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重庆日报》报道 6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重庆发展的战略思路: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重庆烟草将继续紧扣科学发展主旋律,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富民之路。”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08年启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来,重庆市烟叶生产水平逐年提升,烟农收入正持续增长。
“收入翻了好多倍”
张建虎是丰都县武平镇殷家坝2社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走在路上,大家都叫他“张老板”。被人叫“老板”,是因为他今年种了150亩烤烟,请了几个人帮忙种烟。
“以前种烟,完全是凭经验凭感觉。施肥技术、打顶抹芽和种烟的稀密度这些都不到位,烤房也不是很好,烤出来的烟黑叶居多,一炕烟卖不了多少钱。”张建虎说,实施现代烟草农业以来,他的种烟效益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辛辛苦苦一年只能赚2000来块,去年赚了将近10万块,还没以前那么累。”
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达59.36万亩,收购烤烟140.23万担,全市烟农收入13.39亿元,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较2010年增加了1万多元。预计到2015年,全市烟农户均收入将超过6万元。
基础设施带来的变化
黔江区阿蓬江镇麒麟村农民一直有种植烤烟的传统。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烤烟设备落后,全村400多户农民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大片烟田撂荒。
2008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3500万元,为麒麟村建起高标准的烟水配套工程、烟路和烤房等基础设施,麒麟村农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重新高涨。去年,全村烟农种烟收入户均超过10万元,麒麟村也因此成了全市“烤烟第一村”。
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启动烟水配套工程以来,重庆烟草业已累计投入近17亿元,修建的池塘沟渠和铺设的管网可覆盖基本农田100多万亩。同时,还建成密集式烤房2.6万座,修建烟田机耕道1265公里,建成工场化育苗大棚265座,配置烟用农机具5000余台(套)。今年,在原有6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基础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再给重庆追加1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启动“烟草惠民工程”,用于重庆烟区道路建设、烤房建设、水源工程建设和土地整理。
目前,烤烟已成为全市12个产烟区县农业产业化体系最完善、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最有效的支柱产业之一。
服务助烟农“减工降本”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市烟区还建立起烟叶种植“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生产服务体系,不仅大大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更间接提高了烟农收入。
“两头工场化”指的是一头工场化育苗,一头工场化烘烤;“中间专业化”指的是机耕、栽培、植保等中间环节都有专业化服务队来帮助、指导烟农。按照硬件配套和软件提升并重的原则,全市烟草行业建立的“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烟叶生产服务体系,重点是推进以综合性服务合作社为载体的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目前,全市已建起20多个综合性服务合作社,设置专业化服务队数百个。
“现在种烟比以前轻松多了。”巫山县笃坪乡金淌村烟农何大伟说,烟苗由育苗专业户在附近的工场里统一培育,耕地有机耕专业队,搬运有运输专业队,以往最头疼的烟叶病虫害防治也有人专业队伍负责。碰到任何技术难题,只要打个电话,专业技术人员就会很快上门服务;遇到天灾,烟草公司还有补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