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数字化审计论坛上,云南烟草商业智能审计平台建设项目案例荣获“内部审计数字化卓越案例”奖。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践志受邀代表烟草行业在颁奖典礼发表了题为《数智审计 赋能企业内审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发言。
吴践志在发言时说:”我们将不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切实履行“经济卫士”职责,以‘数智审计’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潮涌而来……数字经济引领未来,数据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一跃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作为全球最大的优质烟叶产区、亚洲最大的香料烟生产基地,云南烟草商业,是在“云上”还是“云端”外?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迎面扑来,怎样才能赶上这一波时代红利,实现最大化的提质、增效、降本?处在时代的风口上,怎样布局赛道、趁势而上,下好数字这盘“大棋”,实现“一切皆可云”?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是大势所趋,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在数字大海的百舸争流中,怎样才能以“数”驱动,以“智”发力,抢占“智”高点?
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党组一直在谋划数字化转型工作,。“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顺势而为或趁势而上,而是要力争实现逆袭和超越。”吴践志说。
“云”外看“云” 开启“智慧”之旅
数字经济新时代,“云平台”能打通软硬件,实现端、边、云、网融合。云南烟草商业建设“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会计核算“证账表”全部自动化生成、全业务覆盖,核算自动化率达99%以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财务管理由“数”变到“智”变;研发“智能审计平台”,“治已病”“防未病”,提高审计监督效能;“一部手机种好烟”注智赋能,推进云南烟叶生产从人工制造跃变为“智能制造”。
“经过40年的发展,云南烟草商业现有1.8万名在岗员工,在98个县(市、区)有种植烟叶的近58万户烟农,有230多万名烟叶生产从业人员、23.7万户卷烟零售客户。如此庞大的体系,会计核算、资金结算、资产盘点与对账、税务计算与申报、会计档案管理以及预算编制与分析、预算控制……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领域无疑纷繁复杂。”黄虎是省局(公司)财务管理处处长,尽管积累了十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但在财务实践工作中,他仍感觉到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管理方式比较传统、财务人员价值发挥不足等问题。
“必须拥抱智能时代,打造烟草产业数字经济新生态——这是自身所迫和发展所需。”省局(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刘凯表示,“只有持续进化AI能力,建立一个支持数据灵活流转的开放安全的混合多云环境,实现数据有机整合与统一,打破数据孤岛,才能满足企业智能运营、敏捷应变、灵活优化成本,向智慧企业迈进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趁热打铁,说干就干。在省局(公司)党组的高度重视和财审业务部门的合力推动下,省局(公司)成立了智能财务建设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李光林为组长,吴践志为副组长。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智能财务建设和财务转型探索,推动财务工作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迈进。
2019年1月,云南省局(公司)启动智能财务建设项目。
2019年1月,省局(公司)智能财务建设项目启动,确定以大数据共享应用平台为依托,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财务工作领域的大共享。包括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等财务会计工作的共享,还包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税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资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等管理会计工作的共享。
经过课题调研、考察、学习和方案设计,按照“专家团队+技术团队+省公司团队”运作方式,产学研用紧密协同。同年7月,启动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开发工作。吴践志带领省局(公司)财审团队参与课题研究、主导平台开发、组织平台上线、保障平台运行。
数据架构现代化、统一分析数据、基于数据进行业务创新,这是数字化服务端到端数据战略的三个关键点。为保障云上专门工具实现数据有机整合与统一,打破数据孤岛,团队撰了订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资料、绘制业务流程图和会计核算自动化应用流程图,制定标准经济业务事项、标准核算规则、标准表单、标准稽核规则……
有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就必须有智能管理会计共享平台。省局(公司)团队继续梳理框架目录,绘制思维导图,设计数据分析应用场景、梳理界面结果底表,追溯数据来源项,制定标准风控规则、标准评价规则。RPA、知识图谱、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商业智能、人脸识别、财务云等技术被综合应用到其中。
