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巫溪消息
夕阳中的云台观,霞光万道,云淡天新。
朝阳中的云台村,彩云朵朵,水秀山青。
通城镇云台村,因云台观而得名,有人道:云台万阶梯,登顶非等闲。云台村本是记重庆市巫溪县普普通通的一个村,对巫溪而言,像这样普通的村数不胜数,然而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村,却一步步走进了巫溪人的视线,从而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道路上,让巫溪人看到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带领村民整体致富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为巫溪现代烟草农业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整村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云台村,走出了一条巫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光明大道。
为求发展寻方向
云台村,这个在云台观荫佑下的小村庄,2008年以前从没有种过烤烟,看着周围种烟村不断致富,想想本村农民发财无路,当村支书的冉崇芝做了个大胆决定:父子上阵率先种烟,为民致富探索出路。
说干就干,2008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父子俩种植烤烟80亩。由于没有经验,管理不到位,虽然烟叶产量不高,但净利润还是有3.6万元。就是这次试种,让冉崇芝尝到了甜头,给父子俩增添了信心,加上烟叶不愁销路,烟草公司信誉过硬,现金回笼又快,而烟叶生产又是县里确定的巫溪农村经济特色支柱产业,冉崇芝产生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
作为村支部书记,理所当然是山村最大的父母官,因而冉崇芝从不满足于自己一家的发家致富。当了解到其他外出打工的村民很少有人成功,多数无功而返,冉崇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9年初,尝试种烟成功赚钱的冉崇芝,更加明确了云台村整体发展致富方向——将烤烟种植作为本村种植业的支柱产业。他认定种植烤烟可以成为一条全村人发家致富的有效捷径。然而要想说服毫无种植经验的其他村民共同种植烤烟并非一件易事,但他有这个信心说服村民,更有信心把烟种好,将烤烟种植产业发展起来。用他的话说:“云台万阶还随意,烟田百亩岂能愁?”通过对巫溪县委、县政府、县烟草分公司文件精神的领会,了解了烟叶生产政策,同时通过对种植烤烟与外出务工效益的认真分析,冉崇芝坚定了种植烤烟的信心,于是首先找到村主任杨科邱,把自己的想法与老杨商量,两人一拍即合,共同谋划了云台村未来的整体发展大计。
认穷认难不认输
从2008年尝试种烟开始,到2012年种植140亩,对冉崇芝来说,这期间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惨痛教训。早在2009年,初试种烟成功的冉崇芝,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他要扩大种植规模,种植300亩,而这个规模在当时巫溪县,任何人想都不敢想的时候,他已经实实在在做起来了。做出这个决定对他来说非常简单,但教训却异常惨痛。由于规模扩张太快,劳动力不足,管理不善,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已经让烟叶生产从传统农业模式完全脱胎出来,彻底改变了烟叶种植的生产方式,不自觉的进入了以现代烟草农业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的道路。正因为这样,2009年并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成功,反而赔了十几万元。但冉崇芝就是冉崇芝,他并没有因此而泄气,在县有关领导的关怀下,特别是经过与市、县烟草有关领导的接触,他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他的失败并不是烟叶种植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生产方式转变后带来的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共性问题,即必须用现代理论来指导,用现代管理去实践,用现代设施去作业,用现代科技做支撑。县烟草行业的专业人员帮他分析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必然要受边际效益递减的制约,不改变其他条件单一扩大生产规模只会带来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的结果;分析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管理方式的转变,管理工作作为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越大地位越重要的观点;分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烟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劳动力不足和人力资源管理不善必然会造成烟叶生产的巨大损失;告诉他现代烟草农业必须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必须实行规模化种植、专业化服务的道理。好个冉崇芝,他坚信:每一次失败都是自己成功的前奏,而且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什么是现代烟草农业多了一份思考。跌倒不可怕,有志者会爬起来再前进,在接下来的年份,他想得更深远,思路更清晰,决心在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服务方面更加有所作为。
