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大地还浸泡在刺骨的严寒中,山川仍然披挂着厚厚的白色铠甲。湖北保康县城却刮来的一股温煦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偏远山区一户户烟农家中。
“从明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全省系统开展‘知音•三万行’活动”,2011年湖北省局党组中心组第四季度学习扩大会议上,局长赵全意的话仍言犹在耳,保康烟叶就已吹响了嘹亮的号角。“我们不仅要认真落实全省、全市系统“知音•三万行”活动各阶段工作部署,还要在全县大力推行贴身式服务,我们90余名技术人员就是全县5000多户烟农的亲人,是全县6万余亩烟叶的保姆,不论时间、地点,烟农的召唤就是我们行动的指挥棒,烟农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推动力,我们愿做全县烟农的‘长工’”。保康烟叶分公司总理宋彦君同志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山里人尤其看重信用,说到就要做到,无论如何都不能失信于人。保康烟叶人说得出豪言壮语更做得出不凡之举。一年来,保康烟叶人把为烟农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作为一切行动的圆点,用一颗真心、一片真情,温暖了一位又一位烟农。一年来,保康的烟叶技术员们做烟农的“管家”、“贴心人”,为烟农提供细致入微的情亲服务,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奉献之歌。
滴滴汗水浇开片片绿叶
42岁的敖泽东,是保康县烟叶分公司一名普通的烟叶技术员。今年被选派到龙坪镇温坪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从到温坪村的第一天起,敖泽东就把村子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了自己的家人,长期吃住在村里,为村两委出点子、提建议,为烟农想办法、解难题,一心扑在烟叶生产上。
今年春季育苗期间,温坪村需新建三个塑钢大棚,但是由于大棚户主冯祖海家庭贫苦,又缺少劳动力,大棚建设面临种种困难。敖泽东都记在心上。在大棚建造过程中,敖泽东主动找人帮助冯祖海平整场地、砌育苗池子,塑钢骨架不够,他要想办法为户主找来竹子代替,帮助冯祖海顺利建成了三座大棚。
温坪村干旱缺水,移栽期间不保证水的供应将严重影响工作进度、降低烟苗的成活率,为了按时保质完成全村烟苗移栽任务,他自己花钱找车位挨家挨户为烟农拉水送水,没有让一户烟农因为水源不足影响了移栽进度,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温坪村五组村民周书银因为自己田地旁边建起了卧式密集烤房,今年年初计划种20亩烟。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就开始提前砍柴。3月份,一次砍柴时摔跤导致一条腿骨折。这时周书银一家思想产生了顾虑,他的爱人无奈地对敖泽东说:“敖师傅,你知道我们家里情况,周书银伤了住在院里不能动,我一个人既要照看病人,又要照管家里,今年的烟恐怕是种不成了……”话没说完,眼泪就已出来了。
敖泽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斩钉截铁的说:“嫂子,烟你尽管放心种,有什么困难我帮你们解决,我说到做到”。从此,敖泽东就成了周书银一家的“保姆”,每天早上他从镇卫生院送周述银的妻子回家做农活、干家务;下午,又把她送回卫生院照顾病人。等到别人的烟田都整的差不多了,他又村干部协商,在村里请了10个工,用两天的时间把周书银家里20亩烟田整理的妥妥帖帖。周述银的妻子激动地说:“感谢敖师傅,要不是你,今年烟肯定是种不成了,损失几万块钱哪!”
丝丝真情换来金叶飘香
胡先龙是马良烟站一名普通的烟叶技术员,今年兼任云旗山村村支部副书记。一说起胡先龙,云旗山村的烟农们都是满心的感恩,云旗山村的村干部们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烟农就是我的亲人,烟农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胡先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到云旗山村的第一周,他就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户烟农,把他们的联系方式一个个密密麻麻的记在自己的电话本上。从此,他的手机便再也没有关过机。“我要时刻准备着烟农排忧解难。”胡先龙总是憨厚地说。
云旗山四组村民陈杰树,常年在外打工,虽有回家种烟的意愿,但苦于家中田少,一直未能如愿。得知这一情况后,胡先龙主动将陈杰树确定为自己的活动联系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与他联系,及时协调村委会为其落实了50亩种烟田块,帮助其回乡发展烟叶生产,预计今年仅烟叶一项就能为他增加收入10余万元。
在发展大户的同时,胡先龙还大力致力于连片示范面积, 2012该村基本上形成了“两冲一池”300亩连片示范。在落实连片面积时,从年初的群众大会到逐户打招呼做工作,签订土地扭转协议,胡先龙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口舌。特别是大水池黄从林7亩地在示范片中间,多次做工作无望,最后竟和村干部吵起了架,一气之下把田里种上苞谷,两口子到宜昌打工去了,村干部没办法,决定放弃。可胡先龙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决定亲自给黄从林打电话试试。一天、两天、三天……每天等到黄从林下班后,胡先龙都会给他打半个多小时的电话与其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六天黄从林终于回村协商,回来见到胡先龙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真拿你没办法。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时,村主任卢必成竖起大拇指,感慨地说:“胡师傅,我真佩服你的耐心,我们放弃的事你竟然给弄成了,而且还少了500元的土地扭转费,佩服!”。
