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四川消息 全国第二大优质烤烟产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凉山地貌地形复杂,烟区以山地为主,山原、丘陵、冲积平原、宽谷和断陷盆地间断分布。州内海拔最高5958米,最低325米,其中1300~2200米海拔带为优质烟叶种植集中区。
凉山幅员辽阔,州内辖西昌、会理、会东等17个县市,共616个乡镇,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有彝、汉、蒙、藏、回等14个世居民族,其中彝族220.5万人,占总人口的47.8%,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近年来,凉山州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紧紧围绕“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要求,坚持“工业主导、产区主体、科研主力”原则,不断深化“工商研”合作机制,烟叶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现标准化种植管理,烟叶质量稳定提升,清甜香特征益发突出,且发展规模稳定壮大,年产优质烤烟260万担以上,已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正倾力打造全国知名高端卷烟品牌核心原料基地。
生态气候环境:得天独厚
凉山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1627—2600小时,年日照辐射总量4300—6100兆焦耳/平方米,是我国同纬度地区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年平均气温14—19℃,≥10℃年有效积温5100-6000℃,年均温差小,日均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烟叶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无霜期220-360天。年降水量838-1176毫米,干、雨季分明,雨季从5月至6月初开始,10月中旬结束,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夜雨率占70%-80%。与烟叶生长同步的丰富降雨,保证了优质烟叶健壮生长。植烟土壤以紫色土、红壤土、黄壤土、水稻土为主,土壤pH值为微酸性,均为生产优质烟叶的适宜土壤。凉山州是全省三大牧区之一,烟叶生产集中的低中山山地是牲畜分布较多的区域,烟农大量使用天然有机农家肥,耕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疏松、矿质养分丰富协调,所产烟叶内在质量高、评吸质量优。正是这一好山好水好地方,保障了凉山“清甜香”优质烟叶俏走四方,成为“中华”、“芙蓉王”、“双喜”、“黄鹤楼”等知名卷烟大品牌的稳定配方原料。
农业耕地资源:潜力巨大
凉山州也是四川省三大林区之一,境内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天然绿色特色宝藏,具有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独特的优势。同时,州境内幅员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全州17个县市共有耕地765万亩,其中宜烟耕地350万亩,分布在海拔1300-1800米的区域,属生产优质烟叶的最佳适宜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凉山州已形成以9个烟叶主产县市为主、5个烟叶新区为辅的发展思路,长远规划烟叶稳定生产规模为400万担,发展优质烟叶潜力巨大。
组织支撑保障:坚强有力
州、县市均组建了由州、县市委书记任组长,州、县市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烟草、财政、发改、农办、农业、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烟草工作领导小组,对烟叶生产实行统一的领导管理,下设烟草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指导、检查、督促和调研等工作,建立了“党政重视、行业主抓、部门配合、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口联系、检查、督办的考核机制,形成 “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烟叶生产工作格局,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形成了发展烟叶的良好氛围。
技术研发创新:多方发力
由烟草行业四川省烟草技术中心、烟叶生产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三个烟草试验站等构成的烟叶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和由州、县市农业局、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构成的农技服务网络,组成了覆盖面广的烟叶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科技研发创新及应用体系。同时,按照科研工作“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策略,开展广泛科研交流合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安徽省烟草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津巴布韦烟草研究院等国内外烟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攻坚烟叶发展难题。2012年,培育出的QL-3为四川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审定的烤烟新品种,并正式命名为“川烟1号”,实现了烤烟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在烟叶生产上,研发完善形成了高海拔地区壮苗培育及小苗膜下移栽技术体系、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体系、清甜香烤烟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或配套生产管理体系。自主研发了沙培育苗、四个配方烟草专用复合肥、弹簧式烘烤烟夹等生产工艺或产品,为优质烟叶生产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动力。