从“多次跑”到“掌上办”,从“小切口”到“大融合”……云南烟草商业以“数字”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2020年6月,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在24家直属单位全面上线运行,到2021年底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仅用一年半时间,他们就实现了“数字蝶变”。
“云”上企管 打造“智”享未来
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后,以标准经济业务事项为核心制订了一套标准会计核算规则,基本实现核算自动化全业务覆盖,核算自动化率达99%以上,基本实现会计核算“证账表”全部自动化生成,核算的准确性大幅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明显改善。
财务层面,实现了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资金结算的集中化和自动化、资产盘点和对账的自动化、税务计算和申报的自动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提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推动财务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型。
管理层面,实现了预算编制和分析的自动化、预算控制的前置化和自动化、成本归集和计算的自动化、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过程化、税务风险检测的智能化,以更好地支持业务开展、规范业务管理和强化过程控制,提升企业管控水平。借助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通过建立多维分析模型和数据挖掘模型,实现服务业务经营、精细协同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和全面风险评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感觉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财务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其中卷烟业务平均效率提升80%左右,烟叶业务平均效率提升60%以上,资金支付业务平均效率提升92%以上,税务基础业务平均效率提升65%以上,报表基础业务平均效率提升85%以上,报账效率提高约66%,消费税计提效率提高约92%,发票开具效率提高约90%。”省局(公司)财务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与该平台伴生的智能财务建设全面梳理稽核规则376条,其中206条已实现系统自动稽核,大幅提高了内控体系设计的完整性和内控规范执行的有效性,会计合规能力大幅提升。
“智能财务共享平台上线以前,我的工作主要是审核报账单据、编制记账凭证,错误情况时有发生。平台上线以后,实现了会计核算自动化,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以前12个人的工作量现在5个人就可以完成了。”昭通市局(公司)报账审核员陈潜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深切感受到了“减员增效”。
智能财务建设还构建了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按照省局(公司)集中管控、州(市)公司集中管理的思路,2020年5月,云南省局(公司)成立智能财务中心(虚拟),推进直属单位“智能财务分中心”建设,探索构建与智能财务相适应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至2021年7月,各单位智能财务分中心全面落地运行。
智能管理会计共享平台在对原有预算、资金、资产等管理会计子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提升,以满足财务智能化数字化管理需要的同时,还借助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探索业财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业财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于2021年2月启动开发工作,经过10个月的开发,于2022年1月在全省培训上线。业财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包括智能分析、智能风控、智能评价、智能报告、智能报表、智能预测六大功能,可以按组织层级为不同使用对象提供多维数据分析、风险预警(触发)、智能评价等,达到“服务业务、支持决策”的数据价值引领目标,促进管理会计落地,实现数据驱动管理、管理规范业务、业务驱动财务的良性循环。
“业财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上线后,我反复计算提供数据的频次少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对数据的分析,弥补了过去就数据说数据的短板,分析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能够为领导提供更为充分的决策依据,工作得到了肯定,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曲靖市局(公司)报表分析员吴俊莹介绍。
“通过构建智能财务运营管理体系,财务人员编制减少200余人,减幅21%。涉及核算型财务人员占12.5%,涉及管理型财务人员占87.5%,向营销、专卖、人事等岗位转岗,充实了业务岗位人员力量。其中,县级局(分公司)财务人员400余人全面转型为业务财务。促进了财务由核算型、价值守护型向管理型、价值创造型的转变。”省局(公司)人事处有关负责人坦言。
“云”上相“联” 竖起“智”“利”屏障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最专业的监督部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以及管理信息反馈的重要机制和渠道。伴随云南省局(公司)大数据平台的上线,财务及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得到充分整合,数据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审计对象的数据环境也发生了快速变化,原先的“经验驱动”的审计模式已无法适应大数据环境。但是,智能财务的运行,也打破了传统内部审计在风险感知、作业执行、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同时为数智化审计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工具支撑。
