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摘要]:武定县是云南省楚雄州烤烟生产重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的烤烟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烤烟生产水平稳步发展,烟叶质量及等级合格率进一步提高,烟农持续增收、企业效益持续增长、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增加,烟叶生产实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烟叶生产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武定县2005年至2011年烤烟生产情况调查,阐述了武定县烤烟生产发展的优势及武定县烤烟生产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目前武定县烤烟生产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武定县;烤烟;生产;调查
武定县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烤烟种植历史悠久,烤烟种植始于1942年,当年试种90亩成功,至1997年,烤烟种植面积达6.12万亩,种植面积达历史最高峰值,成为楚雄州烤烟生产重点县之一。自1998年实行烤烟“双控”政策以来,在提高烟叶质量上狠下功夫,推动烤烟生产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党委、政府不断深化对发展烤烟的认识,始终把烤烟生产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大事来抓。武定县有9个种烟乡镇,烤烟收入占农户收入的绝大部分,农民要致富,也主要通过增加烤烟收入来实现。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烤烟生产的投入增加,成本提高,使得烟农的收益相对减少,给烟草种植来了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通过补贴等扶植政策,降低烤烟生产成本,提高烟农收益,实现农民增收已成为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近几年对武定县9个种烟乡镇的村民和村领导就烤烟生产工作情况做了访问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论文就武定县烤烟生产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粗略的总结,并就这些问题提点相浅的建议。
1 武定县烤烟生产发展的优势
1.1 区位优势
武定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为攀昆经济圈的腹地,与省府昆明相临近,距省会昆明78公里,距州府楚雄160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207公里,永武高速和108国道横贯县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农业生产物资及烟叶销售运输方便,与昆明及周边地区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等交流频繁,烟农生产经营成本相对低,烟农科技意识强,接受新的生产、管理方式速度快。
1.2 自然条件优越
武定全年平均气温为15.4℃,无霜期为252天,≥10℃积温平均为4709.4℃;全年降雨量平均为1005.5mm。烤烟大田生长期(5-7月)平均温度为20.2℃,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53.2小时;5-10月降雨量为891.7mm,占全年降雨量的88.7%,森林覆盖率达25.4%。实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的优越自然条件,光、温、水、肥、土等各项指标非常适宜优质烟叶的生产,以上气象指标大小均在优质烟叶生产适宜范围内,优越的气候条件为武定烟叶生产提供了天然保障。
1.3 植烟土壤适宜
土壤多为紫色土、黄棕壤、水稻土,土壤理化性状较好,pH值大多在5.4-7.0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平均为3.6%;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为105.52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30mg/kg,速效钾含量大多在50-300mg/kg之间,以上各项土壤指标均居优质烟生长适宜范围,是武定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1.4 劳力资源富裕
武定27.06万人口中24.99万人为农业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武定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需求。
1.5 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武定县有悠久的烤烟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烟叶生产已经形成规模,各项生产技术措施规范、科技措施到位率和烟农素质得到提高,烟叶产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所产烟叶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是清香型卷烟不可多得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
2 武定县烤烟生产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2.1 武定县近几年烤烟生产工作基本情况
烟叶生产所做的努力和创造的一系列辉煌,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地方发展、经济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止于2011年底,武定县拥有9个种烟乡镇,9个烟叶站,17个烟叶收购点,近年来,全县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年产烟叶20万担左右,每年实现的烟叶税占县财政收入30%以上。2011年,全县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2236份,落实种植面积6.72万亩、实际种植收购22.13万担,实现收购总值20504.25645万元,户均9.17万元,实现烟叶税4510万元。
2.2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取得的成就
武定县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践经历了2008年整村试点、2009年整镇推进到2010年整县推进,全县烟叶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组织形式覆盖烤烟生产,在试点实行了烟水、烟路、烤房、农机具、育苗设施的系统规划、整体配套,形成了育苗服务社、烘烤服务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和烟叶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了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强了烟叶综合生产能力,为烟农实现了减工降本增效。
2.2.1 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
在试点实行实施了烟水、烟路、烤房、农机具、育苗设施、烟叶站点的系统规划、整体配套,配套建设水窖902个18040立方米,水池33个、容量1590立方米,管网15条,18.79千米,沟渠123条,54.95千米,泵站1个,30千瓦;完成机耕路7条,总长度为3.49千米;建成密集式烤房134群2465座;建设集约化育苗工场8个,覆盖整个种烟乡镇;购置农机149台套;建设12个固定防雹点;建成标准化烟叶收购站8个。通过建设,切实改善示范区烟农的生活、生产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用工。
2.2.2 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土地流转的形式,2011年全县种植烤烟6.72万亩,发展烟叶种植管理合作社81个,种植面积63849亩;烟叶生产经营型合作社7个,种植面积770亩;综合型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面积1005亩;烘烤服务社134个,植保服务社4个,育苗服务社1个。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烟叶生产经营态势。促进了人力、物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展现了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改革创新的活力和优越性。
2.2.3 专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县成立1个农机服务社,实施烟田机械深耕面积25820.5亩,占植烟面积的52.48%,机械起垄面积12441.6亩,占植烟面积的25.28%;成立4个植保服务社,134个烟叶烘烤服务社,育苗服务社1个,真正把烟农从技术复杂、劳动强度较大的生产环节中解放出来,同时提高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率,受到特别是烟叶种植合作社的接受和好评。
2.2.4 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由于烟草很容易受到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所以为烟草种植购买保险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采取“政府引导、烟农入保、烟草捐赠、保险代理、气象保障、滚动使用和勘察灾情、核实面积、张榜公布、兑现补偿”的方式,建立烟叶生产风险防范救助机制,统一为烟农购买保险,减轻了烟农的后顾之忧,保证了烟农的利益,为现代烟草农业规模化种植提供了保障。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继续关注烟叶平台。)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