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易地搬迁过程中,员工在对搬迁设备进行装车。
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聚焦“新环境、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要求”,及时建立新标准,促进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
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新厂制丝车间。
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卷包车间职工通过显示器终端点检,查阅设备生产信息和故障处理信息。
人生路漫长,紧要处只有几步。人生的起伏如此,企业的荣辱亦如此。
2018年,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迈出并完成了紧要的一步。从2018年1月第一台卷接包高速机组在新厂卷包车间落位安装,到2018年4月老厂第一台机组搬至新厂卷包车间,再到9月正式启动整体搬迁,最终到12月最后一台设备完成交验并投入生产,武汉卷烟厂顺利完成易地技改搬迁,构筑起企业发展新平台。
从1916年简氏兄弟怀揣实业救国梦想,创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到2018年建成年产150万箱的现代化工厂,湖北卷烟工业追求自主、自强的梦想、探索、跋涉、奔跑,从未停歇。
从决胜大搬迁,到奋进“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一流卷烟工厂),在历史的考验下,在未来的叩问中,武汉卷烟厂书写一流答卷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寻求从跟跑、并跑转向领跑的行动自觉势不可挡。
给历史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决胜大搬迁
回望百年,武汉卷烟厂的发展历程,正是不断回应时代挑战的历史进程。
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思潮风起云涌。1905年,简氏兄弟成立“广东南洋烟草公司”(1909年改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意在和国人开设的“北洋烟草公司”南北呼应,振兴国货。1916年,简氏兄弟创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拉开了百年武烟的发展大幕。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武汉卷烟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工厂年产量达到60.45万箱,劳动生产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进入本世纪,烟草行业改革之风劲吹南北。一度领先的武汉卷烟厂却遭遇困境,在内忧外患夹击下,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
难中有机。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湖北卷烟工业迅速行动,以武烟集团为龙头,率先完成“18变1”的组织结构优化和“200变2”的品牌资源整合,转危为机,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历经十多年艰苦奋斗,2018年,作为湖北中烟品牌发展硕果的孕育者、参与者、见证者,武汉卷烟厂也迎来了奋斗历程中的高光时刻——这是硬币的一面。
硬币的另一面是,伴随“黄鹤楼”品牌的发展,作为湖北中烟制造单元的主力军,武汉卷烟厂日益感受到来自卷烟产能、装备水平、现场管理、物流运转等方面的掣肘,易地技改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自2006年项目立项,选址、奠基、联合工房设计、生产线设计、设备选型……武烟人一路跋涉、一路坎坷、一路突破、一路奋进。2017年年底,他们迎来了易地技改的收官之战——大搬迁。
谋定而动。对于搬迁,武烟人琢磨推敲、成竹在胸:第一阶段为新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第二阶段为示范建标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搬迁阶段。
“易地搬迁是一场攻坚战。武汉卷烟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我们的生存、生活都靠它。”回忆起搬迁工作,湖北中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武汉卷烟厂党委书记谭文峰说,“这场搬迁战我们全员参与、全员齐心、全员努力,任何人都没有置身事外,任何人都没有袖手旁观。”
“决胜大搬迁、决战我参与”是武烟人坚定的信念和行动。
党员干部一马当先,郑重宣誓“最重的担子我们挑,最紧急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到”,做到了无特殊原因不请假、不休假、不离开岗位,全身心投入搬迁。
团员青年以技术改造、转线验证、整体搬迁“技改三项工作”为核心,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组织“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中秋等节假日,新厂调试设备的挡车工、维修工在岗位上坚守着;在新厂车间,最早驻厂、穿梭在各个机台的质量监督技术员在奔忙着;面对老厂调往新厂的数量庞大、品种繁杂的卷烟材料,仓库保管员在岗位上紧盯着……在生产线、搬迁线、保障线,许许多多武烟人立足岗位、兢兢业业,用具体的行动发声,用火热的真心履责。
在易地搬迁中,产品质量是最大的风险,也是需要坚决守住的关口。武烟人要做的,犹如驾驶一列火车驶入簇新的轨道系统,不仅不能让乘客感觉到磨合的痕迹,还要努力给乘客更优的体验。
投入最大的精力、调配最优的资源、保持最高的关注,经过环境评价、设备调试、带料调试、工艺调试、配方调试等8个环节的严格管控,武汉卷烟厂陆续完成所有品规的转线验证,过程参数、质量指标、产品感官质量均有所提高——武烟人攻下了搬迁的“腊子口”。
搬迁给工厂带来了什么?
