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加紧行动,全力做好汛期防汛救灾工作。与此同时,为期两年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正有序开展。
在《人民日报》看来,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敬畏心理,努力认识灾害规律、主动防灾减灾。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不仅能直接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也能为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灾害综合风险防范、自然灾害保险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还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普查也意味着一次知识普及,有助于个人增强防灾意识、提高防灾能力。就此而言,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每个人都有责任支持、配合普查工作。
此次普查工作,将全面获取六大类22种灾害致灾信息,掌握历史灾害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资源和环境等也成为普查的重点摸排对象。既囊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地理信息,也核查人文因素;既分灾种、分区域进行风险评估,也对多灾种、跨区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区划……全面详实的普查数据,对于精准管理、综合施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摸清底数只是第一步,用好普查数据,才能更充分发挥普查的价值,这也对普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形成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分区域、分类型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这既是开展普查的初衷,也是推动防灾减灾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正所谓:
风险普查大课题,科学防范有依据。
底数摸清要详实,用好数据是关键。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