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安徽省皖南烟叶公司扶持引导烟农合作社增强人员配备、优化组织管理,使烟农合作社真正成为了现代化烟叶种植经营服务主体。
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扶持引导烟农合作社增强人员配备、优化组织管理,解决了合作社“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使烟农合作社真正成为现代化烟叶种植经营服务主体,为合作社的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探索。
谁来干?为解决合作社缺乏管理和服务人才的问题,皖南烟叶公司一方面培养“三师一手”专业化服务队伍,一方面委派烟技员到合作社担任服务部经理或服务队队长,充实合作社力量。
5月2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沈村镇丁店陶村烟农杜义庭的烟田里,徽映金坝烟农专业合作社服务队队员正忙着打顶抹杈。
“过去都是我自己找工人,花费时间长不说,工人还干得有好有坏;现在通过合作社,很快就能找来人,而且都是经过皖南烟叶公司专门培训、有‘证书’的,干活又快又好。”杜义庭说。
农村人才缺乏是个普遍性问题。为帮助烟农合作社充实服务队伍,皖南烟叶公司建立了人才库,对当地农民开展培训考试和等级确认,由合作社根据烟叶生产服务需要分环节聘用。截至目前,皖南烟叶公司共培养“三师一手”服务队队员3095名,包括农民农技师、烘烤师、分级师、农机手等。合作社将这些人员组建为各类专业化服务队267个。这些专业人员成为合作社服务烟农的生力军。
在农村,优秀管理人员比服务人员更为缺乏。为解决这一问题,皖南烟叶公司大胆探索——烟站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将大部分烟技员委派到合作社担任服务部经理或服务队队长。由此,烟技员角色定位从烟站技术辅导员转变为合作社服务经营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从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转变为专业化服务的组织实施、经营管理以及经营性资产管护。烟技员工资仍由皖南烟叶公司发放,其中绩效工资与服务数量、质量紧密挂钩,以烟农验收评价为依据,由合作社考核决定。
在杜义庭的烟田里,带领服务队队员工作的是烟技员兼服务队队长李联胜。“过去是我们验收烟农的工作,现在是烟农验收我们的工作。这个变化让我们压力更大了、服务意识更强了。”李联胜边擦汗边说。
截至目前,皖南烟叶公司已有267名烟技员签订委派协议进入合作社。
干什么?针对有的烟农合作社存在职责不清、管理缺位的问题,皖南烟叶公司实行“站社分离”,明确合作社干什么,让合作社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服务功能。
目前,皖南烟区共有8个综合型烟农合作社,下设若干服务部。按照“烟站做精、合作社做实”的思路,皖南烟叶公司明确烟站主要负责生产管理、收购管理、技术标准制定和培训指导;合作社主要负责专业化服务组织和落实、资产管护以及多元化经营。
在皖南烟叶公司指导下,皖南烟区各烟农合作社建立了章程、工作制度、社员管理3项基础核心制度,制定了育苗、土壤改良、起垄移栽、全程植保、采烤和分级6大环节专业化服务管理制度,建立了人事用工、财务、物资等9项综合管理制度。
在服务好烟叶生产的前提下,皖南烟叶公司引导扶持合作社探索开展水稻专业化服务。他们对合作社服务人员与农户进行水稻生产技术培训;选择68户农户开展烟后稻、轮作单季稻关键技术示范;引导烟农合作社与当地水稻合作社签订联营协议,为农户提供工场化育秧以及机械化耕作、插秧、收割等覆盖水稻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同时,帮助合作社利用育苗工场生产特色瓜果蔬菜、利用烤房生产蘑菇等。2013年,8个合作社共利用育苗大棚182个、烤房120座,创收20余万元。多元化经营为合作社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怎么干?皖南烟叶公司指导合作社建立了规范有效的生产服务模式,使烟叶生产过程有目标、有标准、有考核。
皖南烟叶公司指导合作社建立了“按需组队、区域定价、规范实施、严格验收”的生产服务模式,有效提高了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水平。
“按需组队”就是在各环节服务前,摸清服务需求和辖区机械设备等服务资源,以“三师一手”为骨干组建服务队,然后根据服务面积、进度要求等与服务对象进行对接。
“区域定价”就是在“保本微利”原则下,服务价格实行“按区定价、按岗定薪、按质按量计酬”。每个服务环节开始前,合作社理事会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当年的价格标准,指导各服务队出价并公示。服务过程中对服务价格进行核查,确保价格稳定。
“规范实施”是指皖南烟叶公司将“焦甜香”十大关键技术分解细化成72道作业工序并制定操作规范。服务队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施流水作业。
“严格验收”是指烟农依据服务标准对服务队的服务质量进行验收。合作社依据烟农验收结果对服务队进行考核评价与报酬核算,服务队队长对队员进行考核评价与报酬核算,从而实现绩效工资差异化,达到激励效果。
专业化服务推动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皖南烟区专业化育苗覆盖率达100%,土壤改良覆盖率为92.00%,起垄移栽覆盖率68.60%,植保覆盖率70.31%,采烤覆盖率55.20%,分级覆盖率达93.42%。
