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人民网报道 北京市计划近期面向社会招募控烟协管员,经培训合格后统一持证上岗,虽不直接对违法吸烟行为进行处罚,但可负责举报、也可协助控烟监督执法人员一起出警。目前,相应的补贴标准、招募要求等工作正在研究中。(6月14日《法制晚报》)
看来,北京市对控烟要动真格了。何以见得?您看,他们对控烟将投入的执法成本,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不但有一批控烟监督执法人员,还要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在志愿者中,还分为控烟宣传志愿者和比较专业化的志愿协管员。对于控烟这件有利于健康的好事,如此不惜工本,说明相关部门确实把控烟当成大事来抓了。
然而,控烟也是唱了多年的老调,早已成了人们听听罢了的“山歌”,这次把“调门”起的那么高,是不是有足够的“中气”?如果对控烟真的已经中气十足,那么,在唱的烟民觉得不好意思的同时,会不会让“烟贩子”感到无地自容?如果一项控烟措施,连卷烟的源头都不敢触碰,至少是中气不足的。既然中气不足,就不宜把调起得那么高。
笔者并不认为在没有禁止卷烟销售下的控烟毫无意义,而是觉得这样的控烟有点不得要领。明明可以釜底抽薪,为何还去扬汤止沸?当然,就像对一种顽疾,在根除怕伤元气的情况下,抹点膏药也可缓解症状。那么,“抹膏药”就不要摆出“大手术”的排场了。你又是“主任医师”,又是“实习医生”,还外加“勤杂工”,这样的“医疗成本”,还不如忍痛把“病灶”切除了。既然还不能对“病灶”下手,那么,“抹膏药”就不必那么下大力气了。
笔者对控烟是举双手赞成的,主要是担心这种已经落下话柄的控烟方式,排场越大事情越难做。本来,有了控烟监督执法人员就足够了,在规定的禁烟场所对违者依法处置就可以了,控烟的含义也就局限于对相关区域的限制。但在这种有涉处罚的场所,控烟引起的对立情绪也会明显增长,这个时候再出现控烟宣传志愿者,把控烟的意义说全面了,讲完整了,那么,心存不满的烟民也会追根寻源,质疑为何不从源头做起,为何不直接禁止烟草销售的问题。这不就容易引发口舌之争?
再有,控烟协管员未必能起到积极的协助作用。因为,控烟协管员不直接负责查处,而是负责举报,但与监督执法人员有直线联系,也可以协助控烟监督执法人员一起出警。这种既不像“线人”,还得出头露面的角色,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毕竟,人家是在消费一种没有被法律禁止的商品,即使违反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也无需“如临大敌”,又是“侦查”,又是“后援”的。对于一种还处于通过合法渠道能够满足的不良嗜好,如果执法手段过于“缜密”,本来还可理解和接受的人,一来气,反而可能问一句:为什么不去直接关了烟厂?
因此,明显表现出“中气不足”的控烟,特别是在初始阶段,最好还是在局部范围内因势利导,不必把“文章”做的太足。而笔者最担心的是,对于“协”字头的执法人员,不但在“临时工”中常被主人默认败事有余,而且在素质上也确实令人堪忧。何况,涉及到控烟而不禁烟的问题,恐怕连专家都难以解释,这些“临时工”能说得清楚?总之,控烟势在必行,但还没有在源头上控制的现实下,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