易地搬迁给武汉卷烟厂带来的,既有紧凑的决战节奏、宽敞的厂房车间、先进的机器设备、整洁的工作环境,又有涵盖卷包搬迁标准50余项、搬迁方案60余项,近600页的《武汉卷烟厂搬迁标准化手册》,还有一以贯之的精气神、上下同欲的历史责任感。
如果将武汉卷烟厂的发展历程绘制成线,可以发现,它并不是一条始终昂扬向上的直线,而是一条有起有伏的波浪线。
精气神,使武烟每每遇到困境总能触底反弹。诚如武汉卷烟厂厂长刘致华所说:“武烟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靠的是团结协作,靠的是不服输、不放弃的精气神。”
历史责任感,是浸润、呈现、沉淀在武烟易地搬迁中的又一抹亮色。
“这一轮技改、搬迁能够在我们这些人手上收官收尾,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历史将会记住这一时刻,所以我们要竭尽全力、不辱使命。”2018年11月8日,武汉卷烟厂党委在新厂投产动员大会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希望大家振奋精神,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坚持质量底线、守住安全红线,起好步、开好班。”2018年11月16日,武汉卷烟厂卷包车间乙班发出这样的号召。这一天,卷包车间开班共启用卷接包设备24台套,生产成品卷烟825.6箱,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这一天,新厂成功实现首日三班生产,标志着武汉卷烟厂新厂建成投产。
历史选择了武烟,武烟也书写了历史。这是一种相互成就,也是一份相守相望。
给未来一个可期待的梦想——奋进“双一流”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站在新起点,武烟人顺势开启了更为关键的征程——奋进“双一流”。
2018年,湖北中烟提出把企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企业。具体而言,到2020年,把企业建设成为治理结构科学、运营管理高效、产品服务优质、规模效益领先,国家满意、社会尊重、客户信赖、员工自豪,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有一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内一流企业;再用10年到20年,建设成为拥有1到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拥有一大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在全球烟草发展中具有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国际一流企业。
站在现在眺望未来,武汉卷烟厂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清楚自己面临的抉择——湖北中烟已确立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长远目标,把发展视野扩放到了全球,也把武汉卷烟厂推上了全球卷烟制造水平比拼的舞台、前台和擂台。
放眼未来审视现在,武汉卷烟厂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明白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已走在由硬件国内一流向软件国内一流提升的历史关口,走在由全国前列逐步迈向全球前列的历史关口,走在由全国制造水平比拼转向全球制造水平比拼的历史关口。
冲破历史关口,迈向新的未来,“双一流”之路注定是比拼之路、艰辛之路、奋斗之路。
好在经历百年风雨,武烟人早已熟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关键——事在人为,建好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
武汉卷烟厂的“双一流”路径是清晰的:加快培育国际化的人才和竞争能力,用全球顶级人才承载湖北中烟迈向国际化的历史使命,用全球顶级制造助推湖北中烟迈向世界一流的坚定步伐。
制造能力奋进“双一流”。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未来。它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集成先进自动化、传感、控制、数字制造等技术,可高度灵活地配置生产要素,实现柔性化生产,推动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管理和持续优化。
武汉卷烟厂把智能信息建设作为易地技改的后续工程,作为管理提升的首要任务,设立信息中心,开展顶层设计,制定四阶段智能提升计划;聚焦生产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