皖南烟区通过做实合作社,培育壮大新型服务主体,不仅促进了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构建了与规模化种植相适应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发展方式更加集约,推动了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转型升级。
培育现代烟叶种植主体:让烟农“能文能武”
在皖南烟叶公司的努力下,一支强干的烟农队伍在烟区迅速成长起来。
5月23日,安徽省宣城市沈村镇烟农李标华赶到烟田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干活,而是开会。他首先和烟技员、服务队队长碰了个头,然后给服务队队员们安排布置一天的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等管理术语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
李标华今年承包了260亩土地,按照皖南烟叶公司的标准属于农场主。“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现代烟农要‘能文能武’,既要知道怎么种烟、又要了解如何管理。”李标华说。
如今在皖南烟区,像李标华这样懂生产、会管理的职业化烟农越来越多。
保障待遇让烟农吃下“定心丸”
皖南地区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如何稳定烟农队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皖南烟叶公司着手培育职业化烟农队伍,逐步完善了包括认证选拔、培训提升、动态管理、政策保障等内容的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体系。
皖南烟叶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化烟农认证标准。年龄不超过55岁、获得辖区烟农合作社社员身份的烟农方可参加职业化烟农选拔认证。职业化烟农选拔认证包括诚信、技能、综合知识三个方面。诚信标准包括烟叶种植合同履约率、关键技术到位率等6项指标;技能鉴定标准包括栽培、烘烤、分级、机械操作四项内容;综合知识包括生态维护、专业化服务和管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烟农通过各项选拔方可成为职业化烟农。
在待遇保障方面,皖南烟叶公司按照人均每年800~1300元的标准,为职业化烟农配套了养老保险、意外伤害险等一系列福利待遇,增强其对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统筹用好国家补贴政策,给规模户发放物资补贴、双打补贴、散烟补贴,另外给予轮作和质量结构奖励、烟农诚信奖励、专业化服务用工补贴,引领职业化烟农发展规模化种植。这些保障和待遇对稳定烟农队伍发挥了巨大作用。
规模化种植让烟农端上“金饭碗”
除了给予一定保障和待遇,让烟农不断提高收益是稳定烟农队伍的根本。提高种烟收益,规模化生产是必然出路。皖南烟叶公司以推进土地流转为手段,促进土地资源向职业化烟农集中。
土地流转主要采取烟农自主流转和长期集中流转两种形式。对于种植规模相对较小的职业化烟农,公司协助其自主开展土地流转,帮助他们选择适宜的种植土地,并协调村委会帮助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各类问题。近几年,皖南烟叶公司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在适宜特色烟生产的“两江一河”流域,开展土地长期集中流转。以村委会为流转主体,将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按照12年的期限集中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流转至公司或合作社,流转租金按150公斤/亩中籼稻国家保护价折算成现金,三年一核定,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目前皖南烟区长期集中流转农田9万余亩。
根据种植面积的大小,职业化烟农分为普通职业化烟农、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三类。宣城市黄渡乡黄渡社区烟农李双林承包了120亩烟田,属于专业大户。“去年我种烟收入约20万元。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承包250亩烟田,成为家庭农场主。”李双林笑着说。
教育培训让烟农变成“企业家”
随着户均种植面积扩大、用工数量增加,烟农不仅要懂生产,还要会管理。为了提高职业化烟农的生产经营水平,皖南烟叶公司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讲师、定内容的“四定”要求,对烟农开展各种培训。
职业化烟农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素质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技能培训。基础素质培训主要包括职业化烟农认证标准、基本职责、动态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烟叶、水稻等主要作物生产的关键技术标准及规程。管理技能培训包括烟叶生产政策、用工管理、财务管理、沟通技巧、协调与驾驭能力、生态意识、规划与统筹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等。
在培训形式上,皖南烟叶公司与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培训基地,为职业化烟农提供系统的脱产培训;与乡村联合兴办烟农学校40所,对职业化烟农实施分类分级培训。近年来,每年培训烟农都在2万人次以上。
黄渡乡烟农黄安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