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阳中江县到什邡市,从甘孜州甘孜县到泸州叙永县,从凉山州越西县到普格县……长期以来,四川中烟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行业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立足脱贫地区实际,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改善人居生态,弘扬培育新风正气,健全完善治理结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四川中烟成立以来,先后派出23名挂职干部和驻村队员,共投入帮扶资金9762.6万元,在帮助省内5个市州9个贫困村顺利实现脱贫攻坚后,又持续投身甘孜州下雄乡洛戈二村、凉山州竹阿觉镇呷拖村等11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以全力做好乡村“五个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在大局中谋划、在奋进中担当,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多力量。
打好“党建牌”推进组织振兴
2022年年底,由封面传媒、封面科技、华西都市报社联合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办的“担当有我——2022四川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成都圆满落幕。经过3个月的数据采集和专家评选,《2022四川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在论坛上重磅发布,四川中烟荣登“2022四川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并获评“2022四川企业社会贡献先锋”“2022四川企业绿色发展先锋”“2022四川企业责任治理先锋”等奖项。
在川蜀大地,四川中烟多年来按照国家局党组部署要求,充分利用行业帮扶资金和政策,积极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全面振兴工作,极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凉山州等偏远山区,四川中烟一支支优秀驻村帮扶干部队伍,在乡村振兴一线履职尽责、实干担当,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不断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生产条件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生活水平提高,让村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川中烟坚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根本,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这几年,四川中烟把增强洛戈二村、也伦达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帮扶重点内容,在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村活动室提升改造等先后投入近120万元,持续改善村党支部工作环境,营造党建氛围,传播党的声音。
其中包括,大力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成都卷烟厂党委与也伦达村党支部签订支部共建协议,开展“三会一课”指导,有效助力村级党组织建强创优。持续在帮助当地党组织提升引领力上下功夫,持续关注村集体活动室使用情况、村党支部作用发挥情况,组织开展更多更好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升行动,不断凝聚当地党员、群众智慧力量,推动更好发展,使得整个乡村振兴工作立体化、全面化。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四川中烟推动“学一种语言、交一群朋友、建一批项目、扶一批产业、育一批品牌”的“五个一”帮扶工作机制指导,督导帮扶干部真融入、办实事,走好“最后一公里,打好‘乡村振兴前线’主动战”。同时,围绕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队伍,持续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帮助村两委班子提升治理能力,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今年,四川中烟组织洛戈二村乡村振兴参观团,赴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点——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参观学习,帮助帮扶村借鉴治理经验、开阔眼界视野,拓宽发展格局;站在乡村振兴后继有人的高度,加强村班子骨干成员培养培训,不断提升村班子工作能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做到有事好商量,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能力,走好乡村善治之路。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指导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推动移风易俗,形成良好乡风,强化农村婚丧嫁娶等习俗改革,提倡文明、节俭办事。
川烟人深信,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高效能治理确保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打好“特色牌”推进产业振兴
在中江县会龙镇泉柳村,四川中烟支持开展蔬菜初加工、桑园附属设施建设等;加强产业技能帮扶,聘请农牧专家、农技员授课讲解养殖技术,提高农户技术水平。
在甘孜县下雄乡洛戈二村、俄措村,结合实际情况引入新产业新技术,开展食用菌和特色蔬菜、水果试种;成立土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户担任致富带头人,探索发展远近结合、种养搭配、融合延伸的集体产业模式,打造“吉祥”人参果系列特色产品。
