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对脱贫村的村民来说,幸福不仅仅是腰包鼓了,还包括环境美了、村庄靓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了,教育、医疗资源更优质了,日子更有盼头了……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今天小编带您走进国家局定点帮扶“两县一区”的湖北竹山烟墩梓村、宁夏红寺堡区,对口支援的江西兴国睦埠村及地处“三区三州”的贵州晴隆新益村,看脱贫村的蝶变,看村民“真正”的幸福生活,看烟草行业的责任担当。
美丽山村别样“红”
“我们村叫烟墩梓,与烟有着不解之缘。去年村里又来了一位烟草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日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烟墩梓村党支部书记张逸梅说,“在他们的带领下,短短数年时间,我们村越来越美了,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张逸梅所说的第一书记,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下派挂职竹山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的干部丛蔡佳。作为国家局派驻烟墩梓的第四任第一书记,2021年5月,丛蔡佳接过“接力棒”,投身乡村振兴工作。
烟墩梓村地处女娲山脉和锣鼓洞山脉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仍垂死挣扎,双方在烟墩梓村的锣鼓洞山发生激战。此役人民解放军歼敌500余人,烟墩梓村的红色基因由此孕育。
湖北竹山烟墩梓村第一书记丛蔡佳(右)在查看烟叶生长情况。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2013年,借着新一轮国烟定点帮扶的东风,烟墩梓村这个地处偏远的村庄迎来了蝶变的历史机遇。经过多轮实地调研,烟墩梓村确立了建设“一馆一线两园”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即整合优势资源,力争一到两年时间建设一个政治生活馆,打造一条串起政治生活馆、烈士陵园、战斗遗址的红色旅游路线,发展一个茶叶产业示范园和一个特色花卉种植园。
思路规划之后是落实落地。丛蔡佳一方面及时向国烟竹山县定点帮扶工作队请示汇报,另一方面争取市县相关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项目尽快落实落地。随后,在竹山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烟墩梓村被湖北省委组织部确立为全省23个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
蔡佳(右)深入农户家中开展“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活动。
如今,走进烟墩梓村,远远地就能看到“锣鼓洞战役纪念馆”几个醒目的大字。纪念馆内,庄严肃穆的烈士雕像立于过道两侧,老旧泛黄的战斗遗物静静陈列在展柜中,一张张照片,一座座雕像,一件件物品,一幕幕场景,一个个故事,诉说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也见证着山村跨越式发展的非凡足迹。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首要任务。在得知该村有过种植香料烟和烤烟的历史后,丛蔡佳向村两委提议,依托烟草行业定点帮扶优势,在该村尝试发展烟叶产业。2022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全村成功争取到烤烟种植计划并试种烟叶70亩,预计实现产值31万元。
红色力量的注入,让烟墩梓村收获了不一样的风景。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花卉、中蜂养殖等产业,建成茶叶基地1200余亩,建成年产量达5万棒的食用菌基地1个,发展中蜂养殖230多箱,初步形成了以“党支部+市场主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烟墩梓村是国家局定点帮扶竹山县的一个生动缩影。2013年以来,国家局先后选派多名干部到竹山县挂职,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6亿元,实施了180多个“国烟定点帮扶工程”,惠及全县17个乡镇127个行政村的25万名群众。
红色引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行进在新的征程上,红色山村正向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夏阳 陈斌/文 陈斌/图)
心声
2022年4月,竹山县擂鼓镇护驾小学的40名少先队员走进锣鼓洞战役纪念馆,成为该馆建成后的首批参观者。自锣鼓洞战役纪念馆开放以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纷纷到我村开展红色教育。我们村的知名度更高了,“全国文明村”的招牌更亮了。在烟草的帮扶下,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发展经济的信心更足了,村民对未来充满期待。
——湖北竹山烟墩梓村党支部副书记 柯美春
产业兴旺农民富
湛蓝的天空下,一排排天蓝色的牛棚蔚为壮观,自动喂料车灵巧地穿梭于各个牛圈,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中烟飞地肉牛养殖示范园区,一幅现代化养殖的壮美图景赫然映入眼前。
红寺堡区,全国最大的异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曾经,这里一片荒漠、砂石遍地,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生活在这里的23万余名山区群众生活困顿,致富无门。作为定点帮扶单位,国家局与红寺堡的“缘分”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为支持宁夏黄河善谷慈善产业,国家局就捐资1亿元助力红寺堡区经济社会发展;投资3.7亿元建成宁夏弘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稳定解决红寺堡区就业人员300余人。
中烟飞地肉牛养殖示范园区的肉牛。红寺堡区局供图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对贫困山区而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对此,国家局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帮扶的根本措施,结合红寺堡区资源优势和养牛传统,量身打造了“中烟飞地肉牛养殖项目”。
该项目第一期按照“政府提供场地、中烟提供资金、银行提供贷款、农户获取收益”的模式运作,其中烟草专项帮扶资金投资用于园区建设,银行贷款则用于购置牛犊,于2017年建成飞地肉牛养殖示范园区,第二年在弘德、同原、龙源、新集和红川五个生态移民村扩大推广。2020年,当地进一步探索新型农村规模化养殖新路径,采取自主经营模式发展养殖,即组织有养殖意愿的农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出村入园”饲养肉牛,聘请专业养殖公司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
得益于一期项目的良好运营,2021年,在国家局的支持下,当地又进一步扩大规模,建成了占地204亩、存栏规模6000头的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二期项目,并集合15个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深化开展现代化肉牛养殖,升级形成“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企业+基地”的园区2.0发展模式,带动520户农民致富增收,户均实现收益2万元以上,成为宁夏“出村入园”发展集中养殖的示范标杆。
