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以后我们有了钱也要杀只羊,好不好,那个羊肉太香了,我从来没有吃过啊!”1997年的一天,宣威市热水镇述迤村贫困户陈世奇的儿子陈志跑着回到正在忙着做晚饭的父亲身边,讲了这样一句话。父亲陈世奇惊异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讲出这样一句话,当从母亲嘴里知道是因为旁边的一个农户家在宰羊,孩子看着大锅里扑哧扑哧翻滚的羊肉飘出的香味,孩子想吃羊肉了。得知事情的原委,父亲陈世奇默默的掉下了眼泪。
这是我走访挂包贫困户听到的一个小故事。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不富裕,陈世奇一家生活拮据,勉强的一顿肉还要靠夫妻俩几个月的节省才能让孩子闻到肉香。那时小孩子才四五岁,看到旁边一家商户在杀羊,孩子没有吃过羊肉,看着大锅了煮得滚滚的羊肉,十里飘香,小孩子不敢给别人要,回家来对自己的父母说了那样的一句话。看着自己不哭不闹,认真懂事的孩子,夫妻俩抹去眼角的泪水,暗下决心凭双手致富脱贫。
相距20年的时间过去了,脱贫不是靠嘴上说的,正是习主席说的那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20年间,因为两个孩子陈尧、陈志的求学之路,夫妻俩生活过得清苦,大部分的辛苦钱压在了两个儿子的求学路上,但这个家庭靠着栽种烤烟,申请贷款,饲养牲畜,夫妻俩省吃俭用,硬是把两个孩子供读毕业。当前,更随着国家优惠政策,这个家庭逐渐的摆脱了贫困的帽子,现在栽种烤烟18亩,孩子外出务工,基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去年,随着小额住房贷款的下拨,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起了三层小洋楼。但我再见到他那双龟裂的手时,我才真正知道为了三层小洋楼夫妻俩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