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呈现出“两快一优”——卷烟销售快于时间进度,结构提升快于年度规划,市场状态优于调控目标——的良好态势,重回“总量控制、稍紧平衡”正确轨道之后,再加上休养生息的状态托底,这样的良好开局、市场表现既在预期之中,也为高质量语境下——围绕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的行业未来奠定了更多的制度自信与产业自信。
与大盘的量价齐增相对应,各地呈现出“你好我也好”的祥和局面,全国有27个省级市场实现了销量、结构、收入“三个增长”,有8个省级市场保持了销量、结构、收入“三个超出平均水平”。这其中,因为销量目标的游刃有余,让各地对于结构提升有了更多的主动调控和本位考虑,有把加快步伐往前赶一赶,也有放慢节奏适当缓一缓。
今年的问候语,也从“能完成吗?”换成了“超了多少?”
在经历前两年的诸多不堪深度调整之后,重点骨干品牌实现了集体性地重启增长,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67.4万箱、增长3.1%,市场份额达到89.2%,重点品牌同口径销量已经超出——2015年——历史最高水平;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加509.9亿元,增长6.5%,市场占比达到94.5%;单箱批发均价同比增加1200元,增长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元。
尤其“双15”品牌一改前两年的颓废与焦虑,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36.7万箱、增长2.1%,市场份额达到69.9%,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加366.0亿元,增长5.6%,市场份额达到78.8%;单箱批发均价同比增加1300元,增长3.4%,高于重点品牌平均水平2400元。比销量增长更令人振奋的是,“双15”品牌一、二类烟实现了同比71.5万箱增量,市场份额提高个百分点达到84.8%。
事实上,整个重点骨干品牌有且只有——“三红一白”——有所下降,作为曾经的“大品牌”,主动调控也好,力不从心也罢,甚至于心不在焉,从结构提升一再地无功而返开始,类似的调减早已注定不可避免,结构的掉队逐渐升级为市场的腾出,在一、二类烟为主体的销售结构面前,只能目送10万箱“天子”、8万箱“荷花”、8万箱“宽窄”的阔步前行。
除了这几位的有心无力,其它的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也正因为这样的皆大欢喜、齐头并进,让我们有条件——更有必要——抽离数据的表象来思考和判断增长的构成以及下一步增长的支撑。比如:到底市场状态是真的好,还是看起来很好?究竟品牌发展有没有问题,有哪些问题?仍然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又该如何补齐?这就需要把当前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进一步巩固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一,要防止乐观情绪的滋生和蔓延。
尽管嘴巴上都很冷静,也很谨慎,但超出预期的向好势头还是很容易让人不由自主地乐观起来、放松起来,除了对高质量完成——不仅仅是量化指标上——目标任务缺乏紧迫性,对市场前景、品牌现状以及问题困难也缺乏敏锐性,满足于当期指标性的任务完成,甚而延缓、拖沓——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节奏和标准。
另一方面,因为目标任务的相对有底,有些地方热衷于搞表面功夫、形式主义,尤其打着创新的旗号搞了很多华而不实、形式大于内容的伪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不仅对于解决具体问题没有实质意义,同时也让零售客户、基层一线有苦难言、苦不堪言,
第二,要进一步巩固严格规范的基础、坚持稍紧平衡的调控。
从前期“天价烟”、样品烟的专项检查来看,归根到底还是规范问题,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没有缝的蛋也不那么容易坏掉。接下来,该完善制度的要抓紧完善,该严密流程的要不断严密,该严格打表的要始终严格。我们这个行业不能出问题,出任何问题都是大问题,一颗老鼠屎不仅会坏掉一锅汤,甚至还会让外界产生对锅的质疑。
当前,尤其要关注和解决“稍紧平衡”过紧的突出问题,有些地方因为前些年的心有余悸而留有余地,这样的担忧、顾虑固然可以理解,但从过松到过紧、过快到过慢、过多到过少,对市场、品牌和零售客户同样是另外一种伤害,除了贯彻好“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的调控方针,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科学性也很有必要。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为了做好“天价烟”、样品烟的迎检工作——包括各项必要的资料准备和检查核实——让一些地方对于生产经营本身的注意力和投入度受到了一定的牵扯,这其中有部分单位精力分配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问题,也需要大家更进一步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不能单纯地以迎检过关,关键要把接受检查与夯实基础、规范行为、提升能力结合起来。
对于下半年的乐观预期,在坚持有序推进年初工作会各项工作落实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上加快迈出实质性步伐。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