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创新 > 正文

用好第一资源!湖北中烟探索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更好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2024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烟草资讯 作者:罗井泉
A+ A

人才是强业之基、发展之要、创新之源。国家局党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推进行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锐意创新潮头立,百舸争流敢为先。湖北中烟作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探路者,近年来在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此次《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烟草行业科技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的印发,为湖北中烟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进一步把‘没有创新就没有湖北中烟’的名片擦得更亮,以科技硬实力支撑企业更高质量发展!”湖北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郜强表示。

立下“军令状”

“军令如山,一诺千金!”

走进湖北中烟技术中心,一张张军令状赫然映入眼帘。“我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荣光,坚守科研诚信,坚定使命担当……”目光一字一句扫过,军令状上的话语铿锵有力、气势如虹,最后停在了一个个姓名上。89张军令状上一笔一画写下的不仅仅是姓名,更是技术中心科研人员在行业创新路上“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

“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湖北中烟一以贯之为科技人才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沃土,建立激励机制。

“再怎么勒紧裤腰带,科技投入不能减;再怎么减少公司编制,科技人员不能减,这是湖北中烟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准则。”技术中心主任张胜华说。

为让科技人才一心干事,他们拿出真“财”实策,让人才投入与预期效益成正比,做到舍得投入、大胆投入、有效投入,保证科技人才名利双收、人尽其才。

在科技激励机制合理化、专业化、高效化方面,湖北中烟交出了一份治理答卷。他们采用创新绩效量化评价体系,结合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等评价考核,采用数字化技术给科研人员画像,科技激励公开透明可比成为破解行业科技评价和激励难题的先行者。

湖北中烟党组与技术部门坚持每年将新科研项目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公布,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匹配,发挥所长,优中取优。科研人员可以“揭榜”擅长领域或是感兴趣的项目,自由组建团队,制订科研方案与其他团队一同竞标,也可以参加“赛马”项目,在年底结题报告时用成果来说话。

“项目要有成果,成果要能应用;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得到应用的才是好成果。”项目应用和成果转化一直是湖北中烟评奖主要评判标准,由公司主要领导、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成立12人评审组,对年度科研成果进行评奖激励。

“每年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技术中心最热火朝天的时候。大家看项目、报项目、评项目,忙得不亦乐乎。”刚刚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工艺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刘文锋说。

“制度是拿来运行的,不是用来作摆设的。制度需要接地气,要能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对推进湖北中烟人才激励机制,张胜华表示。系统性推进,步步为营,持续不断完善,湖北中烟提前两年完成公司系统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目标。

做好“加减法”

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

不知从何时开始,科研人员在走廊内抱着财务报表四处奔走的脚步声消失了。

“科技激励机制的目的还是做事。给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赋能,让科研人员工作时间基本都用在科研上,才算是做好改革、落实制度。”张胜华说。

“过去要想申请一个项目,没有一年时间是不可能的,等到流程批下来,很多项目错过先机也是常有的事。”回想起体制机制改革前,遇到的诸多阻力,办公室负责人郑厚清感慨道,“科研人员就像被绳子束缚住,想做项目却放不开手脚。”以前科研项目物资采购属于烟用物资采购,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统一招标。但不同于烟用物资,科研项目投标者少,供方参与的积极性低,流标现象屡见不鲜。等采购的实验器材搬到实验室,往往已经是第二年,很多项目推进往往会被耽误。科研人员开展新课题、做好新项目、创新新技术的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这无疑成了湖北中烟创新发展的“拦路虎”。

科研松绑,人才减负。为了破局评估、审计流程繁杂等难点、堵点,湖北中烟于2019年、2022年、2023年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优先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优先战略的实施指导意见》《关于落实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通过与公司法改(规范)部、财务部、审计部等共同制定科研项目物资采购制度,大大缩短了科研项目立项及研发周期,重新激发科研人员热情,每年新立项目由原来的20个增长到110个左右。

简政放权,激发活力。技术中心坚持项目优先,服务团队为主,设立科技服务团队,帮助科研人员完成经费制表、审批、报销等耗时耗力的工作,允许20万元以内资金由项目组负责人自行审批,允许项目组负责人在项目经费范围内面向社会对科研助理及岗位助理开展招聘,保障专职科研人员不少于4/5工作时间用于科研,让科研工作者点燃科技创新激情,重回主战场。

640.jpg

青年科研项目组进行项目探索研究  /黎根 摄

敢于“压担子”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走在技术中心大楼内,时常能迎面遇见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青年科技人员脸上洋溢着热情,好似浑身有用不完的干劲。

“2023年就有6名新同志加入我们,与我们并肩作战。”说起青年人才,张胜华脸上满是对年轻人的赞许。随着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不断发现、引进、培养,技术中心40岁以下科研人员达到44.7%,其中不少青年员工已经成为技术中心骨干,负责多项核心科技创新项目研发。

业无高卑志当坚。让青年科技人才立志在科技创新一线冒尖,是湖北中烟对青年人才关心呵护、重点培养的最好体现。为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湖北中烟实施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专门拨出1500万元项目经费,鼓励147名青年人才对感兴趣、有想法、有创意的研发领域进行自由探索。让青年人才真枪实弹走到科研主战场,让“好种子”长出“好苗子”,让“好苗子”结出“好果子”。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青年科技人才精力充沛,学习动力强,对外部变化感知更敏锐,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在技术中心,大家对青年科技人才“揭榜挂帅”成为项目负责人已经习以为常。青年科技人才在主持项目过程中更加自信、更加主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湖北中烟已然成为主旋律,从根本上解决青年科技人才出人头地靠“熬”的问题。

“人人有付出,人人有收获。”这便是技术中心青年科研人员董平博士、廖宇博士对科技激励机制最大的感受,也是对科技激励机制最好的总结。

提升“认同感”

“科技激励机制,不能只靠‘票子’‘位子’。”张胜华一句话道出技术中心能够始终保持良好创新氛围的根本原因。

跳出物质激励,提升自我认同。刚加入技术中心3年的廖宇已经参与过多项烟草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项目,在聊天时说起自己的工作,他充满自豪感:“我做的东西是有意义的,可以极大减少行业碳排放,这种感觉就会让人越做越喜欢,越做越想做。”当谈到无油墨印刷项目“烟标印刷品大面积压凹凸工艺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与无条盒塑封项目“新型绿色环保包装印刷材料应用可行性研究”时,廖博士的热情溢于言表,而这份热情,并不是源自升职加薪,而是源于自身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那份自我价值认同感。

靠评奖,靠升职,只是“饮鸩止渴”,而自我价值的凝聚,则形成了一种内在驱动。

采访中,张胜华拿出一本“光荣史”,“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光荣史’,记录了每个人做过的项目,获得的奖项,以后拿回家读给子孙听。”虽是半开玩笑,但这朴素的话语也是每位科研人员对自身价值认同的最好体现。

强调勇担责任使命,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主,物质激励为辅,达成科技激励机制的内在平衡,构建良性循环,湖北中烟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被充分发掘,创新活力被充分调动起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湖北中烟将在《实施意见》指引下,进一步优化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引领科技人才奋发有为、创新前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鄂烟力量。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