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烟草行业作为国内科研投入较大,重视程度最高的行业,不断用行动践行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烟叶生产环节,现代烟草农业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杨丁元老师
从传统土烤房到密集卧式烤房、从化石燃料到生物质燃料和液体燃料、从化学农药到生物防治、从化肥到高碳基有机肥……河南农大烟草学院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取得了无数可喜的实用性成果,为此,记者专访了河南农大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高级农艺师,农业工程专家杨丁元。
“三自两高”出成效
“这些年来,我的工作主要是配合浓香型烟叶重大专项而进行,专门从事技术转化的农业工程化项目。”杨丁元老师侃侃而谈,“围绕‘三自两高’(自选品种、自配肥料、自主烘烤技术;高香气质量烟叶、高水平集成技术)的理念,我们在江西抚州做了生物质集中供热烤房的项目,在贵州毕节和云南弥渡研究出了烟草废弃物转化有机肥的成果。”
“在烘烤环节,生物质燃料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比如说废弃的烟杆,经过成型设备制成压块燃料,燃值能提高3倍以上。过去用烟杆直接烧火, 4亩地的烟杆勉强烘烤一亩烟叶;今天用1.3亩地的烟杆压块燃料烧火,轻松烤一亩烟叶。而且通过现代燃具,又解决了以往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的黑子狼烟现象。无煤燃烧,低碳环保,资源有效利用,实现循环农业,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大有可为。”杨丁元老师向记者介绍到:“近几年,在河南郏县、江西抚州建设两座一托30的生物质集中供热烤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生物质压块设备、燃具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生物质资源较丰富的烟区纷纷登门找到河南农大烟草学院要求帮助新建、改建生物质烤烟房。光今年我们就在贵州毕节市的大方县、陕西商洛市洛南县、河南南阳市四个县以及三门峡的卢氏县新建、改建生物质单体烤房近200座。三门峡卢氏县还投资60多万元新建了年产3000T压块厂。同时,我们引进嫁接我们多年研究的液体燃料烤烟技术。去年以来先后在江西、福建、广东、贵州、湖南、河南等烟区新建、改建液体燃料烤房60多座,操作灵活、清洁环保、烤烟效果好、劳动强度小,深受广大烟农青睐。中国烟叶公司副总经理吴洪田考察了江西吉安液体燃料烤房后也非常认可。”
探索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之路
“去年12月,我们在江西抚州完成了生物质常压热水锅炉供热烤烟及综合利用项目的全部工作。”谈及最新的科技成果,杨丁元老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生物质能源生产线、生物质常压热水锅炉及相关集中供热设备,实现对废弃烤烟秸秆的回收再利用,使其替代煤炭成为主要供热能源,形成一整套基本完善的烟叶生产经济循环链条,在低碳环保的同时,也为烟草可续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一种新思路。”
项目积极响应了国家局提出的“节能减排、低碳烟草、绿色烟草”的政策,用生物质锅炉,可以大量采用生物质燃料,其燃烧成本是油气的1/3,气的1/2,电的1/5,并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近似零排放。同时由于集中供热的温度控制精准,同时以热水为热量介质,有利于烟叶质量优化,烘烤出的烟叶香气浓郁。
“抚州地区在烟苗发育的关键时期,经常会遇到低温寡照等不利因素,这套设备在生物质集中供热烤烟的冬闲季节,还能对育苗大棚进行增温,达到增温促苗,培育壮苗的目的。”杨丁元老师介绍到。“这样能大大缩短育苗所需的时间,换句话说,不但节省了燃料成本,还减少了用工量,一举多得。”
除了烟杆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用作烘烤燃料外,优化结构烟叶和烟花烟叉等烟草废弃物,还是上好的有机肥原料。
“2011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优质烟叶供给能力”的战略要求,一下子使烟草废弃物量年剧增约300万吨以上。传统的“淹埋、焚烧,甚至随便丢弃”的做法,不仅传播病虫害、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烟草废弃物富含蛋白质、糖类、酚类等千余种物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现阶段,在我国较世界人均资源明显匮乏的情况下,“废物利用、资源节约”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围绕如何科学处理烟草废弃物开展利用其生产有机肥的技术和设备研究。通过四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的产业化路子。”
“长期施用化肥严重破坏了土壤原本的生理生化性状,这就需要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传统土法制肥,把农作物秸秆铡碎、掺土、泥封,借夏季天气高温自然堆沤两、三个月时间后返田。费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当年作物利用肥效非常有限,难以做到科学配方、合理施肥,直接影响产量。”杨丁元老师向记者做了一个对比,“把烟草废弃物通过特制的设备高温发酵处理,有效杀除烟草废弃物携带的病毒害后,按一定比例的生物炭、生物菌剂进行混配,制成全营养土壤高碳基修复肥。经三年试验、示范、大田应用验证。‘修复烟田土壤、提高烟叶香气质量’ 效果十分明显,土壤中普遍发现大型动物蚯蚓。”
“在贵州的毕节威宁,还有云南的大理州公司弥渡县红大科技示范园,都有我们这样的有机肥工程化项目,设备是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是独创的。”
科技创新普惠大地
“创新是研发的生命线。就有机肥生产,我们把自主研发的有机肥高温发酵设备与传统的槽式发酵生产线有机配套,加以科学的生产工艺理念,使有机肥生产技术实现了现代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肥料质量,确保了“粗肥细化、商品供应”的现代农业理念的实现。在近4年来,工程化项目获得国家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研发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生物质碳化、生物质粉碎、生物质成型、阳台栽培装置等设备7种,研发高碳基土壤修复肥、成型生物质燃料、生物菌等产品成十余种,服务辐射河南、云南、贵州、江西、湖南、陕西、四川、山东、安徽、福建、广东等十几个省的主要烟区。仅高碳基肥料试验、示范累计面积20万亩之多。”杨丁元老师介绍道。
“科技改变生活”也许烟田的距离很遥远,但这却是一支支可口香烟的起始地。同样,这也是一片需要创新、鼓励创新的沃土,培育出了这样贴近生产、改造生产的项目,这是科技工作者们用汗水凝聚的成果,他们闪烁的智慧升华着一片片烟叶。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