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西昌消息
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卷烟工厂
高速运转的卷烟生产线
5月,全国烟草行业年度标兵出炉。全称“2012—2014年度烟草行业卷烟工厂标兵单位”。
四川烟草工业公司西昌分厂跻身其中。
年产不过30多万箱,它何以从全国90多家卷烟工厂中脱颖而出,比肩11家规模型大厂,一同获此殊荣?
借力整体技改实施精益制造
厂区绿树掩映、花团锦簇,厂房宏阔壮观、时尚气派,车间宽敞明亮、机台崭新。
这就是川渝中烟四川烟草工业公司西昌分厂。
矗立于西昌市青棡林路旁,这座现代化工厂特别引人注目。
很难想像,5年前,它还因生产条件、办公环境差,经常被人调侃“乡镇企业都比这好”。
西昌烟厂建立于1985年,被喻为“凉山经济发展的命脉”,但自1994年起多年没进行过大型技改,在全国90多家卷烟工厂中,办公和生产条件都最差。
改变的机遇来自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烟草专卖局站在支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高度,迅速批准了西昌分厂整体技改项目,总投资12.7亿元。
2011年,分厂技改全面完成,从备料到制丝,从卷包到入库,全部实现自动化作业、信息化管理,装备水平跑步进入国内先进之列,成为“凉山民族工业示范窗口”。
“技改让我们获得了涅槃重生的机会,也为我们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制造水平打下了基础。”周冰厂长说。
装备上去了,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软实力。综合考量后,分厂提出“设备技术一流、工艺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效率一流”的目标,决定走精品企业的发展路子。
为此,分厂导入各类先进理念,掀起一场管理创新变革:启动标杆管理项目,推进“主题年”活动,开展项目制活动,推行标准化管理,推进“创建优秀卷烟工厂”活动,全层级瞄准行业、公司、部门、班组和个人标杆,全方位追赶行业标杆。
2010年,分厂共实施标杆项目100余个,先后攻克ZJ17、ZB45标准化维修及标准化操作、烟叶降耗、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等一批重点项目。近年来实施44个六西格玛项目、73个QC项目、23项及时性改善项目,其中4项获得中国质量协会优秀项目奖,获专利21项。
多维度抓管理创新,分厂指标逐年大幅提升。2012年以来,连续3年荣获川渝中烟创优对标指标综合评定第一,四川烟草工业公司目标考核(经济技术指标)第一。2014年,在行业13项创优经济技术指标中,8项进入行业前30位,10项优于行业平均值。
推行TnPM管理提升运行效率
6月8日早上7点45分,张晋康提前到岗。
站在机台旁,他按照看板上的点检标准,打扫机台卫生,查看关键部位,排除故障隐患。
张晋康是卷包车间丙班8号机组机长,每天开机前的点检,既是分厂的要求,也是他的一种习惯。
“自我们厂推行TnPM管理模式以来,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点检,尽可能排除故障隐患。”张晋康说。
张晋康所说的TnPM管理模式,即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其目的就是提升工厂设备人机系统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
分厂技改完成后,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设备效能不能完全发挥,还会影响在线产品质量。
为此,分厂决定导入TnPM理念,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推进精益制造,深挖内部潜力。
在借鉴先进工厂经验基础上,分厂对TnPM设备管理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搭建了自主维护、专业检维修、维修预防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构架,建立和健全了设备维修保养技术标准、车间检维修体系。
随后,分厂从“精、细、严、实”的要求出发,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实施细则、操作手册和维护保养标准,建立了以满足生产为目的的“管、用、养、修”管理机制。也就是说,从机台操作、设备维护到设备检修,每个环节都有了更为严格细致的标准,员工必须规范操作。
由此一来,无论是维修工还是操作工,都戴上“紧箍咒”,工作行为被固化,工作量也增加不少。
刚开始时,有的员工对这种管理模式有些抵触,认为TnPM只是“换汤不换药”,而且增加了很多工作,没必要认真去做。
分厂领导班子发现苗头,带头解放思想,多次带队到先进企业学习取经,邀请专家来厂授课,增强职工对TnPM重要性的认识。
久而久之,大家渐渐适应这种管理模式,也尝到由此带来的甜头。
以前,维修工在修理设备时,通常按照自己的习惯操作,维修和保养质量参差不齐,班长周辉大部分精力花在具体的设备维修养护上。推行TnPM后,有了标准,维修工都按标准作业,保证了维修质量。“现在好了,我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维修制度的落实和监督上了。”周辉说。
制丝车间梗丝加料工陈刚说:“每天开机前的点检,其实只要几分钟,却可以有效减少‘跑冒滴漏’,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员工的感受,是设备运行效率提升的印证。2012年到2014年,分厂卷接设备运行效率从85.7%提升至98.3%,包装(硬包)设备运行效率从75.8%提升至92.1%,制丝累计故障率从0.34降低至0.24;设备完好率连续三年保持100%。
搭建预警机制保障产品质量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西昌分厂如何控制质量?
“几年间,我们紧扣‘做精制造’核心要务,不断推进工艺质量管理创新,实现了卷烟生产由结果控制到过程控制的转变,我们还努力促成预防控制。”周冰说。
所谓预防控制,就是在卷烟生产过程数据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趋势性判断的工艺管控方式,通过工艺参数、质量指标及其它重点关注项的数据收集,完成生产过程中还处于萌芽状态问题的处置。
为实现这一目标,分厂拟定了制丝、卷包等过程的质量预警措施,当某监控指标出现波动,达到规定的预警值,预警程序立即启动。
2014年10月,卷包车间操作工谌和平在残烟箱内发现烟草甲成虫,从而触发了虫情预警程序:从报告到虫情预警确认,再到全线暂停生产,全部动作在10分钟内完成。接下来各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排查、分析、处置等工作,迅速将这次虫情迅速处理完毕。
2015年1月,工艺质量检验科质检员卢华在过程检验中,发出“条盒c类缺陷Ⅰ级预警”,操作、设备、工艺人员立即按照预警机制行动起来,实施了“人、机、料、法、环”的质量要素排查、改进工作。确认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后,方恢复生产。
预防控制不仅是质量管理方式的一次转变,也是生产操作、设备维保、工艺质量等人员能力素质的升级。要及早发现问题,必须熟悉设备,牢记各种参数,还要学会分析参数,提出质量控制建议。为此,分厂积极开展检测设备培训、卷烟机控制原理等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工艺质量职能转型,就是推进“寓管理于服务”,在抓好质量判定的同时,向服务生产的转变。发现问题,不仅要能指出不行,还说出为什么不行、怎样才行。
GD-7号包装机机长龙章波说:“现在我们除了操作设备,还必须把质量缺陷部位、可能原因找出来。”
卷包过程主检费莉说:“以前发现问题只说问题,现在要分析原因,还要提出改善建议。”
高级维修技师周辉说:“设备维保人员关注质量得分、质量缺陷还不够,必须熟悉质量指标后面的工艺要求,预防控制才有实效。”
正是过程生产、设备、之间人员相互配合,促成了共同管理的格局,也提升了产品质量。2011年至2014年,国家局、二级站对分厂产品质量抽检得分均稳定在98分以上,分厂制造过程核心参数合格率由97.5%提升到99.5%以上。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