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电子烟管理办法》(以下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指出,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据3月14日央广网)
电子烟风行已有好几年,诞生之初就被资本捧上了天,独占“戒烟神器”、“时尚潮流”、“健康无害”等诸多“人设”,标榜对健康没有任何危害,甚至被说成是高科技产品、有保健功能,吸引了很多想尝试抽烟却又担心健康问题、处于戒烟的烦恼之中,或纯粹想要赶一波时髦的人,纷纷“入坑”,迅速在年轻人群中成为人气产品。
各大城市在公共场所控烟之后,电子烟更成了钻空子的绝佳工具。多少人,尤其是青少年,拿“电子烟不是烟,只是玩具”当借口,肆无忌惮地在公共场合吞云吐雾,更加深了“电子烟=当下潮流”、“电子烟无害”的公众印象,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但事实证明,电子烟无害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根本就是谎言。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电子烟中多含有成瘾物质尼古丁,吸食电子烟可能造成急性肺损伤、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严重哮喘等多种疾病。
水果、奶油、巧克力、薄荷等各种口味的烟弹,是电子烟最有害的“糖衣”。很多年轻人其实并不喜欢烟草味的,于是电子烟开发出各种新奇的口味、香味,再通过网络病毒式营销,精准捕猎了这些不喜欢烟味的“烟民”。很多人接受并对电子烟上瘾,就是从这些五花八门,看似清新甜美的口味开始。
2021年10月22日,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发布《电子烟营销及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研究报告》,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接近半数在13-15岁初中阶段第一次开始吸用电子烟,过去30天吸用过电子烟的青少年用过最多的口味是水果味。这些五花八门的味道,其实都是由各种复杂的化学物质调制而成,不少都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并且可能通过二级、三级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有害产物,可以说,口味越复杂,伤害可能越大,堪称“甜美的毒药”。
《管理办法》针对电子烟的口味做出管控,就是为了剥掉糖衣,去掉滤镜,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电子烟就是烟,危害比传统香烟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是正本清源,还电子烟以本来面目,让那些还持有“电子烟无害”的错误想法的人清醒一些,为了自身健康,主动远离电子烟;另一方面也是让管控更加有依有据,有针对性,抓住了电子烟蛊惑消费者、危害健康的关键所在。
国家层面进行统一管控,显然标志着电子烟行业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其核心目的就是保护未成年人不受引诱和误导,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关于电子烟要怎么管好而不“管死”,已经讨论了很多年,这一步是重要的一步,也是具有标杆意义的一步,结束了电子烟的“野蛮生长期”,让监管有了更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虽然,目前还有部分商家仍在负隅顽抗,企图线上引流,通过暗地里交易蒙混过关,但随着源头监管体系的完善,有关电子烟的错误认识必然会被逐步澄清,整个行业也必然被纳入法治、透明、理性、诚信的发展轨道。也希望所有商家都能明白,去掉哗众取宠的滤镜,远离未成年人,才是电子烟行业运行的正道。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