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从根本上转变烟叶生产方式 确保烟叶生产稳定持续发展(图)

云南曲靖罗平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示范区调查
2012年06月08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前言: 烟叶稳则行业稳。实现烟叶生产稳定、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走出一条实现烟叶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现代化的新路子。去年以来,按照国家局总体部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曲靖市罗平县为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示范区,开始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

    从土地整理到烟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从全程农机化示范推广到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罗平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示范区紧紧围绕减工、降本、增效目标,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在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服务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新模式。那么,罗平示范区建设的背景是什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其意义和价值有哪些?近日,记者赶赴罗平进行了调查采访。

 起垄机等现代化农机器械助力,大大提高了罗平县烟叶生产劳动效率(图) 

    沿宽敞平整的机耕大道漫步,两旁,连片成块的烟田、纵横贯通的渠道、欢快奔跑的“铁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这里是罗平,云南省曲靖市烟叶主产区之一。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红土地上,一场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崭新实践正在进行着。

    今年4月1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来到这里。当看到田成片、路相通、渠相连的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和烟田里一台台高速作业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实现烟叶生产稳定发展、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生产方式现代化,要努力走出一条烟叶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重大变革的新路子。

    姜局长的话,给勇于探索的云南烟草人以巨大鼓舞,为罗平实践赋予了新的价值和内涵。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余云东指出,要着眼于推动烟叶持续发展,着眼于提高劳动效率,着眼于提升烟叶质量,着眼于加强烟农服务,以减工、降本、增效为目标,以全程农机化为重点,以土地整理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积极探索构建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模式。

    在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这条路上,曲靖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凝结着开拓者的智慧,饱含着探路人的艰辛。

破题:烟叶种植之困

    “等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种不动了,这地以后谁来种?”在罗平县罗雄镇圭山村,68岁的昝贵明忧心忡忡。

    昝贵明有三个孩子,一个在外做生意,两个在城里打工,基本都脱离了土地。现在,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守着13亩地过活。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愿意种地的,都争着往城里跑,村里剩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你说以后这地咋办?”昝贵明老人的隐忧来自于乡村的现实。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土,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出现严重不足。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撂荒”也十分普遍。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46亿,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老年人种不了地,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对于烟叶种植,不少烟农在用工多、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困难面前,纷纷放弃土地,选择外出务工。

  罗平,作为年产75万担的种烟大县,近年来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同样突出。罗平县副县长凃勇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全县总人口60余万,其中农村人口占了90%以上。在农村人口中,外出打工的约12万人,有约12万人在读书,剩下的除去老人和儿童,实际劳动力也就十几万人。
 
   “在这种情况下,烟农年龄结构老化就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凃勇说,现在全县种烟农民50岁以上者占了70%。

    相信类似情况,在全国各大烟区并不鲜见。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确保烟叶生产稳定、持续发展,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一大课题。

    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罗平县烟叶生产办公室主任桂进周认为,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是造成农民不愿种烟的主因,“另外,劳动力成本以及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远大于农民收益的增长速度。”

    不少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烟农的收益?

    早在2007年,国家局就正式提出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战略构想,确立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烟叶生产基本模式。

    实践证明,近几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大力推进,不仅让烟农在“种烟更轻松、更简单”方面有了更多的切身体验,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经济收益也得到稳步提高。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一些新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相继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解决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有效提高烟农种烟比较收益,显得尤为迫切。

    作为全国最大的地市级烟区,曲靖率先迈开步伐。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吴立著认为,进一步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实现烟叶生产稳定发展,关键是要从根本上转变烟叶生产方式,健全完善烟叶生产辅助设施和专业化服务保障体系,使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这一思路,2011年,曲靖市局(公司)在云南省局(公司)的部署指导下,抓住罗平被行业确定为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的契机,扎实推进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条让烟叶种植走出困局的新路,在罗平有了一个良好的发端……

探路:生产方式之变

    “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是个崭新命题。如何将这一命题变为现实?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去摸索,去实践,去总结。

    “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吴立著坦言,在实践中,他们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而正是这些弯路和教训,让他们一点点摸准了路数,找准了方向。

    “生产方式现代化,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减工、降本、增效。”吴立著说,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生产力问题,就是通过现代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变烟叶传统生产、粗放生产、劳动密集型生产为现代生产、精细生产、成本节约型生产;二是生产关系问题,就是通过创新社会组织形式,变简单的生产收购服务为专业化、全程化服务,变单一的生产收购管理为全面系统管理、现代管理,保障现代化手段的顺利实施。”

    现代化生产手段、现代组织形式,这也正是生产方式转变的核心问题。两者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需要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在这一思想原则指引下,《云南省罗平县全面推进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3日正式出台。
 
   方案明确指出,将“减工、降本、增效”作为目标,将全程农机化作为重点,将合作组织建设作为保障,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创新组织形式,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效益,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方案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作为生产方式现代化支撑的“十大工程”,即基础设施配套、全程农机覆盖、合作组织建设、专业服务普及、职业烟农培育、科技创新应用、优化结构保障、烘烤效能提升、散烟收购保障、信息集成管理工程。这“十大工程”基本涵盖了烟叶生产所涉及的各主要环节,成为曲靖市局(公司)推进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至此,一整套系统的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新模式正式形成,并开始付诸实践。

实践:“三大工程”之力

    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的探索,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思考总结,在深入推进中完善提升。尽管整套体系已经成型,但罗平示范区建设以来,曲靖市局(公司)并没有采取“一把抓”,而是选择重点环节进行突破,主攻对象放在了土地整理配套、全程农机覆盖、合作组织建设“三大工程”上:

    ----土地整理配套工程。将土地流转作为突破口,以满足农机作业为重点,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三项工作,实现地平整、路通畅、连片区、成规模。今年,罗平县按照“清老埂、取耕作层、清除孤石、平整层整平、耕作层回填”五道施工工序,对5.25万亩土地进行了整理,变山丘中坡地为梯台地、变零散平坡地为大块平坡地、变不规则缓坡地为规则缓坡地,为农机作业提供有利条件。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同时,罗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进一步完善田、水、路综合配套,做到高效、节约。到现在,已新建机耕路4条5.8千米、设置作业道126条112千米、新建排水渠2条2.57千米、安装引水管道5.65千米、安装输水管道9.95千米。
 
  ----全程农机覆盖工程。构建“买得起、用得上、推得开、管得好、有效益”的农机推广模式,实现农机作业全过程、全覆盖。“买得起”就是利用烟草专用机械和通用机械补贴政策,通过性价比较、集中采购,降低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