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因其意境、声律之美,被称作华夏文学史上文气最强的七字句。故,包括欧阳修、石延年在内的十三位文人皆作以引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初石延年赠友联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但我独欣赏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两句。
无论李贺也好,还是石延年也好,亦或是欧阳修也好,皆是倾诉或穷困潦倒、命运多舛的无奈,或表达离愁别绪的凄美,虽都婉约细腻,但终脱不开一个“愁”字。唯有毛泽东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才写得如此荡气回肠、激昂豪迈。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这样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关于毛泽东的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很多人均解释为: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真谛,表明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谁也不能逆历史潮流而行,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对这种解释我是不赞同的,毛泽东在当时那种情境绝不会想写一篇哲学理论,更多的是在庆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同时,对那些在革命征途上牺牲烈士的缅怀,以及对经过艰苦卓绝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珍惜。所以,应该解释为:老天若是有情,也会为那些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壮士动情,正是经过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前仆后继的拼争,我们才走上了最光明的人间正道。
1949年4月20日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门楼上。为了等到这一天,千千万万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由,为了建立民主、富强的中华英雄儿女壮烈牺牲。在此壮怀激烈的时刻,毛泽东当然会想到被军阀杀害的妻子杨开慧,当然会想到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侄儿毛楚雄这些为了解放全中国而牺牲的亲人。一幕幕往昔峥嵘岁月浮现在眼前,一曲曲雄壮悲歌萦绕在耳边。但想到从此将“一唱雄鸡天下白”,毛泽东在感慨之余,才会提笔挥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动情词句。
如果说李贺、石延年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动的是小情,是悲欢之情,是离别之情。那么,毛泽东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动的就是大情,是感天动地之情,是惠泽苍生之情。在这一点上,虽皆因一个情字未了,但文人与伟人思想所及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