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品牌培育,是当今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营销层面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和主要工作。随着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人片面认为,市场更多了选择权,卷烟品牌也不需要营销人员花心思、动脑筋而烦神了。把品牌培育的问题,更多地抛给市场,这种观点正确吗?那么,当前和以后的品牌培育工作,是把话语权留给市场,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操作呢?我们来听听客户经理的看法和意见。
甲方:需要“自上而上”
“品牌培育是第一要务”。卷烟营销部门在品牌的市场培育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品牌培育工作,也就是烟草公司提供货源,然后制定品牌培育计划,营销人员(主要还是客户经理)再进行实施。零售客户是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是“烟草公司有什么,零售客户就要什么,卖什么。”说穿了,还是一种 “自上而下”的培育模式,市场缺少品牌的选择权。但这种模式很传统,市场偏差度小,缺点是培育形式比较呆板,零售客户没有品牌选择的余地。
要抓好市场主动权
品牌培育还是自上而下比较好,可以把货源计划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不会因为货源太集中而导致某些品牌更紧张的现象,也不会因为某些品牌市场基础薄弱,出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无论卷烟营销工作怎么样市场化,我想,烟草公司还是要站在市场的主导地位上,去正确引导市场,培育品牌,才不致于因为市场波动而影响到客户满意度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自上而下的模式,可以牢抓市场的主动权、发言权,让品牌培育事半功倍。
一是减轻客户经理的劳动强度。传统自上而下的品牌培育模式,其方法虽然呆板一些,但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会增加客户经理的劳动强度,更会让品牌在短时间内被市场所接受。
首先,会减少客户经理推介的时间。品牌培育,大多数情况下是为零售客户作想,可以丰富他们卷烟专柜里品规的不足,让消费者多了选择的余地,增加收益;其次,有一次的义务在里面。有许多零售客户片面认为,品牌培育是客户经理的事情,和零售经营者没啥关系,卖这类品牌纯属是“顺水人情”,给客户经理“面子”,其实,零售客户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零售客户持这类观点,他们对主动去培育品牌吗?现实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客户经理的推介功能必不可少,还要做好客户的工作。自上而下,让客户经理所花的精力会得到应有的回馈。
二是让市场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品牌在面对市场的过程中,势必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影响,而影响到品牌和市场。“自上而下”的品牌培育模式,零售客户自主选择的余地较小,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育规定范围内的品牌,这样培育的效果会更好,也会节省零售客户和客户经理的时间,如果面太大,品牌太多,大家都不会有这个时间和精力,结果可能会造成“煮了一锅夹生饭”的现象,花钱不识字,做好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同时,品牌培育“自上而下”的模式,也会让市场主动权牢牢掌握在烟草公司手里,他们可以利用主动权去引导市场、决策市场,营销良好地销售氛围,稳定卷烟市场秩序。如果这个主动权失去,该会是什么可怕的结果。
三是要正确引导。引导市场,引导客户培育。品牌培育中,客户经理的引导功能非常重要。这需要客户经理做过细工作,品牌培育“自下而下”,虽然是政策层面的事情,但不是要客户经理做“甩手掌柜”,而是要亲力亲为,收集市场信息,做好经营指导,反馈市场、客户意见或建议,为管理层面制定或调整营销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客户经理 罗耿
“自上而下”要避免几个问题
自上而下的品牌培育模式,在烟草行业已经操作了很长一段时期,从这么多年的操作来看,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好的方面我们不谈,我们来讲讲弊端如何避免。
一是强制措施。自上而下的品牌培育,有没有好处。好处当然有,对行业、客户经理、零售客户都会有很大的便利。但是,和其他政策一样,制定方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对方当然也很弱势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客户经理会利用这个机会(市场支配权)给零售客户下指标、压担子、定任务。好事儿,就会变成了坏事儿,损人不利己,这也是有些零售客户对行业产生误解的动因所在。
品牌培育,不管采取哪种方式,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为了完成所谓的计划、任务而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操作,这样,只能会让零售客户增加反抗意识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二是不能搭配销售。这可是品牌培育中,零售客户最为反感的事情,也是零售客户投诉最多的简单化品牌培育方式。品牌培育需要下大力气,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如果采取搭售的办法,就会在零售客户的心里形成一种等、靠的模式,如果你要直接投放这类品牌时,客户不会认可,更不会接受,因为这个品牌本身就没有诱惑性。这样的品牌培育能有什么效果可言,还会给客户带来不好的印象。况且,搭配销售还是违法违规的,一旦东窗事发,零售客户不追究,工商管理部门也不会轻饶你。
三是选好点。要选点投放,不能开始时,就在片区进行全覆盖。“自上而下”的模式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俗话说“五个指头伸出来有长短”,零售客户的经营能力,经济实力也会有高低。如果在初始布点时,你就推出每户1条或者2条的办法,对于一些大户来讲可能“吃不饱”,而对于一些小户或者是弱势群体来讲,可能就是个大负担。
何况,你所培育的品牌也不能就适合这个地区的消费群体,如果,某客户这儿最低销售10元/包的卷烟,你让他培育5元/包的,可能吗?这样肯定不会有好效果,只能带来相反的效果。所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把合适的资源放在合适的地方,才不致于造成浪费,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这些措施,虽然有时出发点是好的,为了鼓励零售客户培育好品牌。但却是零售客户最为反感的。
---客户经理 吴志勇
乙方:需要“自下而上”
品牌培育“自下而上”,可以说是个大的趋势和潮流。商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但卷烟是个专卖品,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么,针对其特殊性,是市场说了算,按市场需求来投放品牌,还是根据烟草公司年度的卷烟调拨计划,有选择性地投放品牌呢?
