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微信公号接连发布了两篇关于电子烟自媒体人和唯它CEO摆地摊的推文。也引来了一波热议,其中不乏有一些观点值得深思。
有人认为地摊经济这种场景更加适合电子烟,有的人认为摆地摊也面临着流动性大,杂品多的问题,有的人则对这样的渠道形势持中立态度。
小编认为,地摊经济可能是电子烟企业的一根续命稻草,是电子烟市场刚刚关上一扇大门后,敞开的一扇窗户。
2019年,对电子烟来说,是致命的一年,风口陨落,一地鸡毛。电子烟从迅速催熟到门庭冷落的过程,和与另一个曾经是市场红利的共享单车相比,显然又加速了许多。直到,2019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敦促电子烟制造商和销售商关闭与电子烟营销和销售有关的网站。结束了电子烟的线上销售,同时在通告中也规定“电子烟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健康危害,要求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对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行为应予以劝阻和制止。”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一个漫长的冬天都才刚刚开始。电子烟的合法销售渠道只剩下线下门店。这也直接带来了电子烟市场洗牌:大品牌只能开始通过线下大量开店,或者店中店的模式瓜分现有的市场份额;小品牌或者转型,或者开始卖周边产品,或者直接倒闭。即使这样,电子烟线下的监管风险也并未消解,国内市场一直在等待关于相关监管方案的出台,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电子烟企业如坐针毡。
地摊经济犹如一夜春风来,让电子烟企业找到了星星之火,地摊经济为电子烟开辟“地摊渠道”铺了路,事实上,早在以前我们也曾在地摊上见到过一些小品牌,但是因为城市政策的监管,很难长期以“地摊”形式存在。如今众多小品牌也可能在地摊经济环境下,通过这一廉价渠道“复活”。
从产品性质来看,电子烟是也是很适合摆地摊的:
大众消费品,体验性不错,有极大的潜在消费群体;(个别地方出台的控烟政策中包含有电子烟产品,因此公共场所不能吸电子烟)
地摊下的冲动型消费;
一次性小烟是低价格,快销品;
进货渠道广,品牌多,利润大;
电子烟通常体积较小,存储运输都方便。
因此,电子烟可以快速实现对地摊场景的覆盖。从门店坐商到主动出击的“行商”;通过地摊现场场景体验,形成引流,再通过微信渠道进行消费者链接,再到后续的销售转化,这低成本的获客方式也为电子烟提供了更丰富和广阔的线下推广场景。
当然,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就像去年电子烟经历的起伏一样,对于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产业,无论是怎样的机遇和关口,都有可能面临一定风险。地摊渠道是好渠道,但并不是没有风险和隐忧:
如何确保不对未成年人销售;
如何避免缺乏警示语和不实宣传的违规销售;
如何避免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电子烟产品销售。
当然据说个别夜场也对电子烟做了限制。比如列入禁止入内产品目录,或者提出售卖必须出示“禁止未成年使用”的提示。
“国标”推迟,全国性的监管薄弱,同时电子烟产业本身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行业自律组织。从2019年的风波来看,大企业在风险管控上仍显稚嫩,一些小品牌或者小企业的“无底线”,也让电子烟产业充满了危机和不确定性。因为电子烟的特殊性,假如真有一个两个的老鼠屎掺和进来,被社会舆论再次提到风口浪尖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那么到时候更为明确和严厉的线下电子烟监管政策出台来灭火,很多电子烟零售业态,可能会被这些监管政策“灭掉”。
另外互联网人和电子烟老板的地摊初体验也难免还停留在“好玩”上。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以市场推广为主,主要是打开知名度,但是实际的成交量也是真不太好看,同时也有为了卖出产品搞市场乱价的现象。同时,对地摊市场的了解也很重要,据一个电子烟摊主讲,由于他所在市场的消费人群结构主要是上岁数的人,甚至还不能避免旁边还有大老爷卖烟叶的,所以他即使已经降价销售了,一天也只卖了80块钱。如何打开市场,消除电子烟针对年轻人这一误区,将它针对传统烟民去做推广普及,而不是去找年轻用户,也是电子烟企业和品牌需要去想的,毕竟一时新奇已经无法拯救这个行业了。
如果地摊经济持续一段时间,同时业内没有产品和品牌出什么“幺蛾子”,规范经营谨慎自律,比如要守好线下未成年人禁售的底线,销售合格电子烟产品,公共场所不抽吸电子烟等,那么电子烟产品在经过地摊渠道的长时间下沉与渗透,将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电子烟也将在大众消费中扎下根儿来。当然,这就要求整个电子烟行业、电子烟头部品牌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让整个市场朝着更加规范,更加自律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把眼界放宽,想的更加长远,将电子烟产业发展融入到国家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中去。0.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