在普格县黎安乡日史博肯村,实施新能源烤房项目,助力升级打造重点品牌原料生产“第一车间”。在越西县竹阿觉镇呷拖村、保石村,引导村民发展绿壳蛋鸡、高山黄牛养殖业,脱贫户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0155元。在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修建8公里“西溪宽窄步道”,打造子母瀑布、黑水潭、108天梯等景点,带动旅游业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西溪村捐建厂房,增加村属固定资产,为西溪村集体经济创收,支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这几年在天府之国,四川中烟瞄准乡村特色资源、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在帮扶村推进种植、养殖、旅游观光、深加工等产业发展,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生活越来越好。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四川中烟充分利用自身人才优势、产业优势,结合实际帮助帮扶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农业产业链持续延伸拓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培育发展,由窄向宽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多年来,四川中烟上上下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需要久久为功。
因此,要因地制宜聚焦当地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品,建立特色品牌。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拓宽销售渠道,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牢记“生态宜居”方针,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产业振兴中的支撑作用,鼓励大学生和优秀青年返乡就业、创业,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方向明确,关键就是落实。这几年,四川中烟持续关注并积极推进帮扶点产业发展,聚焦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等产业,不断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结构,持续提升当地自我造血能力和水平。
具体包括,坚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帮扶特色农牧产品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粮食安全,打造产业振兴根基。坚持打造农副产品品牌化,在建设、推广好吉祥人参果、好运牦牛牧场等基础上,打造更多具有品牌效应的农副产品,形成产业振兴特色。坚持推进农旅融合,充分利用甘孜县及下雄乡在317国道旅游、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广阔草原和巍峨雪山等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禀赋,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发展广度。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推动项目建设,持续通过集体养殖、铺面出租、旅游超市等方式为集体经济引出活水,让帮扶村集体收益持续稳定增长,让帮扶村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以来,四川中烟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瞄准帮扶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帮扶发展特色产业。对接帮扶地政府,坚持以规划为依据选好选优帮扶项目,依托帮扶地区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现代种植、现代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打好“育才牌”推进人才振兴
蔚蓝明朗的高原天空下,一座干净、整齐、现代化的阅览室坐落在乡间路旁,与遥远圣洁的雪山遥相呼应。四川中烟在也伦达村先后投入184万元修建的村集体活动室、村级阅览室、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风貌的“五改三建”项目,以及道路维修和环境整治项目,为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知识提升与政策宣传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改善、人居生态优化,与教育、医疗、生活的保障密不可分。
四川中烟先后在各个贫困村投入资金改善当地的教育条件,在越西县竹阿觉镇呷拖村、保石村,四川中烟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开展保石乡中心校基础设施建设;西昌厂工会组织助学工作组赴越西县保石小学、呷拖村幼儿园开展“快乐成长放飞梦想”助学活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法教育。在泸州市水潦彝族乡,对高坪学校运动场进行改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强健体魄的运动空间。在甘孜县甘孜镇也伦达村,设立11万余元教育帮扶基金,对全村范围内考取高中以上的学生给予奖励扶持。在甘孜县下雄乡洛戈二村,设立“曙光添翼”助学基金,鼓励青年读书深造,提升学历和能力。在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设立助学基金25万元,用于奖励升入全日制大学的学生。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根本。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四川中烟坚持移风易俗与人才培育相结合,帮助受扶村由稳向好走好乡村善治之路。四川中烟研究制定了帮扶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扶方向。企业始终把因地制宜放在开展帮扶工作的第一位,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的帮扶方案与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有效结合。
2022年以来,四川中烟首先巩固对口乡村义务教育等基础保障,配合当地政府建立健全返贫监测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盯脱贫户和低收入家庭,建立相关数据台账,积极协调受扶县外部资源和帮扶项目资源。
四川中烟通过企校联谊的方式开展捐书捐物、支教送学、夏令营等活动,设立助学基金促进下一代受教育水平全方位提升。支持教育帮扶项目实施,如实施保石乡小学教学功能提升项目,新建学校供水系统、集中供热和浴室系统、多媒体教室。针对甘孜藏区、凉山彝区教育相对落后的特点,加大教育帮扶力度,建立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学习帮扶活动。落实好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雨露计划补助。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强学生入学情况跟踪监督,确保无辍学学生。同时,持续关爱乡村儿童,开展“暖冬关爱”行动、“大手牵小手,一起向未来”爱心助学活动,为儿童送去学习文具、体育器材。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中烟还着力拓展就业帮扶,强化劳务用工宣传和技能培训,依托“农民夜校”、微信群、村广播、广告宣传栏等,及时宣讲外出务工的相关政策和知识,协助当地政府多方面开展脱贫户和低收入农户参与公益性岗位、就业技能培训、“以工代赈”务工增收。组织受扶村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学习,拓眼界活思维;筛选和培养致富带头人,开展经营管理、生产加工、品牌营销、推广宣传等方面的业务骨干培养,为受扶村培育产业人才和治理人才。
