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基扎实,坚如磐石。
对于行业而言,烟叶处于基础地位,如果这个基础支撑不牢,行业发展大厦就会不稳,稳固烟叶基础已成为行业上下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
“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保持烟叶生产平稳发展”“抓好烟叶生产,稳固烟叶基础,守好烟叶基本盘,事关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局”“进一步深刻认识稳固烟叶基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坚定行动,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是稳定行业经济大盘的坚实保障”……
十年间,行业坚持烟叶基础地位不动摇,稳固烟叶基础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不断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夯实筑牢。
我国烟叶生产地域广规模大、政策性强,稳定烟叶生产伴随着行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图为四川凉山烟区冕宁县哈哈河坝万亩烟田一角 /中国烟叶公司 供图
稳烟区
田为烟本,田固烟稳,落实基本烟田保护制度
初夏时节,绿满田畴,在云贵高原、巴山蜀水、中原腹地、八闽田野……从空中俯瞰,成片的烟田横亘沃野,水源足、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景象洋溢着勃勃生机,如同天地间铺展开美丽画卷,美不胜收。
一方烟田,勾起许多回忆。十年前,蕴含烟田水利、机耕道路、土地整理等丰富内涵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源工程拉开建设序幕;十年来,烟区越来越多的“补丁地”连成片,“望天地”变成保产田,浇灌全覆盖,机械能开进,不仅极大增强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力促进了烟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通过改造基础设施改变过去面朝黄土、靠天吃饭的格局,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一些困扰也随之而来。
在很多烟农看来,烟叶种植优缺点鲜明,优点是没有市场波动风险,经济效益好;缺点是用工较多,劳动强度较大。制约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瓶颈”被打破,一些烟农便转向更轻松、效益更高的蔬菜、花卉、药材等种植,水进烟退、路进烟退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烟叶种植由交通便利、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向丘陵、山区转移,各烟叶产区不同程度存在烟区萎缩、烟田转移等共性问题,烟叶生产面临“在哪种”的现实拷问。
土地是农业之本,保持烟叶产业平稳发展必须稳定烟叶生产要素。“稳固烟叶基础”,国家局党组站在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局,适应烟叶发展形势作出决策部署,全国烟叶产区展开积极的探索实践。
烟叶规模占全国45%左右的云南烟区,从战略上研究生产力布局规划,重新梳理划定烟叶生产核心区和基本烟田,烟区规划与乡村振兴、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等规划衔接,基本烟田建设纳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探索推进土地长期有序流转稳定核心烟区。
烟叶产业在助农增收、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烟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贵州省基本烟田规划(2020-2030年)》《关于加强基本烟田保护的意见》等政策制定出台,有效解决了烟区不稳、烟田分散问题,烟区集中度明显提高、优质烟田数量明显增加。
经济相对发达的福建烟区,立足烟稻轮作实际,提出“以烟稳粮、以烟促稻”思路,把积极服务于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大格局作为基本烟田保护的立足点,建立相关保护机制,实现基本烟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
田为烟本,田固烟稳。经过努力,基本烟田保护取得实质进展,目前14个主产烟区已从省级层面出台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有效稳固了烟叶产业发展基本盘。
烟叶产区完善支持政策,推动机械化耕种、专业化服务,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稳定烟农队伍 /颉虎平 摄
稳烟农
多措并举,提质增效,迈向高效作业、轻松种烟
年年岁岁务农忙,岁岁年年景不同。一样是种烟,十年前和十年后,有何不同?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沙子坡村的“80后”杨帅很有体会,“2012年20亩烟田,全靠一家子人忙;2022年160亩烟田,全部请工种地,变化很大。”
种植变了。以前种烟靠天时,干旱缺水拉水浇灌,后来水库蓄水、沟渠引水,水管通到地里搞起了喷灌;过去全凭人力,如今机械使用越来越多,各种服务不断推进健全,现在种烟比原来可轻松多了。