近年来,在烟草公司的扶持下,云旗山村建设了17座密集烤房。可是,烤房建好后烟农竟不敢用。这让胡先龙有点疑惑,通过走访他了解到主要是因为烟农担心用不好这些新设备,怕把烟烤坏了。症结找到了就有了解决方法。胡先龙承诺自己会全程指导,请大伙放心用密集烤房烤烟,接着他给烟农王德忠作工作,全程指导他烤第一炉烟。等到第一炉烟烤出来后,许多烟农都放心了,纷纷将烟叶拿到密集烤房烘烤。于是,胡先龙比以前更加忙碌了,天天在烤房之间来回奔波,每个烤房一天要现场查看两三遍才放心,特别是收购期间,他中午从来没休息过,晚上下班后还拖着疲惫的身体到现场指导。有的人甚至不解地问:“你这样来回跑,烟草多给了你多少钱?烤好了是应该的,万一烤坏了,责任就是你的哟。”每当这个时候,胡先龙只是笑着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
贴身服务阐述鱼水深情
自2002年进入保康县烟叶分公司担任技术员以来,郑明波跟烟农打交道已经有10个年头了。今年,经过组织选拨、推荐,他进驻两峪乡芭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负责全村烟叶生产工作。
为落实烟叶面积,郑明波一户一户访烟农,挨家挨户做工作,道路不通就步行,从东沟爬到西沟,翻山越岭,只要是有烟田、烟农,烟用设施的地方就是他的工作地点,足迹踏遍了整个烟村的山山水水。
村民王建学家里四口人,两个孩子,女儿上大学,儿子上初中,因王建学身体患病行走不便,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生活非常窘迫。今年2月的一天,郑明波顶着寒风来到王建学家中落实烟叶面积时,王建学的妻子诉苦道:“像我们这样人单力薄的家庭,住的地方交通又不便,各种烟用肥料运输都成问题,种烟实在是无能为力。”听后,郑明波爽快地说:“今年烟叶价格高、行情好,各种惠农政策也多,种几亩烟也能解决两个孩子上学的问题,烟用物资你们就不用管了,我来帮你们运输,你们就放心吧!”郑明波的一番话让王建学夫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夫妻俩当即签订了10亩种植合同。
说到就要做到,决不能失信于烟农。4月份要为几十户烟农发放烟用物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郑明波并没有忘记王建学一家,他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将肥料送到王建学家里。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给王建学运送肥料的过程中,邻居打来电话告知他妻子生病急需住院。一边是生病急需住院的妻子,一边是王建学夫妇满心的期待,一时间郑明波还真是犯了难。镇定一下,他马上做出了决定,电话里他请邻居帮忙把妻子先送到村卫生室,而自己则加快车速向王建学家驶去。
王建学家住偏远,交通不便,山路高又窄,还有两里多的羊肠小道靠步行。当郑明波汗流浃背地扛着肥料,出现在王建学夫妇面前时,两人不禁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王建学妻子哽咽着说了声:“谢-谢!”郑明波说:“我们赶紧把剩下的肥料背回来,别误了烟田起垄的农时。”在王建学妻子的帮助下,他一趟趟把几十包肥料扛到家里,肩膀磨破了也全然不知。肥料送下了,郑明波想起来还在生病的妻子,急忙向王建学夫妇辞别。这时,面对王建学拿出的200元运费,他丢下一句“这钱我不能收,只要你种烟增收致富,我就高兴了”,便又消失在莽莽的山川之中。
多年来,郑明波扎根一线,甘当烟农群众的贴心人,乐为烟农帮“小忙”,得到广大烟农群众的好评。他常年义务为后坪镇蜡烛山烟农周义堂接送在20多里外的镇上读书的孙子,解决了周义堂老两口接送孙子读书的烦心事,排除了他们种烟的后顾之忧。为了帮助烟农创收,他天天往烟农家里跑,往田里跑,往烤房里跑,手把手地传授烟农技术。不管在哪里驻村,每户烟农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谁家的烟田需要浇水,谁家的烟田需要追肥,谁家的烟田需要治病……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都时刻牵动着郑明波的心,在平凡的工作中履行着“烟农事,无小事”的烟叶技术员职责。
结语
保康烟叶的每一名员工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啊,虽普通平凡,却默默滋润着那一株株幼小的烟苗,在贫瘠的高山上勾画出一幅炫美的风景。是啊,保康烟叶的每一名员工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露珠啊,虽毫不起眼,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在茫茫的山林中组成一道夺目的彩虹。企业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学习露珠的精神,虽不显山不露水,却始终在默默付出、忘我奉献;企业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具有露珠的品质,虽不显眼不绚丽,却总是纵情闪烁、尽情绽放。
正如襄阳市局(公司)局长、经理吴天植同志评价的那样,保康烟叶技术员们就像烟株上面的一颗颗露珠,趁着夜色无声凝结,迎着黎明悄然滑落,只为感恩阳光而闪烁,只为滋润烟田而诞生。正是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也唯有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才是促进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