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编者按:在今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提出,要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努力推进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坚持以优化结构为中心,切实提高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坚持以维护烟农利益为突出重点,全面提高服务烟农水平。福建省三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紧紧围绕国家局要求,致力于发展以“翠碧一号”为代表的“金三明”品牌特色优质烟叶,结合实际探索新型生产方式,对烟农开展贴心服务。
一株株小小的烟苗,带动了整个三明烟区乃至福建全省烟叶生产的稳步发展;一粒粒小小的烟种,让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升腾起无限的新希望……
三明是福建省最大的烟区,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三明烟区特色优质烟叶发展。近年来,三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按照福建省局(公司)的要求,不断优化烟叶结构,着力发展特色优质烟叶,为推动“卷烟上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优质原料保障。如今,以“翠碧一号”为代表的“金三明”烟叶,因独特的清香型风格受到越来越多卷烟工业企业的赞誉。
众里寻她千百度----苦心培育特色优质烟叶
三明境内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76.8%,有“绿色宝库”的美称。这里的空气温湿度、土壤土质都非常适宜种植烟叶。据记载,三明烟叶生产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历史。
如何利用良好的环境种出适合中式卷烟使用的特色优质烟叶?三明烟草人一直在苦苦求索。
1977年,在宁化县石碧村,烟叶技术员张国月、张仁琳等人在烟田里发现了一株品质优良的烟苗。由福建省农业专家组成的科研组深入研究,认为这个品种具有油分足、弹性大、香气质好等优点。1981年,该品种在宁化县开始示范性种植。科研组将这一品种命名为“翠碧一号”,“翠”取自宁化县的“母亲河”翠江,“碧”取自该品种的发源地石碧村。
虽然“翠碧一号”品质优良,但是烟农在实践中发现,该品种存在种植时间长、单产水平低、病害重、难烘烤等问题。因此,许多烟农“不爱种”或“害怕种”, “翠碧一号”年生产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20万担左右,卷烟工业企业也不敢贸然大量使用。
为让这个特色优质品种发扬光大,三明烟草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为了确保“翠碧一号”有充足的生长时间,三明烟草组织烟农早播种、早移栽。每年的2月,在其他品种烟叶还没有移栽的时候,“翠碧一号”就已经扎根烟田。三明市局(公司)烟叶生产科副科长张瀛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研究和推广了湿润育苗技术,就是在漂浮育苗的基础上采取干湿交替、前湿后干的方法,锻炼烟苗根部,有效解决了早春烟种植模式下烟苗较弱、下部烟叶偏薄等问题。”
为解决单产水平低、亩产效益差的问题,三明烟草于2004年提出“取之于工厂、用之于烟农”的特色品种补贴思路。2006年,国家局、福建省局(公司)正式批复“翠碧一号”烟叶调拨价格在一般品种调拨价格基础上上浮15%,上浮部分全部补贴给烟农。这极大地调动了烟农种植“翠碧一号”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病害重、烘烤难的问题,三明烟草探索出“良种、良法、良烤”配套技术。良种,指“翠碧一号”。良法,指针对“翠碧一号”根茎病害较为严重的问题,突出农业预防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形成以“土壤改良、播栽期调整、促根移栽及田管技术、酸度调节”为重点的“栽培避病”综合防病技术。良烤,指针对烘烤难的问题,不断改进烤房设备和烘烤技术。目前,“翠碧一号”种植区基本完成了密集型烤房的配套建设。
