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在产卷烟品牌98个,合计规格数过千,以近5000万箱的卷烟销量折算下来,单品牌销量已过50万箱,单规格销量接近4万箱左右。其中,销量最大的10个品牌合计销量达到2440万箱左右,占总销量比重约为49%,前20个品牌合计销量达到3710万箱左右,比重达到75%左右;销量最大的10个产品合计销量达到990万箱,占总销比重约为20%,前20个规格达到1550万箱,比重达到31%。在销量最大的10个品牌中,最大规格所占品牌比重最高的达到56%(云烟(紫)/云烟);销量最大的20个品牌,最大规格所占品牌比重最高的更是达到了86%(芙蓉王(硬)/芙蓉王)。进一步地加以分析,这些销量排位靠前的品牌,其最大规格往往也是品牌形象和价值的决定性产品,比如中华(硬)之于中华,玉溪(软)之于玉溪,利群(新版)之于利群……这些大产品不仅是品牌生存发展的根基,亦引领着所在价区和细分市场的气象,它们的表现决定了品牌的走势和市场的格局。
可以说,大品牌的基石是大产品,大产品决定了大品牌的高度。
从2013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大品牌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隐于其后的支撑性力量仍然是大产品的持续增长。1-6月,全国卷烟销量达到2685万箱,同比仅微增30万箱,增幅收窄至1.3%,以“双十五”为代表的重点品牌总体跑赢大盘,26个重点品牌合计销售达到2000万箱,同比增加150万箱,增幅达到8%。其中,销量最大的10个品牌合计销量达到1350万箱,占总销量比重约为50%,前20个品牌合计销量达到2080万箱,比重达到78%。与之相比,大产品的表现更为突出和抢眼,云烟(紫)单规格破百万箱,芙蓉王(硬)、红塔山(软经典)、玉溪(软)、利群(新版)销量过50万箱,销量排名前10位的产品均突破40万箱,高于排名21位之后的单品牌销量;销量最大的10个产品合计销量达到577万箱,占总销比重约为21%,前20个规格达到905万箱,比重达到34%。而且,重点品牌的大产品,以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高结构类的产品表现极为突出,同比增幅大多高于品牌的整体增幅,这充分反映了大产品稳定的市场表现,也再一次实证了之前的观点。
对于这20个产品的,从规模上看,20个产品平均销量达到45万箱,高于2012年同期3万箱,云烟(紫)单规格突破百万箱,芙蓉王(硬)、红塔山(软经典)、玉溪(软)、利群(新版)销量超过50万箱,有7个产品销量大于平均销量,2013年上半年20位产品销量排名的门槛也提高了3万箱。从结构上看,20个产品的平均批发均价达到2.8万元,中华(硬)接近9万元,芙蓉王(硬)突破5万箱,云烟(软珍品)、玉溪(软)和黄鹤楼(软蓝)分别超过4万元、3万元,有6个产品批发均价高于平均批发均价。从价区上看,这些产品大致分布在9个主要价区,零售价100元(含90元)、70元和200元价位成为大产品分布最为密集的价区,包括云烟(紫)、白沙(精品二代)、黄金叶(硬红旗渠)、黄金叶(硬帝豪)、红塔山(硬经典100),红塔山(硬经典)、红塔山(软经典)、七匹狼(白),以及芙蓉王(硬)、玉溪(软)、云烟(软珍品)分别在这几个价区占据领导位置,而60元、130元、170元价区也是各大品牌必争之地,聚集了大量的产品规格。从增幅上看,有14个产品保持同比增长,黄金叶(硬红旗渠)、黄金叶(硬帝豪)、芙蓉王(硬)增幅居于前3位,云烟(紫)、玉溪(软)、红塔山(硬经典100)、黄鹤楼(软蓝)、云烟(软珍品)、利群(新版)6个产品增幅超过百分之十,销量下降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结构产品,白沙(硬)、泰山(红将军)和红塔山(硬经典)领跌前3位。
此外,从分布上看,20个产品分属于14个品牌,白沙、红塔山分别有3个规格跻身前20位,云烟、黄金叶分别有2个规格入围前20位,其余10个品牌各有1个产品在20位排名中揽得一席之地,随着黄果树(长征)的排名后移,前20位产品排名中已经看不到非重点品牌的身影。从构成上看,芙蓉王(硬)占到芙蓉王品牌的比重最高,已经达到87%,玉溪(软)、中华(硬)所占品牌销售比重也分别突破70%、60%,排名前20位产品多数占到品牌销售比重的30%-40%,由于品牌体量规模过大,白沙(硬)和双喜(软)两款产品尽管分别有接近50万箱、30万箱的规模,但所占品牌比重只有27%、12%。从排位上看,有9个产品销量排名同比提高,黄金叶(硬红旗渠)、红塔山(硬经典100) 、黄金叶(硬帝豪)领跑排位前3位,有6个产品排名同比下滑,双喜(软)、白沙(硬)、泰山(红将军)3个低产品排名下降较为明显。
通过前面七个维度的归纳和梳理,以20个产品的市场表现为参考,我们对当前的品牌发展态势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划分和评价:
第一类、主导规格突出,结构高,成长性好,这一类品牌以中华、芙蓉王、玉溪、利群等高端品牌为代表。这些品牌在过去几年准确地把握到卷烟消费结构的提升节奏,既是卷烟结构提升的推动者,同时也是卷烟消费升级的受益者,它们以良好的形象、优异的品质和出众的风格赢得了消费者,启动并加快了高端品牌规模化的进程,开启了高端品牌的百万箱时代。更为难得的是,在以“多”为主要特征并占据主流地位的产品观的裹挟中,这些品牌殊为不易的保持住了清醒,控制住了过多、过快开发新产品的冲动,难得地保持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认知的整体统一。尽管短期内,它们在产品准产目录、商业渠道,甚至零售终端失去了更多的位置,但从长远看,清晰且明确化的形象认知和价值口碑会让品牌获益更多。