打好“乡风牌”推进文化振兴
2021年7月,成都厂制丝车间电气维修工、90后党员丁昭阳受四川中烟派遣,怀揣着青年人的一腔热血,来到海拔4000米的甘孜县下雄乡洛戈二村任第一书记。在近两年的驻村时间里,他带着企业党组嘱托,兢兢业业地认真落实过渡期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相关工作,以最快速度实现了岗位和思想的双转变。2023年4月,丁昭阳被共青团四川省企业工作委员会授予“四川省企业系统担当作为青年标兵”称号。
前几年,成都厂党委与甘孜县下雄乡洛戈二村党支部签订支部共建协议,每年由厂领导带队前往洛戈二村进行支部共建,开展“三会一课”指导、带领党员上党课、为全体村民进行产业知识讲座等活动,助推基层党组织建强创优。各帮扶村持续建强村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儿童学红色历史、观红色遗迹、看爱国主义影视,增强思想向心力,促进民族团结。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四川中烟聚焦助力帮扶村完善党建文化、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和民族文化“四位一体”的文化体系,持续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引导村民的作用,提振精气神,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各帮扶村,企业着力“以文化人”——全面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通过大走访、培训会、坝坝会、农民夜校等形式,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协助建立村规民约,帮助贫困户摆脱“等靠要”思想,“养成好风气、形成好习惯”。同时,推动创建“四好村”工作,大力协助开展村内环境美化亮化、加强社会治理、培育邻里关系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乡风民风。
企业还着力“以文兴业”——在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持续用好甘孜县格萨尔王城、帮扶村藏文化、雪山草地文化、月亮文化,提升运用效率和价值再造,不断丰富当地文化内涵和外延,提升当地特色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
未来,将持续加强企业与定点帮扶村文化共建,推动宽窄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相融相进,不断丰富当地文化内涵和外延;将积极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认真梳理、提炼当地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打造文化IP日等方式,不断提升当地特色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将持续加强企业与当地文化的共建共享,利用“送文化下乡”“带文化进城”等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共建活动,认真打造宽窄书屋,讲好民族特色故事。邀请帮扶村干部及老百姓走进四川中烟,品味企业文化内涵。
打好“绿色牌”推进生态振兴
发展绿色产业,四川中烟携手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在会东县乌东德镇青龙山村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目标,建立了精品原料基地,捐赠15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在普格县黎安乡史博肯村打造臻品原料基地,捐赠250万元升级改造20座旧式烤房,新建15座新能源烤房,新修烟区道路,以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离不开生态振兴。四川中烟上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将生态振兴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融合,着力实现“绿水青山”的最大效益。
这几年,企业着力改善乡村生态,在帮扶村开展“厕所革命”,帮助村活动室和定居点翻修公共厕所,改善村卫生设施条件;设立积分超市,组织村民们开展积分评比,提升群众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四川中烟鲜明提出,不能以产业发展损害生态环境。在文旅设施建设与护耕护草、保牧保草方面持续探索新路径。
生态振兴是发展基础。这几年,企业着力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生态保护的思想自觉,从而推进生态保护的行动自觉,形成共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守住雪山草地、蓝天白云,不能以产业振兴损害生态环境。
瞄准发展向度——在农村全面提倡绿色发展,在各领域项目、产业建设中推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打造,以生态保护推动产业发展。
紧盯帮扶村老百姓的生活温度——完善农村基本生活设施,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动当地人民群众尽快融入现代生活体系、提高生活品质。在护耕护草、保牧保草方面要摸索实现新路径。
“助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四川中烟主要负责人强调,要加大帮扶力度,发挥乡村振兴项目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形成特色产业;强化党建帮扶引领作用,指导帮扶村加强基层两委班子和制度建设;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协助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久久为功,终有所成。四川中烟广大党员干部一棒接着一棒跑,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强意志,以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践行党的庄严承诺,坚决助力打赢乡村振兴持久战。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