基层指导服务:细致完备
全州现有烟叶技术员1575人,其中高级烟叶分级工289人、中级工828人,为凉山10万户烟农提供各环节、全过程的综合指导服务工作。烟技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服务烟农水平的质量,为确保为广大烟农提供及时细致的烟叶生产技术服务,凉山州局(公司)对烟技员实行持证上岗竞争制度,并与绩效薪酬挂钩,极大地提高了烟技员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在服务烟农上,一是发放《看图育苗》、《看图种烟》、《看图治病》、《烟叶生产挂历》、《烘烤图谱》等技术手册或图片,以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提高烟农对烟叶生产实用新技术的感性认识,便于烟农接受和掌握;二是发送技术短信。根据烟叶生产进程和天气状况,及时发送烟叶生产技术指导短信,烟农即时接收查看,指导服务方式方便快捷;三是在各个生产关键环节分片区召开现场示范培训会。烟技员现身说教,现场示范,手把手对烟农指导培训,强化提高培训效果;四是深入田间地块指导服务。在每个烟叶生产环节,烟技员深入烟田,查看烟叶长势,指导病虫害防治等,帮助烟农搞好烟叶生产管理;五是定向指导培训。针对种烟年限少、技术水平低的烟农实行定向入户指导培训,侧重培训次数、力度,重点服务指导。扎实细致的技术指导培训服务,有力提升了全州烟农的科技种植管理水平。
烟叶生产管理:标准规范
布局适宜化:根据卷烟工业企业对凉山烟叶质量评价反馈及国家局组织的年度烟叶质量评价,凉山烟叶风格特色突出、品质优良的烤烟多产于低海拔的河谷地区或偏远山区。为满足卷烟工业企业需求,凉山州依据生态环境条件,细化指标,将烟叶全部安排在最佳适宜区种植,并根据海拔、土壤等环境条件,细化种植区域、种植品种等,确保各项环境因素协调,发挥最大优势,为优质烟叶提供最佳的生产条件。品种特色化:红花大金元品种烤烟,因风格突出、香气量足、香型彰显,深受卷烟工业企业青睐,于2013年与翠碧1号被国家局同时列为特色品种,在收购价格上给予倾斜扶持。凉山州局(公司)一直致力于红大品种种植、烘烤的技术研究,克服了易感病、难烘烤两大难关,形成了完善的红大品种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推动了红大品种种植规模稳步扩大,其面积约占全州种植面积的1/3,保证了凉山烟叶质量高、品质优、特色显。种植标准化:凉山烟区地形地貌复杂,烟叶生长基础环境多样,为保证烟叶健壮生长,依据生态环境、土壤性状、海拔高度、品种特性等因素,制定了四个肥料配方,并根据土壤肥力测定结果,实施平衡施肥、精准施肥技术。在全州指导性总技术方案下,各县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更加细化的技术方案,确保生长环境相似的地区同步育苗、同时移栽、统一管理,保证了烟叶生长群体整齐一致,长势清秀,实现了山地“中棵烟”的标准。施肥有机化:为稳定提高凉山烟叶“清甜香”风格特色,确保凉山山地烟“清甜香”更香,近几年来,凉山州局(公司)高度重视有机生态烟叶生产,在目前尚不能完全使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大力坚持种植光叶紫花苕实施绿肥还田和秸秆还田,全面推广应用HM菌剂促腐堆沤农家肥,并在产前投入政策上给予扶持,促进有机肥使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今年新建6个有机肥加工厂,积极与盐源苹果等加工企业合作,探索利用加工企业废弃有机物,积极开展废弃有机物的促腐和烟叶生产应用研究,多方扩展有机肥源。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试验,探索烟叶单纯使用有机肥技术,积极为有机烟叶生产打牢技术储备。防治生态化:在各种“原生态”流行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备受争议的烟草,烟草人更应积极应对。在烟叶生产上,凉山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在开展烟叶用水、土壤重金属及烟叶农残检测的基础上,广泛使用粘虫黄板、诱捕器、诱虫灯、生物农药等,大力推广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努力提高烟叶安全性。2012年,初步建立了凉山州烟叶安全生产体系,涵盖生产环境、烟叶物资供应和使用、生产过程管理及产后管理等,有力指导了烟叶安全生产。管理个性化:依据不同品种、海拔等状况,对烟叶生产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烟叶长势、天气状况等实施动态管理,力争做到看地、看烟、看天管理,确保大田烟叶长势一致,群体整齐。
多年来,在全国烟叶质量评价及工业企业评价中,凉山烟叶备受好评,以其独特的清甜香风格特征及良好的配方配伍性深受卷烟工业企业青睐。凉山烟草人不骄不噪,面对成绩,查找不足,放眼国际,追赶先进。2012年,为适应有机生态烟叶发展形势需要,经过广泛调研和实地考察,凉山州局(公司)对烟叶生产进行了重新谋划,确立了“两江一河一山”(金沙江、雅砻江一安宁河一螺髻山)特色优质生态烟区,均为生态环境优越的偏远山区,并将烟叶发展目标定位为“打造全国知名高端卷烟品牌核心原料基地”,奠定了跨越式发展山地“香烟”的基础。深山种烟烟更香,通过种烟,烟农收入大幅度提高,不仅改善了山区的生产基础设施和烟农生活环境,也香甜了山区烟农的幸福生活。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