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记载着“将军试水”的佳话。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革命征程中需要突破最后一道天险——淮河。大军渡淮河之前,渡河指挥员报告说,淮河正处于汛期,河面太宽,水太大,不能架桥,更不可能蹚水过河。8月27日凌晨,刘伯承带上警卫员,手拿一根长竹竿来到渡口,乘上竹排,边渡河、边用竹竿探水,亲自测量水位。经实地勘察后,刘伯承判断河上完全可以架桥。27日拂晓,淮河水位骤降,刘伯承又亲眼看见上游有人牵马涉水过河。于是,他立即下令部队迅速蹚水过河,并命人在水浅的地方做上标记,以便大家沿河面上的标记,手拉着手分成多路蹚水过河。
“将军试水”的故事带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顺利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只有深入调研,才能真实全面客观了解掌握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深入实际调研。“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既要“身入”更要“心入”,不但要听汇报,更要亲临现场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全面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找到解决问题之策。诚如刘伯承渡淮河前亲自乘船“试水”一样——只有亲自实地勘察,方能准确下达蹚水过河的命令。
深入群众调研。遇到困难怎么办?好办法从哪里来?答案就在群众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车轮滚滚向前的根本动力。焦裕禄生前说过:“当工作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面对新时期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有人之所以会感到“棘手难办”,甚至“束手无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深入群众不够,向群众学习不够。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群众的感受是最真实、最直接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就在其中。要通过召开座谈研讨、实地走访、蹲点调查、典型调查、现场考察、网络调查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听民声、解民情、聚民意,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听取群众意见、集纳群众智慧的过程。
带着问题调研。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调研。调研不能漫无目的,要立足实情,结合实际,实事求是,有目标方向,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带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在推进改革事业发展进程中,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方面问题突出就要聚焦哪方面,哪环节出问题就要调研哪环节。通过抓主要、抓关键、抓重点,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把问题的由来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规律把握清楚,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研究清楚,不断形成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思路、措施和办法,使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