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看《走遍中国》栏目组在云南品味那些特色小吃,心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向往,不过想起十多年前在昆明吃到的鱼腥草,却又有些惴惴不安,似乎肠胃还在翻涌,浓烈的腥味仿佛再次扑面而来,有种窒息的感觉,只能说:怕了、怕了。
那是十多年前在昆明参加会议时尝到过鱼腥草,白白的,像根茎的东西,麻油凉拌,很有几分我们东北这边叫作狗宝菜的样子,便随意的夹起几根放进嘴里。刚嚼两口,一股浓烈的腥气便汹涌而出,呛得我眼泪差点没流出来,两眼直直的,赶紧用手捂住嘴向卫生间跑。一阵呕吐还不行,还要用手指扣一扣嗓子眼,直到吐净为止,再用矿泉水反复漱口才好受一些。我是最不喜欢腥味的,平时在家连鱼都很少吃,诸如青鱼、鲤鱼这些稍带腥味的,基本是一口不动,因为就怕腥味。
坐到椅子上,打听一下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服务员告诉我说叫鱼腥草,也叫折耳根,还是云南当地的一道名小吃,是药食同源的食物,据说有清热解毒、排痛消肿、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等诸多功效。真是服了云南人,这种食物的味道居然成了云南人的最爱,不得不说,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来东北人能吃习惯鱼腥草的恐怕少之可怜吧。
后来出于好奇,也查阅了关于鱼腥草的资料,发现这鱼腥草还真是宝贝。《大明本草》曰,“鱼腥草”于淡竹筒内煨之,敷恶疮白秃。《本草经疏》称该物“治痰热臃肺、为肺痛吐血之良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鱼腥草可散热毒痛肿”的记载。鱼腥草作为一种救命草,还曾拯救了许多遭受原子弹之害的广岛无辜平民。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许多暂时生存下来的人都得了放射病,在缺医少药和西医医治无效的情况下,当地居民纷纷采集鱼腥草自救。服用者中有11人幸存,以后都健康地生活着。看来,鱼腥草不仅是一道名小吃,还是一副良药。
相传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但回国的第一年就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勾践亲自上山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终于发现了一种。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度过了难关。因为这种野菜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人活在这个世上,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争不过便化为尘土,争得过便成就一番造化。鱼腥草在吴越相争中被发现,在人类与天地、灾病抗争中被升华,并最终成为云南人喜爱的食品,这其中的曲折也许只有鱼腥草才知道。
如今,云南人更是将鱼腥草的做法花样翻新,诸如折耳根炒肉丝、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炒香肠、折耳根炒鸡丁等,层出不穷。我把这叫作抗争的艺术,抗争久了,总不能再用那些原始的方法,还要讲些计谋、阵法之类的,而鱼腥草就是人类与天地、灾病抗争的一位将才,虽有些腥味,但声名显赫,让人敬服。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