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三、烟叶生产发展的出路和对策有哪些?
我国烟叶生产要以满足中国卷烟工业需求为导向,要始终把握卷烟产品发展的需求趋势,牢固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思想理念,充分利用不同烟区不同的生态、技术、区位优势,靠质量竞争,靠管理做大,靠科技做强,走质量规模效益型发展之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烟叶生产发展之路、
(1)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烟叶产业化就是以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和社会化为特征的纵向合作化经营。它以烟草企业牵头、烟农与基层组织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市场牵动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形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区域规划和布局入手,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引导土地资源的流动和集中,取缔地方保护主义和层层关卡,在提高烟叶质量上做文章,向千家万户烟农中抓落实。
(2)发挥烟叶基地优势。烟叶质量最终要靠卷烟产品来体现,只有拥有了满足市场需要的卷烟产品,才能拥有满足市场需要的烟叶质量。必须遵循“市场→卷烟→烟叶”的基本经济规律,切实解决卷烟企业介入烟叶生产不到位的问题。从共同利益出发,以创名牌、出品牌为目的,研究市场需求趋势,以工商企业和烟农三方联办基地或组织承包农户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进行烟叶产业化市场开发,通过扶持等方式加大对生产的投入,形成规模种植,落实技术措施,提高生产水平。
(3)发展专业户种植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把种烟作为家庭主要经营项目。着力培养规模生产烟叶的种植户。同时,要创新现行的生产方式,组织发展育苗专业户、种植专业户、烘烤专业户,让烟农分别从事商品化育苗、专业化种植、集中式烘烤,以解决种植分散、技术推广困难、效益低而不稳、风险较大的问题。
(4)依托科技进步力量。提高烟叶工作队伍技术素质。涉及到领导技术决策素质、技术人员素质和广大烟农素质。能否实施科教兴烟,关键在领导。要搞好科教兴烟的规划,确定科教兴烟的政策和措施,激发科教兴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科教兴烟的良好氛围,健全技术普及推广的指挥体系。抓好技术成果普及推广的主要指标。只有用科学技术武装烟农,才能从根本上落实科教兴烟。
(5)加强烟叶生产科学研究。植烟土壤改良、烟草品种选育和合理布局、病虫害生物防治等科研工作滞后,制约了我国烟草由大变强。因此,烟叶科研既要着眼于基础理论的研究,更要着眼于解决现实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确立烟叶质量系统跟踪检测体系,重点明确品种、大农业生产、生态条件、技术措施和质量观念与烟叶质量相关关系,掌握烟叶质量现状及变化动态,确定改善、提高烟叶质量的目标、技术和工作对策。要强化现有烟草科研院(所)的组织与管理,建成集科研、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烟草经济技术实体,使之成为推动我国“两烟”发展,迎接国际竞争的主要技术力量。
(6)建立规范有效的生产经营机制。建立新的投入机制。投入是硬举措,面对一些烟区投入严重不足,而导致生产水平下滑、质量难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弱化、效益低而不稳的被动局面,保证投入到位,是落实技术措施的必要条件。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烟草部门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建立以烟农为主体、企业和政府联合投入的新机制。集约化育苗、烟肥配套、烟炕配套和统一植保等技术应用的物化补贴,并将投入办法与烟农上年度交售的上中等烟叶挂钩,引导烟农落实技术措施、提高生产水平,多生产适销对路的烟叶;同时,也有利于执行产购合同制度,按照订单生产方式,规范生产收购行为,实现“控得住、稳得住”的发展目标。通过明确投入责任、量化投入数量、规范投入行为、严肃投入纪律、用好投入资金,来保证烟叶生产的投入产出最大化,增强烟区发展的活力。
总之,对基层的烟草公司而言,抓住烟叶利益的衔接点是工作的中心。烟叶生产各方利益的衔接点是:提高质量、稳定发展、优化布局、增加效益。因此烟草公司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夯实烟叶生产基础、规范收购行为的工作上,解决生产与收购相脱节的问题。通过正确的收购导向,引导烟农提高生产水平;通过创新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烟农户籍化管理,建立健全农民种烟户籍化管理档案,促进千家万户烟农和基层广大干部职工与生产技术、烟叶市场的接轨;通过户籍化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使烟叶市场经营管理工作达到新的水平。同时烟农作为烟叶生产工作的基点,可以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管理形式,建立群众性的“烟农协会”或“生产合作社”,把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种植和经营的烟农组织起来,加强烟农同政府和烟草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这样,一方面可以收集、传递烟叶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交流推广烟叶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烟农的心声,维护烟农利益,促进生产稳定发展。
相关链接:关于烟叶生产工作的几个问题和对策(上)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