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龚世梅的小店内,堆满了各式本地特产,临近春节,比平日增加不少的订单让龚世梅应接不暇。店内,红色的特产罐头和喜庆的包装盒则为小店增添了几分年味。
“喏,这个是金平的酸辣子,还有小米辣、茶叶,现在线上线下都接单,生意比之前好。”龚世梅一边打包一边说道,“一天都快有90个订单了,一大早就叫着我姐姐来一起帮我打包。”
龚世梅小店内堆放的各式特产。杜铭刚摄
龚世梅的小店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河镇的一条街道上,富有特色的店面形象容易引起顾客关注。为了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龚世梅前几年向金平县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成为了零售户。
而在此前,龚世梅的小店还只是简单搭了个售卖窗口,特产和百货混在一起,小店特色很难得以展示,特产往往只能揽住“老客”,找不到“新客”。“之前一天最多就是十多个订单,虽说卖出的是特产,实际上顾客大部分还是本地人。”龚世梅笑着说道。
事实上,“特产”寻不到“新销路”的问题并非仅存于龚世梅一家,受限于销售模式以及当地赶集习惯的影响,诸多当地手工特产更集中在本地人熟悉的小集市上售卖,若没有人“引路”,很难寻到地地道道的特产。
2024年初,为解决这一问题,金平县烟草专卖局协同金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开展了“一乡一主题、一店一特色”的特色终端改造工作,旨在通过店铺形象提升、增设特色销售窗口、引入现代终端系统等方式,为土特产搭建多样渠道,持续带动当地产业增收致富。
“这个是我们马鞍底乡的蝴蝶谷,你也可以去看看英雄十姊妹,旅游景点还是挺多的,这个手册可以提供给你嘞。”另一边,同样参加了特色终端改造的店主邓辉燕正在向游客热情地介绍。
不同于龚世梅“以量取胜”的改造路线,邓辉燕店内则显得更为精致,在金平县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的指导下,邓辉燕重新规划了店内布局,单独设置了以特产为主的“乡村振兴扶农专柜”,同时还提供便民服务、地方旅游咨询,为特产售卖增添了几分“情绪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光顾。
金平县烟草专卖局举办的线上“直播带货班”。杜铭刚摄
特色终端形象的美化提升确实能引来不少顾客,但遇到旅游淡季客流量减少的时候,土特产难免还是存在滞销的问题,于是一场由金平县烟草专卖局组织开展的“开口营销”活动如期进行。
金平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为自愿参与的特色终端客户开设线上“直播带货班”,围绕直播流程、营销技巧、货源上架等方面进行培训,积极引导帮助店主开展特产“线上带货”,推动家乡各色特产走出金平。
一枝独秀不是春,与龚世梅和邓辉燕类似的特色终端改造工程已在金平县全面开展,2024年,全县15家特色终端完成改造,包含20余个特产销售窗口,涵盖了特色咸菜、茶叶、中药材制品等特产约10余种,年内销售当地特产累计有21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一部分特产生产方实现小额增收。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