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走进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马鸣乡新楼房村委会,错落有致的一幢幢新建砖混结构三层楼房矗立在路两旁。有的主人已入住新楼房,有的主人正在指挥施工队紧张建设楼房。
新楼房村委会辖220户烟农,年均种植烤烟2700亩,仅烤烟生产户均收入就达4万元以上,种植烤烟使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尤其住房方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年以前,一位新来的住户在此建设了一幢新的土木结构楼房,由于新楼房堪比周边村庄的住房,因而得村名‘新楼房’。”新楼房村委会党支部书记赵家洪介绍着新楼房村的历史和发展。“之后,新楼房村名不符实,村民们的住房相比周边村较差,直到近年来,烟叶生产不断提质增效,村民们共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带来的成果,住房由茅草房换成了土木结构的瓦房,再换成小洋房,如今有50%以上的村民新建了砖混结构的楼房,真正成了名符其实的‘新楼房村’。”
胡定生:从茅草房到新楼房,生活新享受
世居新楼房村委会,现年53岁的胡定生始终依靠种植烤烟这条“致富路”,住房由茅草房换成瓦房,再换成小洋房,现在正建新楼房,准备享受新生活。
“那些年住的茅草房,就是一个‘窝’。”胡定生说,结婚以前,他和父母同住用茅草盖的2间茅草房。房子四周低、中间高,比较狭窄,夏天外面下大雨房里漏小雨,冬天外面刮大风房里吹小风。“能把茅草房改建成瓦房就好了。”那时,胡定生总是这样盼望着。
在结婚那年,组建了新家庭的胡定生,到信用社贷款400元,把住了17年的茅草房改建成28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瓦房。第二年,他以种烤烟为主,还清了大部份贷款。住着瓦房,冬天不冷了,夏天也不漏雨了。于是他决定,继续种烤烟,第四年用种烟收入又建设了一间同样大小的瓦房。
“烤烟种好了,生活变好就很简单了。”最早,胡定生每年都种3亩烤烟。1992年以后,他年均种6亩烤烟,年种烟收入1万元左右。2003年,胡定生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花了4万多元新建2间砖混结构的单层小洋房。他在洋房的四周装上玻璃窗,屋内非常敞亮。同时,购买了沙发、彩电、洗衣机、冰箱等家具和家用电器,还建设了洗澡间,安装了太阳能,在冬天也能用热水洗菜、洗澡了,生活变得更舒适。
2005年至2010年的5年间,胡定生种烟面积从10亩增加到20亩,年种烟收入也从3万元左右增加到10万元以上。2012年底,拿着多年种烟积攒下的本钱,胡定生思忖着到乡镇的集镇做生意、谋发展。经过几个月的打探,他决定在加油站旁边建一幢三层的楼房,第一层建成商店做生意,二层和三层供人居住。然而,正当他准备办理建房手续时,一场无情的大火把胡定生的住房全烧毁了,做生意的打算暂时搁置下来。在新楼房村委会的协调帮助下,2013年6月份,他在新楼房村公路边新建一幢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目前,房屋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屋内装修。
“楼房主体有400平方米左右,地面和半截墙上都要铺瓷砖,加上配套建设的厨房、洗澡间、杂物间和车库等,预计投入50万元左右。”胡定生检查着房屋质量侃侃而谈。
“过新年就要住新房了,心里高兴着呢!”胡定生乐呵呵地说,装修房子每天跑来跑去很累,但一看到房子一天变个样,很快就可以住进去了,也就不觉得累了。
“一辈子都在为房子奋斗。”胡定生说,他准备再种5到10年的烤烟,攒足本钱,到乡镇集镇建一幢既有商店又有住房的楼房,做点小买卖,安享晚年生活。
李元娥:从娘家到我家,回家新感受
2000年从马鸣村委会小桥河村嫁到新楼房村的李元娥,原来每次回娘家时感受颇深,现在从娘家回到自己的“新家”,又有新感受。
“成家之初,公爹生病多年,2个哥哥正在读书,家里贫困,只有2间土木结构的瓦房。”李元娥晒着玉米回忆着。
与丈夫结婚后,夫妻二人以种烟为主。刚开始每年种7亩烤烟,2005年以后种10亩烤烟,2011年以来种15亩烤烟。种植烤烟的收入也从1万多元增加到7万多元。随着收入的增加,2006年她和丈夫建了2间土木结构的瓦房,2012年12月投入30多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楼房。虽然贷款10万元,但到今年烟叶交售完时,大部分贷款就可以还清了。
“前些年回娘家时,看着小洋房就羡慕。现在,每次从娘家回来,走进自己家的新楼房,这感觉就是舒坦。”李元娥边说着边把刚从娘家带来的新鲜水果往冰箱里放。
2001年,小桥河村发展果树种植。李元娥娘家种了6.7亩梨、冬桃和杏子等果树,年收入3万元左右。刚开始,她回娘家时看着真是羡慕。但随着近几年烤烟收购价格年年上调,烟叶生产和交售稳定发展,烟草行业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李元娥家的种烟收益逐年增加,年收入远远超过娘家的果树种植收益,这让她再回娘家时非常自豪,再也不用羡慕娘家了。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