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此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手捧一杯香茗,于诗词中寻找春节的影子,别有一番意味。
关于旧春节的民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都屡屡得见。描写此景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把放爆竹、喝屠苏酒、插桃符、贴门神等风俗记录在案,着实描绘出了一幅唐宋时代辞旧迎新的胜景。
古往今来,过春节最重要的一个风俗便是放鞭炮。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写出了家家爆竹,户户焰火,气势如虹的景象:“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在不绝于耳的爆竹声中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汉代一首很有名的咏牛郎织女的诗歌。女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农耕民族对传统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农历七月初七之夜,人们仰望苍穹中的繁星,往往会联想起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中的这一诗句,便描绘了这种情景。每逢七夕节,古今文人极尽文思才气,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抒情长叹。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七夕》诗中写道:“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诗人清江《七夕》诗云:“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预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诗中写出了牛郎织女短暂的相会一开始,就预感到即将离别的愁苦,柔情蜜意中饱含
-
又是一年重阳到。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在这个两阳相重的日子里,手捧一杯香茗,于诗词中寻找重阳的影子,别有一番情味。
重阳,是个相思的日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诗人王维在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用一个“独”和两个“异”字,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孑处境,同时也道出了无数离家游子思乡、思亲的心声,这首千古绝唱无疑成为了佳节思亲最好的诠释。北宋词人晏几道在《阮朗归》中写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此时已是深秋,天气已逐渐寒冷。在重阳节畅饮之时,思念故乡的情感伴随着浓浓酒香,在诗人心中散发开来。对于宋代词人李清照来说,重阳节则充满了凄婉伤感。在这一天,
-
268万港元拍出。
清人方薰《静山居诗话》有云:“碾成琵琶金屑飞,嗅处微微香雾起。”此诗说的是鼻烟。300年前,鼻烟就是今天的古巴雪茄,是时尚
-
物。总之,传入的鼻烟十分稀少,最初只是士大夫和达官显贵的一种雅好,并当做贵重礼品馈赠亲友。
康熙中叶是鼻烟的鼎盛时期。清人方薰《静山居诗话》中有“碾成琵琶
-
的音舞诗画《福泽珠源 追梦》以大型引水济榕工程项目为主题,将乌蒙山和海子女神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曲荡气回肠的诗话,表达了烟草企业服务烟民服务社会的大成之爱
-
,浙江杭州火柴厂出品的八枚套“中秋诗话”火花,主版描绘了在金黄圆月的背景衬托下,嫦娥在广寒宫的八个不同的生活画面,副版则分别印有李白的《关山月》《静夜思
-
;谷穗随风摇曳,摇出一片片沉甸甸的闪光诗话;长长的豆荚串起了多彩的梦,在风中唱着深情的歌;向日葵不再扬起骄傲的脸;火红
-
的情愫。诗话、词赋、戏剧里均留有它的香魂。诗人状红牡丹之红,比若“彩凤”、“霞冠”、“红艳袅烟”;写白牡丹之白,疑是“裁云”、“缀霜”、“素华映月”。摹其千姿百态
-
的媒介。乾隆年间,天津诗人查为仁在《莲坡诗话》中记录了一句诗:“醉人无藉酒,款客未输茶。”这说明烟在当时有很强的社会交际作用。
烟草初行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