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发布了全新的“MIX 4”。
按照小米的说法,小米“MIX 4”是小米积累三年、耗资超5亿精心打造而来,它最大的特点无疑是一块堪称完美的6.67英寸屏幕。小米“MIX 4”屏幕为CUP(Camera Under Panel,屏下摄像头)全面屏,将前置的2000万像素摄像头藏在了屏幕下方。
作为小米的旗舰手机,小米“MIX 4”理所当然地做到了配置拉满,骁龙888+芯片、“冰封”散热系统、常温120W秒充、1亿像素相机…尤其小米“MIX 4”延续了小米“MIX 2”的Unibody全陶瓷机身设计,整个机身没有一丝接缝,圆润无暇,赋予了温润细腻的美感和触感。
相比于雷军对于小米“MIX 4”的踌躇满志,以及米粉们对于小米“MIX 4”的翘首以盼,笔者个人倒是有些奇怪小米对于“MIX”本身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思路和动作。
不妨先回顾一下小米“MIX”的历史,这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手机对于全面屏的追求与探索。
2016年10月25日,小米“MIX”有一个堪称惊艳的开始,全面屏概念手机震惊业界,一亮相就引来无数关注、备受瞩目。
6.4寸的全面屏设计、陶瓷后盖,小米“MIX”整部手机浑然一体就像一面镜子镶嵌在了一块白透的宝玉上,点亮屏幕的瞬间无疑是一次震撼的视觉体验。有人开玩笑说,小米“MIX”可能是手机史上第一次被吐槽售价过低的手机。
小米“MIX”发布后,迅速得到多项荣誉加持其身,登上《时代周刊》、囊括12项年度大奖、荣获IDEA设计金奖、被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收藏、被慕尼黑国家设计博物馆,列为永久馆藏。
一年之后,小米抢在iphone发布会前一天发布了小米“MIX 2”。相比于小米“MIX”的惊艳,“MIX 2”更像是“MIX”的量产版,在延续初代设计基础上优化了实用性。
在小米“MIX 3”之前,穿插了小米“MIX 2”的升级版“MIX 2X”, “MIX”开始重视起拍照,同时还带来了彩色陶瓷,无线充电等等新技术。
2018底,小米“MIX 3”以创新滑盖设计带来真全面屏体验,再一次刷新了外界对于全面屏的认知和期待,也将小米“MIX”专注、专心于全面屏的品牌形象、价值标签进一步树立起来并引领全面屏的发展风潮。
从小米“MIX”到“MIX 3”, “MIX”的意义绝不止于绝对销量多少又或者把小米产品价格往上顶了多少,而是让小米有足以比肩华为“MATE”、OPPO“Finde”、VIVO(Nex)、三星“Galaxy”的高端产品系列。
说得更直接一点,小米“MIX”在高端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独立化、体系化上又显得保守了一些。
小米在高端市场上的策略确实有很大问题,包括只会在硬件上“堆料”蛮干,小米品牌在性价比之外,缺乏对高端用户的真正品牌吸引力。
即便将红米独立出来,砍掉低端产品线,也并没有将小米的品牌价值和市场认知巩固提升多少,小米还是只能把性价比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从小米过去十年的品牌定位来看,消费者已经将小米当成了智能手机中的优衣库,这种用户认知早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虽然小米的数字系列、“Note”系列在价格上有了一定的提拉,但传递给用户的产品认知趋向并不明显,许多用户也知道这是小米打造的高端系列机型,但很难接受所谓的高端产品就是“放大款”、“高配版”的常规产品,这些也并没有同常规产品拉开太差距。
与其纠结于小米能不能做高端,与其一再重复事倍功半,还不如直接把“MIX”独立出来做纯粹的高端品牌,形成一个红米主打低端、小米包括数字系列、“Note”系列定位中高端、“MIX”主打高端的布局。
如果说“MIX”发布之初虽然赢得了极佳的声誉,但小米错失了“MIX”独立化的机遇,丧失了很重要的品牌升级的机会,而后面“MIX 2”、 “MIX 3”相对稳妥、平庸的产品设计还撑不起品牌独立,到“MIX 4”再一次惊艳了世界,“MIX”为自己赢得了新的但仍然稍纵即逝的机会窗口。
比如在玩家中口碑极佳的雷神电脑,实际上是海尔做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就算知道也很少会和海尔品牌关联,这样就做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游戏本电脑。
“MIX”显然比小米更有范儿,也更有高端突破的基础。
立下“三年拿下全球第一”的Flag,牵手苏炳添代言品牌,让我们看到了小米的雄心壮志,但销量最大距离实力最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更为强大的小米,也期望去掉小米logo的“MIX”。
打开小米“MIX 4”的包装,你会看到两行字:“世上没有完美。但总有人在追求完美”。
这符合雷军一贯的少说多干,也毫不掩饰地表达追求完美的心气,在品牌塑造这个环节,“MIX”还完全可以更坚决一些。
可以暴露小米内心深处一些想法的是,在“MIX 4”所有的品牌露出中,小米都更像是副品牌、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