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偏南,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辖6乡2镇,70个村民委员会,17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1%。仅有耕地20.29万亩,人均耕地0.87亩,其中田和地分别占26%和74%。县情特点是“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石漠化程度深、农民贫穷,财政困难”。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最高海拔1962.9米,最低海拨667.9米。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0C,年均日照时数1490.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64毫米,相对湿度82%,全年无霜期最长362天,最短240天。烤烟种植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适宜区地块约7万亩。该县烤烟种植产业从1988年发展以来,到现在也有25年的历史,从0.06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3万亩,为国家创税14339.36万元,特别是2012年该县种植烤烟3万亩,收购烟叶8万担,群众收入8770.25万元,创税1929.45万元,占全县总税收的30%左右。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西畴的主要经济作物—烤烟,给西畴农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给地方财政税收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为保证这项支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将从如何抓好一稳定三提高来促进西畴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一、稳定烟农种烟队伍,确保烤烟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烟草局局长姜成康在2012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烟叶是烟草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行业也就没有了生存的依靠。并强调:要把烟叶工作放到实现“卷烟上水平”战略目标任务、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高度,周密进行谋划,精心组织实施。知道烟叶生产的主体是烟农,要稳定烟叶生产工作就必须先稳定烟农,而烟农在烟叶生产中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和土地的所有者,是生产关系中的主要因素。种烟的比较效益是生产关系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保证烟农的利益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
在烟叶生产工作中,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其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在烟叶生产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烟农为根本,尊重烟农、善待烟农。由于烟草行业专卖制度的特殊性,部分员工头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优越感,特别在农民老百姓面前更是感觉自己高人一等。要做好烟叶生产工作,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彻底摒弃这种优越感。从领导至基层全员上下要树立烟农朋友、烟农亲人意识,真正把烟农当朋友、当亲人,把烟农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处处为烟农着想,想烟农之所想,急烟农之所急。
二、提高烟农收入,稳定烟叶面积,加大扶持力度
从烟叶价格、生产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通过媒体宣传、典型引路、奖励先进等方式,正确引导烟农种植烟叶,提高烟农种烟决定,带动更多农户投入烟叶生产,为稳定烟叶种植面积奠定良好基础。
(一)提高烟叶收购价格
随着目前粮食等经济作物价格的不断上涨,肥料、烤煤、农药、薄膜等烟用物资的价格不断上涨,种烟成本日益增大,种烟比较效益逐步减少,烟农种烟积极性受到影响。通过适当调整烟叶价格,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购制度,切实保护烟农合法利益,可以提高烟农的种烟积极性,确保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烟叶生产扶持力度
近年来,尽管行业对烟叶生产投入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对烟农来说,烟叶生产成本投入仍然是最困难的问题。因此烟草部门要把增加烟叶生产投入作为关心烟区、关爱烟农,稳定烟叶规模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加大烟叶产前、产中、产后的投入,减轻烟农经济负担,解除烟农后顾之忧,促进烟叶种植规模稳定。
在扶持方向上,积极扶持和发展新烟区,培育新的增长点。从长远的眼光看,应该积极扶持发展前景好、有种烟积极性的新烟区,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建设,培育烟叶生产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烟草行业支持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条有效提高烟农收入的途径。近年来行业投资数百亿元在全国各烟区建设以烟水配套工程和集约化烘烤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农用机器、沟渠、烤房、水池等基础设施的兴建大大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生产投入和经营风险,改变了许多烟区落后的生产条件,拉近了烟草行业与烟农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农民增收,促进了烟草的和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点措施。
三、提高保障,完善机制,降低种烟风险,增强烟农信心