此外,针对老烟区常年种植烟叶导致的土壤耕性下降、病害严重等问题,三明烟草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实施了“福建烟区土壤及烤烟营养测定、调控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制订了烤烟平衡施肥方案。他们总结推广了“稻草还田结合白云粉溶田、牛粪溶田、客土改沙”的土壤改良综合技术,每年改良烟区土壤15万亩。
经过栽培、烘烤等技术的改进,“翠碧一号”烟叶质量大大改善,生产规模稳步扩大,产量从2003年的26万担提升到2009年的84万担。最近两年,该品种烟叶年均种植规模在30万亩左右,年收购量约为80万担。2011年产量80.3万担,约占当年三明烟叶总产量的80%,占福建省特色优质烟叶总量的3/4。“翠碧一号”进入“中华”、“苏烟”、“七匹狼”等重点骨干品牌的配方,烟叶销售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近日,“翠碧一号”正式通过农业部批准审核,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这为三明特色优质烟叶发展增添了一个有分量的砝码。
风物长宜放眼量----打造“金三明”烟叶品牌
三明烟草没有满足于取得的成绩,而是紧紧依托“翠碧一号”,推进特色优质烟区建设。2000年,他们注册了“金三明”烟叶商标;2001年制定了《“金三明”烤烟综合标准体系》,逐步打造以“特色生态条件、翠碧一号特色品种、清香型烟叶生产技术”为核心要素的“金三明”特色烟叶品牌。
为进一步提高特色优质烟叶的质量,2011年,三明烟草在宁化县和尤溪县选择6781亩烟田作为省级“好中选优”特色优质烟叶示范区,另外确定了21个市级“好中选优”特色优质烟叶示范点。
三明烟草在示范区严格落实土壤改良、平衡施肥、壮苗深栽、成熟采收、密集烘烤等技术标准,促进烟叶风格的形成。制定落实“突出抗旱补水、突出清沟高培土、突出病害综防和突出妥善打顶处理”等四项关键技术措施,确保示范区烟叶真正体现应有的质量特色风格。调派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烟技员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监督和落实,在收购过程中加强初分预检指导,严格等级质量把关,进行单收单调,切实提高烟叶把内纯度等级合格率。
由于各项规范技术落实到位,2011年各示范区烟叶总体质量较好。其中,宁化示范点亩产量120.93公斤,上等烟比例为53.56%;尤溪示范点亩产量107公斤,上等烟比例为54.76%。
此外,三明烟草还不断丰富特色优质烟叶种类。2010年,“金三明”烟叶品牌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蓝玉一号”。该品种是一个抗性较好,质、量兼备的优良烤烟新品种。目前,该品种已顺利通过了品种审定,进入生产推广阶段。据介绍,“翠碧二号”的开发已在三明烟草的发展规划之中。
由于卷烟工业企业对有机烟叶的需求日益迫切,三明烟草审时度势,围绕市场需求,联合工业企业共同开发生态有机烟叶项目。
2011年,三明烟草在宁化、尤溪和泰宁三县开展了“通仙”和“中华”生态有机烟叶项目开发工作,种植CB-1、K326品种共400亩。今年,他们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规范要求,继续组织开展有机生态烟叶开发各项工作,严格规范有机烟叶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收购、调拨管理,加强过程记录、资料收集整理,组织开展有机烟叶认证。目前,有机烟叶开发工作进展顺利。
从泰宁县朱口镇音山村出发,记者随泰宁县局(分公司)试验站站长林水良沿着蜿蜒小路走进山里。翠树掩映间,有一片约100亩的有机烟田。烟农杨金玉一家正在田里覆膜准备移栽。
“这里的有机烟叶是供给上烟集团的。”林水良说,“种植生态有机烟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用工较多:不能用抑芽剂,只能手工抹芽,一个月抹六七次,一亩烤烟得增加6个工;要施农家肥,量比较多,而且要深埋;还有人工捕捉害虫,每天早晚各一次,从移栽到采收之前,要一直这么坚持。”
三明烟草在发展有机烟叶过程中,以“有机和无公害”为目标,实施了一整套有机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坚持严格平衡施用有机肥料;采取黄板诱蚜、物理防虫灯诱虫、人工诱杀及投放蚜茧蜂等方法进行虫害防治;采取“育苗控制,适时早栽,深栽、培土促根”等技术防范病害;采取人工抹芽等方式,避免农药残留。
如今,无论是“翠碧一号”还是“蓝玉一号”,无论是“好中选优”示范点的烟叶还是生态有机烟叶,特色优质烟叶已成为“金三明”烟叶的优秀代表,为切实提高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