第二类、主导规格突出,结构较低,成长性好,这一类品牌以云烟、黄金叶等规模品牌为代表。云烟是在更早前阶段取得巨大成功的全国性品牌,其巨大的品牌影响和良好的口碑形象持续至今。不过,受限于严格的价格管制,这些成熟产品无法通过价格调整来维系自身的形象价值,价值感在卷烟消费结构提升的过程中持续走低,也进一步拉低了品牌的整体形象。尽管云烟(紫)贵为第一大规格,但其实已经成为品牌结构提升的难掉之尾,令人欣慰的是,云烟高端的大重九以及印象系列的稳健成长,特别是高端品牌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让云烟的未来仍然有极大的想象空间。黄金叶以帝豪、红旗渠两个整合规格进入前20位排名,本土市场的良好表现加上较大的规模基座,都是黄金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类、主导规格突出,结构低,成长性不好,这一类品牌以白沙、红塔山等规模品牌为代表。作为一度被公认为内定的500万箱品牌,白沙、红塔山两大品牌在最近一两年过得并不如意,受累于主力产品的结构偏低,尽管仍有相当的市场需求和成长空间,但企业自身的发展所需叠加上商业渠道的动力不足,直接导致它们在结构提升的过程中节节败退,两个品牌2013年上半年的销量双双出现下滑。不同于云烟还有大重九和印象系列的高位支撑,二类烟及以上的天花板狭窄了红塔山的发展空间,要实现500万箱的宏大愿景,100元价位的扩张、二类烟的破题以及在经典之外的突破都必不可少。相对而言,白沙的发展更为稳健,一方面品牌有更为理性务实的发展诉求,另一方面尽管总量下滑,但和天下的惊艳表现,特别是精品系列的持续增长,都让白沙有足够的发展后劲。
第四类、主导规格不突出,结构高,成长性好。这一类品牌以黄鹤楼、苏烟等高端品牌为代表。黄鹤楼领跑了上一轮结构提升的步伐,并以主力军的身份推动了这一轮的消费升级,作为一度的符号性超高端产品,黄鹤楼1916引领了超高端产品的开发风潮,也是迄今为止仍然具有流行性的明星产品。在黄鹤楼1916的全面走红之后,黄鹤楼走上了多规格、系列化的发展路径,规模最大的黄鹤楼(软蓝)半年销量接近30万箱,仅占品牌比重的三分之一强,大量的产品规格虽然助推了黄鹤楼的高速增长,也占据了更多的细分市场,但主导规格不突出的问题不断凸显,模糊和稀释掉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苏烟是另外一种样式,随着最近两年整合进来的低端产品份额比重不断加大,加上超高端产品的密集投放,原来的主力产品在品牌的构成上有所边缘化。
坦率地讲,以这样的方式来划分品牌格局、评价品牌状态、描述品牌前景,都显得过于粗糙大条,不够严谨科学,但简单清晰的分类梳理,完全可以帮助我们品牌现状展开进一步的分析研判,以及对重新认识产品之于品牌的价值影响。
一是产品对消费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品牌,至少就目前的烟草品牌而言,产品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的明显。尽管我们在品牌塑造和传播推广上投入很多,也努力在严苛的法律法规限制的缝隙当中,小心翼翼地寻找表达和表现的机会。但必须得承认,相当一部分的投入其实是打了水漂的,尤其是那些不知所云、云山罩雾的品牌表达,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远没有达到品牌的预期,包括过于简单和生硬的传播方式,也缩减了品牌表达的效力和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品牌集中度的不断提升,明显产品在不断抢夺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事实上占领了消费者心智,基本形成了“主力产品=品牌”的消费认知,比如前面提到的中华(硬)之于中华,玉溪(软)之于玉溪,利群(新版)之于利群,这些产品往往是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的“优先选项”、“趋优选项”。
二是鉴于中华(硬)(包括中华(软))在高端市场的体量规模和份额比重,除了少数超高端产品和区域性特色产品之外,未来单一产品的规模门槛已经被抬高至50万箱以上。这样的表述,或许有一些过于武断和激进,但以销量前10位产品所具备的体量规模,以及优势产品在主要价区的市场占有作参考,50万箱(甚至更高的目标)已经成为产品基本的生存红线。这一“红线”,包含有两层基本的内容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凡是低于50万箱的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布局将会极快地挤压和收窄,难逃边缘化、小众化、区域化的命运。另一方面决定了如果50万箱以上的主力产品,这样的品牌不仅仅缺乏核心竞争力,也很难有可持续的成长性。可以说,“大品牌”的生存离不开“大产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