人也变了。学厨打工后回家种地,杨帅从一名新手成长为种烟能手,又变成了职业烟农,带动乡亲务工,获评“带头致富户”。2020年,他尝试种下24亩芒果和500株橘子,把烟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运用其中,今年枝头已经挂果。丰收在即,杨帅对务农种地有了更多憧憬和期盼。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农户的改变也可以映照行业稳定烟农队伍的努力。
看种植,坚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方向,烟叶产区持续优化布局,推进土地长期稳定流转,推动集中连片种植,打造千亩村、万担乡、重点县,建设高标准烟田,烟叶产能更趋集中,户均种植规模同比增加,既发挥了规模效益,又推动了机械化耕种、专业化服务。
看作业,种类和数量由少到多,各式各样、日益齐备的农机驰骋往来,逐步覆盖从育苗、整地、起垄、移栽、覆膜、施肥、培土、植保等各环节,覆盖更多烟田,向全程机械化迈进,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种植成本。
看服务,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取代邻里间帮忙互助,专业服务队活跃在种植、田管、采收、烘烤、初分等一系列农事活动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的同时,又实现了降本增效。
看管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实践,数字化赋能烟叶生产,“一部手机种好烟”、智能农情监测、烟叶智能化分定等,“会”种烟转向“慧”种烟,效率更高,服务更优。
看队伍,烟农常态化培训形成机制,每逢烟叶生产关键节点进行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烟叶产区通过星级评定、个性化扶持、优秀表彰等措施加大职业烟农培育力度,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讲诚实的职业烟农队伍不断壮大。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烟叶产区积极探索下,种种变化推动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促进千千万万小农户和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着力破解“谁来种,如何种好”的难题,从而稳定烟农队伍,保持烟叶生产平稳发展。
稳效益
发挥优势,融合发展,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种烟能赚钱、种地能致富十分重要。对于烟农,这是一个朴素的愿望和辛苦劳作的回报,而对于烟叶稳定发展,这则是一个必要条件,没有效益,稳定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国家局党组视烟农增收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始终把烟农增收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大局的重要举措,烟叶产区发挥产业优势,扎实推进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烟农增收空间的实践丰富多彩。
一方面,顺应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支持推动烟叶发展,合理调整收购价格水平,优化完善生产投入补贴、烟基设施建设、水源工程援建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强化政策效能,提高种烟收益。2021年烟叶收购价格调高,2022年继续调高,同时烟叶生产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保护了烟农和地方生产积极性。
另一方面,跳出烟叶看烟叶,构建以烟为主、多业融合的耕作制度和产业体系,拓宽增收渠道,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烟农增收展现新作为、见到新气象。
设施综合利用率先探索。烟叶种植季节性强,大量育苗大棚、烤房用后不再闲置,因地制宜种上蔬菜、蘑菇等作物,分散的农机被组织起来跨区域作业、服务大农业,提高了设施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推进烟田资源集约利用。以豌豆为例,烟株剩五六片叶时套种豌豆,烟秆当豆桩,烟叶采摘,豆苗也长高了,每亩烟田产六七百斤豌豆,烟叶之外又多一份收益。依托烟叶基础设施和基本烟田,以烟为主,粮、蔬、油、果、菌、药在全国烟叶产区遍地开花,一批产值千万元以上的非烟特色产业兴起,多元产业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广。
烟叶延伸产业发展壮大。各烟叶产区积极推进有机肥、生物质燃料、废旧地膜加工等规模化生产,既满足烟叶绿色生产需求,又在家门创造了就业岗位,有效带动了烟农增收。
产业融合优势互补。烟区产业综合体深化产业融合,强化利益联结,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烟叶主业与多元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有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十年来,种下“金叶子”、奔向好日子的烟景依旧,但内涵已得到更大扩展:有“烟叶+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增效,有“平时住城里,农时下田忙”的满意,有家门口打工赚钱、顾家两不误的便利……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持续稳固烟叶基础,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种烟增效益、种地得实惠,民生温暖里彰显出行业责任担当。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