规模化种植成趋势
2011年,在他和村主任杨科邱的带动下,全村又发展起多户新烟农,虽然面积都不大,但已有规模化之势。当年冉崇芝种植烤烟100亩,虽然由于花叶病的肆掠,加之他眼睛不好一直住院,又遇上前期干旱无人看管,移栽后缺苗严重,因为错过了补苗的最佳时间,据他统计由于缺苗损失烟叶近三分之一,但最终加上各种补贴,还是赚了10多万元,于是更坚定了他带领村民开展规模化种植的信念。2012年,他俩在组织村民研究本村烟叶生产发展时更是明确提出,在云台村要种烟必须40亩以上,低于40亩村里明确规定不让种。他们认为只有具有一定规模,才会将种烟作为家庭的大事认真对待,才会用现代农业手段开展烟叶生产,认真落实标准化生产措施;只有具有一定规模,才会有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才能产生规模化经济效益,这才是烟叶生产的真实面目。他们坚决反对只种不管,拿种植烟叶不当回事的游民思想,认为那样做只会败坏了烟叶生产的名声,使村支两委的工作越来越难开展。在他们的带动下,2012年云台村种植烤烟600亩,种植农户仅7家,户均规模达到85.7亩,仅这一组数据就成为巫溪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典范,规模化种植在云台村蔚然成风。目前的云台村,书记冉崇芝种植145亩,村主任杨科邱种植120亩,会计周代元种植120亩,形成规模化生产的“铁三角”,他们三人还随时相聚,共同探讨烟叶种植、烘烤技术,交流管理用工经验,俨然一个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的“沙龙”。冉崇芝还有更大的“野心”,他准备将云台村发展到整村烟叶种植规模1500亩,使烟叶生产真正成为云台村的种植主业,利用规模化生产彻底改变云台村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
专业化服务强管理
正是2011年,让冉崇芝对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服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索,从烟叶大田期开始,冉崇芝就格外上心,一直琢磨着田管环节管理问题,尤其劳动用工问题。冉崇芝从动作上看是一个慢腾腾的人,但干起事来又是一个急脾气,心里琢磨的事情不解决,那是饭吃不下,觉睡不好。回首种烟四年,虽然自己一家总体上是赚了钱,但他感觉始终有点不甘心,他认为整个生产过程本可以管理的更好,他们种烟收益本可以会更多。作为村支部书记,冉崇芝考虑的每一件事虽然都是从自家种烟过程中发现问题,但是真正要解决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大家伙的共同问题。经过认真总结几年种烟经验后,他找村主任杨科邱,把自己关于对烟叶生产进行“专业化服务,互助式管理”的想法和村主任商量了一番,杨科邱坚定地支持他的想法,共同召集村支两委班子商量研究,并立即付诸实施。按照他的设想,规模化种植要成功,就必须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确保烟农获取稳定的经济收益,成立农事作业和专业化种植两个服务组织。
他们召集所有种烟户和村里面愿意为烤烟服务的劳动力开会,根据大家共同讨论的意见,制定一套烟叶生产作业标准,并按标准对所有劳动力培训,保证所有人员技术合格。
在农事作业方面,几个种烟大户分别雇佣几个固定劳动力,按月发放工资,同时村里面共同雇佣10个左右劳动力组建流动互助组,流动劳动力根据烟农需求临时雇佣,年终由村委会和种烟大户根据劳动量和劳动质量进行补贴。这样解决了大户的劳动力问题,同时又为本村一些无外出务工经验和能力的人员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以农事作业为主的专业化服务在云台村开展了起来。
为更好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在总结2011年“互助管理”经验基础上,对2012年的“互助管理组”进行了改进,选取种烟技术能手成立烤烟种植专业互助组。2012年,该村成立了2个种植专业户互助组,每组12人,组长都由种烟技术能手担任,人员实行村上统一调配,种烟户给予互助组略低于市场价的报酬,年终村委会、种烟户对互助组成员进行考核考评,村上给予考核合格人员20元/天补贴,这样既解决了种植专业户劳动力和技术上的不足,也为专业互助组成员成长为新一批种烟能手提供了可能。用冉崇芝自己的话说:“我成立的种植专业互助组,今天是为别人服务的产业工人,明天就是规模化种植的职业烟农。”
2011年下来,根据自己的生产过程核算,冉崇芝亩用工在17个左右,根据他的设想,2012年进一步优化互助组管理后,力争全村烟农亩均用工14个左右。
科技兴烟求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冉崇芝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一定系统,但朴实憨厚的他对“创新”、“科技兴烟”却有深刻的认识。说到自己的“创新”和“科技兴烟”,冉崇芝如数家珍,从机械设备到密集式烤房,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从烟叶采烤到分级扎把,都有他带领村民勇于创新,科技兴烟的佐证。在2011年,由于烤房使用紧张,为了加快烤房循环利用,冉崇芝制作了简易烟叶回潮装置,烘烤结束后,当天即能全炕回潮,大大缩短了烤房利用周期。种烟四年来,烟苗漂盘对叠的运输方式由于山路跋涉,路途颠簸,带来烟苗损伤严重,导致病害加重,成了冉崇芝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经过再三思索和改进,2012年,冉崇芝父子用角铁自制烟苗运输架,结果比周转箱运输更便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