“如果以‘数据驱动’的模式,按照‘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思维方式,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大量多样性数据进行分析,探寻数据关联关系,可梳理出审计线索,揭示审计问题,辅助进行决策。”省局(公司)审计处处长徐文多发现了审计工作也可“以数驱动”。
2019年8月,按照国家局对建设目标的总体规划要求,智能审计平台建设正式启动。2020年,项目组以审计问题为导向,梳理了常见计算机审计问题清单、问题表现形式、数据资料需求清单,制定审计规则表、预警规则。
在以往的经济审计中,经常发些一些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不到位而导致的多方面问题。对此,吴践志明确指出,“审计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要把规章制度嵌入到平台里面,使行为更加符合规范,让违规行为无处着手,体现审计工作价值,防范审计风险,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大幅降低人工审计的劳动强度,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规范与效率’的关系。”
围绕着省局(公司)智能财务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的各项要求,审计团队趁势而上,挖掘数据潜力,通过计算机语言将审计核心思路和方法通过逻辑关系体现出来,建立审计模型以及审计方法在信息系统上运行,向信息化要资源,向智能化要方法,向大数据要效率,实现大数据审计,提升数据价值,使数据“开口说话”,进而为持续审计和风险监测创造条件,使数据变为资产。
专卖举报费审计场景。
省局(公司)审计数字化转型由“四个驱动”来组成,分别是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对象驱动和问题驱动。
在大数据平台上,项目组搭建了智能审计平台的三个子平台——审计管控平台、审计管理作业平台和审计协同支撑平台。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展示关键经营及审计成果指标,突出异常经营指标,全面管控,辅助领导进行决策。
在平台的基础上,项目组组装了数据、建模、预警三大利器,串联起智能审计平台。
在数据方面,智能审计平台已对接了智能财务、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交通安全管理、采购、OA和烟叶管理等八个信息系统的数据。下一步,还将对接其他在建的30余个业务系统和“一部手机种好烟”及招投标平台等。
在数据利器的支撑下,通过审计模型,融入审计思路和方法。截至目前,智能审计平台搭建了15个审计专题,共计开发768个自动审计模型(其中:分析模型702个、预警模型66个)。在今年两个月的试运行期间,已验证了397个自动审计模型,精准度达到了70%。在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将不断优化、修正模型,逐步提升自动执行模型的精准度,力争精准度达到80%的目标。
预警利器是自动审计模型执行后,将自动执行的预警结果消息推送给审计人员。在日常监控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不用到现场就可以对公司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景式联网、远程实时监控,发挥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及时发现和督促审计问题整改、在开展项目审计时,在“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阶段,通过“审计事项”可以直接查看事项对应的预警点,快速锁定“重点事项”“重点风险点”,形成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审计新模式。
智能审计平台的应用,推进了人工抽样审计向计算机全量审计转变、事后定期审计向实时过程审计转变、现场审计向线上审计转变、经验式审计向模型式审计转变。既“火眼金睛”,又不容私情,真正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职能,提升了审计监督效能。
以专卖举报费审计为例,场景描述是按照制度管理规定,根据举报内容明细,准确计算并支付举报费。转型前的审计模式是这样的:审计人员在做专项审计或定期审计时,抽取部分举报费支付凭证,按照管理规定,人工计算举报费支付金额是否超过支付标准。存在发现问题滞后、抽样个数有限等问题。
转型后,审计模式得到了实质性的飞跃:通过OCR和NLP等技术对当天上传到财务系统中的所有举报费兑付审批表附件进行自动识别,并利用审计模型自动判断是否超标准支付举报费。若发现疑似问题,实时在智能审计平台中推送预警工单,提醒审计人员及时核实处理。不仅避免了人工筛选的工作量,让抽样审计转变为全面审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实现了日常化的实时业务过程审计监督。
智能审计平台的成功搭建,引领了烟草行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探索之路,吴践志坚定而自信地说:“省局(公司)党组已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绘出了数字引擎的‘路线图’,我们的财审队伍正在以专业的匠心精神奋力抢占‘智’高点,我们有信心赢得并保持在数字赛道上的竞争优势。”
“三年来,在智能财务建设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中,财审工作稳扎稳打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机关到基层,从烟站到卷烟零售店,呈现出一幅‘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数智’局面。下一步,还要继续紧跟财审管理先进理念和新兴智能技术在财务领域的运用趋势,结合平台运行中反映的痛点堵点和业务发展变化,高水平高质量抓好平台优化提升工作。”李光林表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