市场需要什么,就投放什么
我认为,不管是做营销还是做服务,还是做品牌,最基本的要求是要遵循市场的需求规律,应该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品牌的卷烟,我们就要投放什么品牌的卷烟。说真的,频繁的品牌进入、退出,让市场疲了,零售客户烦了,客户经理也累了。
从百牌号到“两个十多个”到“20+10”,品牌在变少,品系却在无限延伸。老品牌新面孔的现象在市场上层出不穷。而且,现在还有许多以前被整合掉的品牌,退市多年后又重新“披挂上阵”。在品牌培育上,又要重新从零开始。但是,由于市场认可、消费者吸烟口味的改变等问题,零售客户对这些品牌并不买帐,销售前景也可想而知。但是,烟草公司为了消化库存,又不得不进行品牌培育和投放工作,这一类品牌,零售客户卖得费劲,卖得也很有怨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量的社会库存积压,也影响了烟草行业的经营与服务形象。
不否认,近几年,零售客户的忠诚度和网建初期相比,下降的趋势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二:以往卖烟,以地产品牌为主,零售客户想要什么品牌要什么品牌,数量想要多少就想要多少,供需矛盾不是没有,而是很小。而现在,供需求矛盾非常突出,用零售客户的话说“想要的品牌没有,不想要的品牌硬往手里塞”。有的人会说,现在烟虽然紧张了,但零售客户赚的钱多了。现实如此吗?是的,在地产烟上,确实赚了不少钱,但有的省外品牌,不仅不赚钱,甚至倒贴钱的情况并非没有,这个帐怎么算呢?其二,零售客户的品牌培育压力加大,一般情况下,每个月每位零售客户都有一定数量、品规的品牌培育任务,你要完不成,就要降低供货等级,就要降低供货量,有时,明知没有什么市场,但他们还是选择订货的现象。
那咱们说,这样的结果是谁想愿意看到的?如果要真正按照“市场需求基本满足,零售客户有所选择”的话,这样的矛盾应该不会出现,客我之间和谐、市场和谐的场面应该是随处可见。
因此,我认为,应该给货源投放政策“松绑”,这不仅是给市场“松绑”,让市场来选择、淘汰,也是给零售客户“松绑”,让他们轻松卖烟,愉快赚钱,无后顾之忧。
---客户经理 王小波
市场选择是必然趋势
我认为,让市场来选择品牌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行一段时期内,有的品牌虽然销售上很好看,也挤身于全国性的一流品牌之行列,但真是市场的认可度并不高。那为什么却能在销售数量上可圈可点呢?这也无需笔者赘言,冷暖自知。其实,说真的,如果真正让市场来选择品牌,有些品牌会“死得很难堪”。随着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理性,许多客户经理同行都会有一种感觉:现在的烟越来越难卖了。有的品牌已经培育了好几年,市场还不认可,还在继续培育。消费者都说,不适合咱们这儿的口味。这类品牌,培育的时间再长也没啥效果。
既然市场培育都很长时间了,消费者也不认可,为什么不尊重消费者的意见,让品牌退出市场,引进一些零售客户心仪的品牌呢,这样应该是多方共赢的结局。我想之所以让品牌培育出现供需矛盾,还是计划经济的影子在某些管理层的脑海里没有消失的结果。
卷烟销售,需要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一种行政手段,这种手段有时是违被民意,违被市场规律的;自下而上是一种市场手段,尊重市场的选择权,也是尊重零售客户意愿的一种体现。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