资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规划走。在国家局的大力支持和挂职干部的用心帮扶下,“中烟飞地肉牛养殖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牢牢牵住了“牛鼻子”的红寺堡人,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曹祥金/文)
心声
6月8号一大早,我们弘德村的文化广场上就来了上百名村民,等着参加飞地肉牛养殖集中分红仪式,村民们都特别高兴。我们的飞地肉牛养殖园区采取集约化发展模式,节约了成本,村民年收入得到大幅提升。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定点帮扶,让我们真真切切发了“牛财”。
——宁夏吴忠弘德村伍种养殖合作社会计 郑向军
乡村成为风景线
“感谢烟草公司的援建,我们村现在被打造成了红色文化名村。通过深入挖掘‘腰缠万贯讨米人’刘启耀的革命事迹,我们打造了刘启耀纪念馆,开设了红色文化讲堂,并使之成为党员、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的生动课堂。纪念馆的建成带动了我们村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日前,江西省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村支书刘云说。
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青砖白瓦,炊烟袅袅,古建筑与现代乡村院落交织,勾勒出最美睦埠。而多年前的睦埠,危旧土坯房、空心房随处可见。
为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2013年8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关于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及对口支援兴国县的意见》,开启了烟草行业对口帮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新征程。对口支援十年来,在兴国,“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特色乡村不断涌现,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兴国县睦埠村焕然一新。
不只是睦埠,在烟草行业投资500万元重点打造的埠头乡枫林田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吸引了大批枫林人回到田庄投资创业。
“没想到我们村会建得这么美,一点不比大城市差。”作为回乡创业的枫林人,刘武洲感慨道。在烟草行业的帮助指导下,刘武洲在田庄干起了餐饮,还承包了田庄的四个渔塘,旺季时一天营业额能达到2000多元。他请邻居给他打零工,带动乡邻在家门口工作。
美丽的兴国县埠头乡枫林田庄。
落实帮扶资金,援建学校,实施长冈、长龙灌区改造,建设洋池口水库等重大水源工程,有效提高农业灌溉和防洪能力;出资建设蔬菜大棚等产业配套项目,援建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等项目,为推动现代农业和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烟草行业的帮扶下,兴国一个个落后山村,如今都变成了有口皆碑的大美乡村。
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18年~2019年,烟草行业又投资3700余万元用于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宣传阵地,改水改厕改路改电改环境,并在25个乡镇开展“厕所革命”项目,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以环境“小切口”助力乡村振兴“大战略”,提升群众“大幸福”。
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一角。
在支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烟草行业始终注重对口帮扶村的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建设,注重保护自然、修复生态,注重文明保护、文化传承。借力自然风光,依托产业优势,行业与地方政府、帮扶村庄一道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力村庄实现美丽蜕变。
(张慢慢 文/图)
心声
近年来,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我们睦埠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创建样板村”,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农家乐、民宿近几年也发展迅速,每年旅游高峰期,有将近两万人来睦埠村游玩,为我们村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江西兴国睦埠村村民 钟水生
烟叶助农稳就业
“这个点啊,大家肯定都下地干活去了,忙得很。”近日,记者来到贵州省晴隆县新益村,村子里静悄悄的,当记者提出要采访农户时,村党支部书记李维这样说道。
驱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公路上,两旁种得最多的作物是烤烟,烟田里有不少村民正在劳作。
在田间劳作的新益村村民。晴隆县局供图
“我们村今年种植烤烟2460亩,有46户烟农,带动近400名劳动力就业。可以说,烟叶是我们村最大的助农就业产业。”李维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新益村过去曾是二类贫困村,作为新益村的传统产业,烟叶在该村脱贫攻坚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烟叶在带动村民就业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益村村民靠着“金叶子”过上了“好日子”。晴隆县局供图
今年35岁的魏小孟常说自己是闻着烟叶的清香长大的,他的爷爷、父亲都种过烟。到了他这一代,他同样选择留在家乡种烟。
由于户均种植规模较大,新益村烟农几乎都要请工干活,这就带动了村里劳动力的就业。魏余林是新益村村民,年已六旬的他无法外出打工。于是,他和老伴一起成为专业的烟叶产业工人,参与烟叶生产。从烤烟育苗到采摘烘烤,烟田里总有他们的身影。“我们俩一年能赚3万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魏余林开心地说。除了赚取务工收入,部分新益村村民还将土地流转给烟农种烟,又获得一笔稳定收入。
“一年我租地和请工要支出十多万元,这些钱都是乡里乡亲赚了,我请工也省心省力,大家都高兴。”烟农王顺权说。今年46岁的王顺权种了90亩烤烟,靠着种烟的收入,他家供出了3个大学生,家里也盖起了三层楼房,生活越来越美好。
新益村王顺权家的楼房和汽车。晴隆县局供图
新益村依托烟叶产业实现更多人就业是行业助力群众稳就业、促增收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十年改革发展,烟草行业目前已建立了从烟草种子培育到卷烟物流配送的全套完整产业链条。通过充分发挥产业链的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烟草行业广开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用更多工作岗位、更多从业人员织就了一张巨大的助农“就业网”,努力促进社会劳动力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吴清海 马新/文)
心声
我从1996年开始种烟,一直种到现在。从开始种几亩到现在种90亩,越种越有信心。烟草公司给我们建了烤房,修了机耕道,建了育苗大棚,烟叶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技术员指导。在烟草公司的帮扶下,我们村很多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生活越来越舒心了。
——贵州晴隆新益村村民 王顺权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