烟叶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属于弱质产业,烟农承受着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干旱、洪涝、冰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影响了广大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威胁着烟叶质量的提高和烟叶生产的稳定。因此建立风险防范保障机制尤为重要,这也是推进现代烟草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建设,及早采取措施应对。如建立烟水配套工程可增强基本烟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各烟区设立病虫害测报站,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体系可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加强烟草农药规范管理,及时传送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信息,适时对烟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遏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减少烟叶生产的经济损失。
(二)防旱防雹防涝减灾体系。防旱防雹防涝减灾体系可及时消除或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降低灾害性天气对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烟草行业可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异常天气预测预报和防旱防雹防涝减灾体系,构建人工增雨防雹防涝设施,大力实施人工增雨防雹防涝减灾工程,把预防灾害发生措施落实到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增强烟叶生产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
(三)灾后应急预案。各烟区可制订灾后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灾情,应快速作出反应,采取正确的救助措施,提高烟农自救能力,帮助烟农开展生产自救。并可借助党委、政府力量,推动建立由烟草、水利、农业、气象等多部门参与的防旱防雹防涝系统。
(四)风险保障基金。设立烟叶生产风险保障基金,在发生重大灾害的情况下,行业给烟农适当的补贴,降低烟农损失,稳定烟农种烟信心。灾后理赔保险救助,在烟农自愿的前提下,由烟草部门组织,与保险公司协调沟通,按照农户的种植规模和种植水平分类进行投保。在遭遇自然灾害后,由保险公司适当给予赔付,尽量减少烟农损失,降低种烟风险,增强烟农种烟信心,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四、提高服务意识,减少种烟困扰,增进烟农满意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是烟草行业的衣食父母。服务好烟农不仅是行业职责的要求,更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服务好烟农,首先要加强服务意识
目前,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烟叶技术员迎风冒雨,穿行于崎岖小路,忙碌在田间地头,为烟农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送温暖,赢得了广大烟农的赞誉。烟农对烟草部门的服务总体来说还算满意。然而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是行业发展的要求,不但要在行动上落到实处,更要在思想上有更深层次提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1、要尊重烟农,充分考虑并积极维护烟农的合法权益,尊重烟农意愿,努力使烟农与烟草员工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彼此平等的和谐关系。
2、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烟草员工要及时掌握烟农的需求、愿望和意见,并及时主动地作出反应,有效地解决烟农的各种问题。
3、烟草员工应及时公布与烟农相关的工作信息,使决策和管理活动更加透明公正。
(二)服务好烟农,就要加强技术指导
对烟农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烟叶生产水平,促进烟叶增产增收。在烟叶生产各环节为烟农提供周到专业的技术服务,无论在苗床期和大田生育期还是在烘烤验收期间,服务烟农都应尽心尽力。目前烟农老龄化现象明显,由于观念、认识、年龄和文化程度上的差异,这部分烟农接受新事物能力差,烟叶种植惯于传统模式,对烟草部门传授的新技术总是持怀疑态度,不敢轻易尝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烟叶生产的发展。因此要加强烟农的思想教育,加大专业技术指导力度,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培育指导,使他们真正掌握从种到收、从烘烤到交售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领,从而提高烟农对新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提高烟农的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烟叶生产质量。
(三)服务好烟农,就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收购烟叶
烟叶收购是体现烟农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任何的不规范、不公平和工作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烟农不满意。对广大烟农来说烟草部门能否公平、公正、公开收购烟叶使自己切身利益不受侵害,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烟叶收购中发生压级、压称、压价等不良事件,不但损害烟农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行业的社会形象。因此行业要加大作风整顿、规范流程操作、改变收购模式。在烟叶收购中推行封闭式验级收购等新模式,杜绝收人情烟,保障烟农利益。
五、提高创新运作模式,降低劳动强度,扩大烟农队伍
当前烟草行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传统小生产方式向现代大生产方式转变。走向大生产方式是烟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规模化是大生产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烟叶生产扩大运作规模,适应烟叶生产发展趋势。
(一)育苗规模化。1、育苗规模化有利于烟苗生产的专业化、规范化。2、育苗规模化烟苗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可降低育苗成本、降低土传病害的机率,减轻苗期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传入大田,有利于烟叶品种的优质化。3、育苗规模化可以人为控制育苗环境、育苗时间,促进烟苗适龄、充足、健壮、整齐,便于规范化栽培管理,使大田生长平衡一致。
(二)种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