合管理、定期交流、环节评估、工作月报机制,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收购方案、评价体系,共同开展环节督导、大田评估、工作调研、样品制作、质量巡查;突出技术攻坚,工商联合优选种植区域,高度集成推广平衡施肥、增施饼肥、合理打顶留叶、上部烟叶带茎采烤等6项技术,提升上部烟叶可用性;突出收购管控,工商共同制定收购样品,创新开展带茎收购模式,减少烟叶损伤程度,提高等级纯度,严格实施单收、单存、单调和质量追溯管理,工业企业逐点开展质量评价,明确使用价值,开展优化配方模块和加工工艺;突出政策配套,坚持问题导向,烟叶产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增加饼肥、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投入,推广生物质、自动加煤、烘烤物联网等智能烘烤设施建设,降低种烟成本,确保烟农收益,提高烟农积极性。
创新融合提质效
主持人
就推进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方面,请大家谈一下。
彭宇:我们的做法,一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村级集体组织为主体,创新流转方式,推动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引导土地资源适度集聚。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存在感、获得感。二是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围绕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强化指导服务,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经营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构建新型专业化服务体系,在烟叶生产全过程推行菜单式服务,在机耕、移栽、植保等田间环节推广托管服务,在育苗、烘烤、分级等环节积极推广一体化服务,促进烟叶生产与专业服务无缝衔接。加大产业工人培育力度,增强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合作社+职业烟农+产业工人”的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方式,提升合作社市场化运作水平。
连长伟:福建丘陵山地的烟叶生产以小农家庭经营为主。在当前“谁来种烟”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们大力推动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具体来说,服务团队化,以职业烘烤师为专业服务队总队长,下设机耕起垄等8个服务队;工作流程化,将烟叶生产分为4个环节,每个环节细分为10个步骤;操作工序化,将服务队工作内容进行工序化编订,按工序操作;技术标准化,每个工序流程编制技术手册,以技术手册保障服务一致性;服务货币化,烟农购买服务采取“互助+货币化”,由烟农与专业队面对面结算,相关补贴由合作社支付给烤师、专业队、烟农,收费标准、服务报酬、补贴扶持等公示;管理信息化,以二维码、无线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烟叶质量可追溯,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让烟农、烘烤师等成员及时沟通和交流。
主持人
提升烟叶生产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推进高效作业,下一步有何打算?
刘建利:下一步,要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加大烟用农机研发与推广力度,产学研共同发力,破解“无机可用”“有机难用”难题,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李广良:对。要以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完善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完善机械化作业、定制化生产条件下的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确保烟叶生产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同时,以全程机械化专业服务为抓手,实现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探索以“专业托管服务、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主要内容的烟叶生产组织托管服务模式,稳步扩大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应用,加快构建规模适度、服务高效、作业精准、方式绿色、产品安全的烟叶生产新方式。
邓云龙:是的。实践中,必须坚持“实用、好用、管用”原则,加大成熟农机推广力度,加快新型专用农机示范应用,加强对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率低的烟叶生产环节实用农机和多功能机械的研发,健全推广机制,完善政策配套,进一步提升农机专业化作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烟草农机装备质量和作业效能。
彭宇:总体来说,要坚持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组织研制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特别是适应小农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高效、绿色、智能型机械。同时,加大烟农专业合作社队伍培训力度,建立专业机耕队伍,强化农机装备的集约调度应用,提升单个农机作业服务半径和服务数量,提高作业效率,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相关土地进行宜机化整理,提高农机适应性。
主持人
以信息化助力生产高效,有哪些好的做法呢?
连长伟:我们大力推行烟叶生产管理信息化。比如,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探索“云烘烤”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对密集烤房温湿度及烘烤数据的采集实现远程查看及控制、定位和预警等功能;研制“云烘烤”远程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以“数据驱动、一体管理、融合发展”为内涵的“互联网+烟叶烘烤”模式。
邓云龙:我们持续强化烟叶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提升整合,深入开展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网签,着力推进“一部手机种好烟”App推广应用,加快推动烟叶生产经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物联网、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数字化农业资源要素、精准化农事操作等方面的应用与实践,在烟叶产业链核心节点,实施部署技术成熟、易管易用、投资可控的新装备,对烟草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信息化管理;探索构建烟叶智能化烘烤技术体系,试点推广可移动式烤房和“电饭煲”式烘烤技术;推进烟叶智能化分定级研究重大专项,尽快实现烟叶智能化分定级设备的落地运用,促进烟叶收购分级更准确、定级更公平。
主持人
非常感谢大家来到我们本期“圆桌”!读者朋友们,咱们下期再见!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