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摘自《东方烟草报》 10年,130亿元。经过持续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烟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烟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种烟收益越来越有保障。
“三分建七分管。”随着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诸多管护难题日益凸显,对设施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小的影响。
如何破解难题?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自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伊始就开始了探索。在实际工作中,贵州省局(公司)抓住管护责任、资金、人员三个关键,努力做到“建管并重、以用促管”,促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迈上了新台阶。
政府负责 明确主体
“谁受益谁管护。”作为建设主体,贵州省局(公司)按照行业要求,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将产权移交到了当地村民、村委会或乡(镇)政府手里。
“从前些年的管护检查情况看,大部分产区只是制定了管理办法,仅在示范项目上探索了一些管护方式,面对类型多、数量大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管护方式不多。”贵州省局(公司)副总经理沈宏指出了症结所在。
管护责任主体缺失,工作落不到实处,成为阻碍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持续良好发挥功能的一大难题。
“我们有‘建’的责任,更有推动‘管’的责任。”贵州省局(公司)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主任朱贵川说。2012年冬至2013年春,贵州省局(公司)同贵州省水利厅对全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向贵州省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积极争取支持。
2013年6月,贵州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使用管护工作座谈会,要求政府负起第一责任,从根本上解决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存在的问题。
2014年,贵州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工作的通知》。烟草部门抓住这一契机,推动烟区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管护细则。
2015年5月,贵州省政府又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召开了全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使用现场推进会。会议明确指出,管护工作是各级政府应尽之责,要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组织领导落到实处。会议要求各地借鉴黔西南州政府在县(市)级人民政府常设正科级事业单位的做法,成立有编制的设施管护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
在贵州省政府的有力领导和烟草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纳入服务大农业的范畴统筹安排。全省种烟市(州)、县(区)、乡(镇)政府基本都成立了管护机构,完善了管护办法,部分烤烟专业合作社也成立了设施运行管护办公室。
督查考核是保证工作措施落地的有效手段。自2011年以来,贵州省局(公司)每年都组织各市(州)政府烟办主任、烟草和水利相关人员,对全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使用管护情况开展督促检查。
如今,在贵州,政府重点负责管护、烟草部门主要负责引导使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实现了明确归位。政府、烟草部门对各自体系内的管护成效逐层考核,并纳入年度工作绩效。一个目标明确、各负其责、双向考核的设施管护格局基本形成。
畅通渠道 保障资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设施管护就只能成为空谈。拓宽渠道援引资金流,成为贵州省局(公司)需要破解的第二道难题。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采访。在七星关区田坝桥镇硝灰洞育苗工场敞亮的育苗大棚内,有机蔬菜正在蓬勃成长,黄瓜已近成熟,头顶着淡黄色的花朵羞答答地藏在绿叶中。
育苗工场属于兴发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这些利用育苗大棚闲置期种植蔬菜取得的收益,将有一部分成为合作社提取的管护资金,用于合作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的管护。
根据产权归属和用途,贵州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分为两大类:产权归乡镇、村民委员会的烟水配套工程、机耕道、土地整理等公益性较强的项目,统称为“公益性资产”;产权归合作社的育苗工场、烤房、烟草农业机械等经营性较强的项目,则为“可经营性资产”。
针对项目特点,贵州省局(公司)在各方支持下打通了四条资金筹集渠道:提取一定比例烟叶税、合作社服务环节提留、烟叶发展基金统筹、收取水费,基本实现了“管护有钱”。
2015年,全省筹措各类管护资金7310余万元,已使用5412万元。资金大部分来自部分县(市)提取的烟叶税,全省总计4440万元,主要用于公益性资产的维修。其次是合作社在服务环节提留的资金,主要用于烤房、育苗设施和农机的管护,共计2000多万元。再就是结合人畜用水项目收取的水费,确保了项目的正常运转。
“十二五”期间,在贵州省局(公司)的积极努力下,全省累计提取到位管护资金2.2亿元,初步建立了长效机制,极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按照贵州省政府要求,各地对烟叶税中提取的管护资金基本实现了专账管理、专款专用,通过制定管理办法,保证了项目管护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对财政配套的管护资金,则实行年度预算审批制度。
此外,各地烟草部门和政府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部门一方面努力争取将兼具通村(寨)功能的机耕路纳入县级交通部门通村公路养护范畴;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和发挥烟农专业合作社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切实管好用好密集烤房、烟草农机、育苗大棚等设施,使各项设施运行管护工作取得实效。
群用群护 群用群管
在六盘水市盘县运林烤烟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仓库里分门别类整齐摆放着经过精细维护保养的烟草农业机械;各种设施都配有专门的管护员,管护员个人信息、工作职责和相关责任人一起公示于墙上。
时骤时疏的雨中,毕节市七星关区对坡镇建华村村民朱启禄还在带着他的组员认真巡查管网设施。他是村民大会推选出的管护小组组长,每个月补助不过200元,但因为烟水工程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所以他一直“不辜负大家的信任,要做就尽到责任”。
……
贵州省采取因地制宜、个案解决的方式,探索出村民自主管护、村委会统筹管护、成立专门机构代管、合作社管护、承包经营管护和片区责任人承包等模式,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有效解决了设施“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用无人修”的状况。
多种切合实际的管护模式组合,盘活了设施管护的人力资源,并为当地烟农拓宽了就业渠道。
六盘水市局(公司)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主任王由祥告诉记者:“2016年,六盘水市投入管护人员398人,实际管护烟水配套工程项目66个,占全市烟水配套工程项目总数的71%;可经营性资产则100%纳入管护。”六盘水市局(公司)2016年4月修订完成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用管工作体系文件汇编,以推动管护工作实现标准化运作,所有管护人员信息都记录在案。
在这套50余万字的工作体系文件汇编里,全面记录了六盘水各种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模式针对管护人员的管理制度。
“一个项目一套办法。”各地认真落实每个项目的具体管护人员,明确管护人员职责、报酬、奖惩,真正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人抓、有人管。此外,各地加大管护工作宣传力度,增强受益农户管护意识,引导受益主体建立“群用群护、群用群管”的管护体系。
“目前,贵州全省基本形成了‘机构分层级,管护分类型,责任有主体,资金有保障,措施有针对性’的设施管护新格局。”贵州省局(公司)局长、总经理陈卫东告诉记者,对于顺利完成“自2015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覆盖”的管护工作目标,他们充满了信心。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