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国家卫健委和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共同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报告显示,我国吸烟人数已超过3亿,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烟草受害国
戒烟尝试率极低导致11年来吸烟率仅降1.5%
北京市控烟协会表示,中国目前有3.16亿烟民,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0.5%,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烟草受害国。全球每年因吸烟和二手烟死亡830万人,中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8.5%,但是因吸烟和二手烟死亡的人数却占到近三分之一。
报告列举了吸烟及二手烟暴露与四大慢性病,即慢性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之间相关联的全球最新研究证据。同时还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与居高不下的烟民总量相反,我国吸烟者想戒烟的比例却排在倒数之列。
5月18日,北京市控烟协会和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2021年世界无烟日戒烟倡导活动”。北京市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崔小波在活动中表示:“在31个烟草高流行国里,中国吸烟者想戒烟的比例居倒数第二,11年来我国吸烟率仅降低了1.5%,这和戒烟人数低也有关系。”
调查发现,在中国有28%的吸烟者过去6个月内曾计划戒烟,而其中真正采取行动的只有19%。
吸烟成瘾绝非习惯或爱好
烟草依赖是慢性疾病,得治!
很多吸烟者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仍然在吸烟,主要原因就在于烟草中的尼古丁成瘾性很高,仅次于毒品中的海洛因和可卡因。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研究员肖琳介绍,从2014年开始,中疾控控烟办就支持各省开设戒烟门诊,“我们做了两年之后发现,有一些戒烟门诊建起来了,也帮助他们培训好人员了,但是最终没有什么病人来,(戒烟门诊)就黄掉了。”
“很多人并不把吸烟成瘾看成一种疾病。”崔小波强调,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已明确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编号为F17.2。
北京市控烟协会表示,《吸烟成瘾者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及在戒烟治疗和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这一影像学研究发现,烟草依赖患者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灰白质萎缩,额叶颞叶和边缘叶神经活动异常,岛叶相关脑区功能连接显著降低,证明烟草依赖就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部位在大脑,所以吸烟成瘾绝不是一种习惯或爱好,而是一种慢性疾病。
据悉,依据原卫生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和2015年《中国临床戒烟指南》的标准,在过去1年中体验过或表现出下列6项中的至少3项,即诊断为烟草依赖。包括:
1.强烈渴求吸烟;
2.难以控制吸烟行为;
3.当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有时会出现戒断症状;
4.出现烟草耐受表现,即需要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过去吸较少烟量即可获得的吸烟感受;
5.为吸烟放弃或减少其他活动及爱好;
6.不顾吸烟的危害坚持吸烟。
2015年05月30日,北京,禁烟日在即,为配合控烟宣传,鸟巢现巨幅禁烟标识。
靠意志力戒烟?太难!
北京控烟协会呼吁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
在5月18日举办的“2021年世界无烟日戒烟倡导活动”上,肖琳介绍了这样一组数字:有19.8%的吸烟者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戒烟,这部分人有90.1%未使用过任何戒烟服务,“这表明九成人都靠意志力戒烟。”调查显示,仅靠个人毅力戒烟,失败率达到90%以上,这也是我国吸烟者戒烟率低的原因之一。与日本和韩国相比较,因为有相关医保政策的支持,有戒烟意愿的人,在后面六个月中采取实际行动的比率相对较高,达到了50%。
伴随国际临床戒烟技术和药物的开发,缓解戒断反应的药物不断出现,包括世卫组织推荐使用的伐尼克兰等。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有:尼古丁替代疗法药物(非处方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药)、酒石酸伐尼克兰(处方药)三种,但由于不能列入医保范围,只能作为自费药物使用。
据悉,在中国医疗费的支出中,男性的就诊和住院费用均高于女性,与男性整体吸烟率高于女性相关。整体归因于吸烟的比例为10.97%,研究表明2015年全年吸烟引起的超额医疗支出约达到2870亿元,吸烟所增加的医疗费支出占医疗总支出的7.24%。
为此,北京控烟协会呼吁将戒烟医疗服务纳入医保,并提出以下四项建议:
第一,将戒烟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制定本地区的管理办法和报销次数与报销比例。
第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将烟草依赖疾病纳入门诊慢特病病种管理范围,作为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疾病门诊费用纳入共济保障范围;家庭成员间的个人账号资金可以相互支持使用。
第三,将戒烟药物纳入定点零售药店,支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充分发挥定点零售药店便民、可及的作用。
第四,探索将戒烟服务作为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保障范围。探索可以进行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范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到20%。”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健康中国一定是无烟中国,探索有效的戒烟政策实施路径至关重要。
北京市控烟协会强调,控烟环境和无烟立法的建设是戒烟者的重要动力来源;国家是否有戒烟规划和与规划配套的戒烟政策,也是促进戒烟意愿产生的条件。无烟环境立法、警示烟盒包装、提高烟草税和卷烟价格、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政策,都将促使吸烟者下决心戒烟。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