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捉虫的童年

2014年09月30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王海军
A+ A

  《爸爸去哪儿了》热播得一塌糊涂,全中国人都在瞪着眼睛看几个孩子满天下的玩,颇是羡慕。不过,回想起童年时我们的玩,恐怕现在的城市儿童也会感到嫉妒吧。说起童年的各种玩,还真是五花八门,什么藏猫猫、跳房子、打衙役、滚铁圈……而最让我们兴奋的,还是捉虫虫。

  童年时蜻蜓很多,种类也不少,有尾巴鲜红的“小红”、通体金黄的“高丽”、灰色带条纹的“铁道”,还有个头很大且全身碧绿的“直升机”。普通的蜻蜓我们一般是不捉的,没意思,要捉就捉上述几类,而捉蜻蜓的工具是用铁丝弯成的绑在一根木棍上的圈。清晨起来,早早的便拿着捉蜻蜓的工具出去,看到哪有蜘蛛网便粘在铁丝圈上。粘一层是不够的,需要粘好几层,这样才能保证粘度,不让蜻蜓飞走,也不易破。而如果起来晚了,蜘蛛网会让别的孩子粘去,这也促成了当时我们早睡早起的习惯。

  家附近有个机车车辆厂,车辆厂外有个面积很大的三角地带,铺有铁轨,方圆足有两三里地,用来检测机车之用。这片区域虽然杂草丛生,但却是我们捉蜻蜓的乐园。当蜻蜓落在草尖后,先不能过去捉,这时蜻蜓翅膀是斜立着的,表明蜻蜓还在提高警惕,随时要飞。待蜻蜓翅膀斜耷拉下来时,便要蹑手蹑脚地凑过去,以迅雷之势粘住蜻蜓。成就感是有的,会大喊:看我捉到一只“铁道”!小朋友也会艳羡地跑过来看,心中窃喜之意不能言表。

  而说起捉蛐蛐,还要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先要在家用纸叠好蛐蛐篓,长方形,下部窝成三角,上部能打开。同时,还要准备手电筒、长且硬实的细杆,用来驱赶墙缝中的蛐蛐。捉蛐蛐一般都在晚上,此时,蛐蛐的叫声此起彼伏。要仔细倾听,分辨出公母。母蛐蛐叫作“油葫芦子”,是没人去捉的,要捉的是公蛐蛐。趴在墙上,用手电照着,用细杆插进墙缝驱赶着蛐蛐。待到蛐蛐跳出来,便要迅速用手捂住,要小心,不能弄断了须、尾。这时,另一手便要拿出纸质蛐蛐篓,用嘴吹开,再把蛐蛐顺进去,封住篓口。据说铁堆中的蛐蛐斗起来厉害,那时我们还会经常跳进一个缝纫机配件厂的围墙,到铁堆中找蛐蛐,东翻翻、西翻翻,弄得乱七八糟。有时被打更的抓住,还要被一顿训斥,但没脸没皮的我们还是会经常跳进去。

  捉回家的蛐蛐是要养起来的,用一个罐头瓶,下面铺好黄泥,洒几颗辣椒籽,据说这样养起来的蛐蛐也很厉害。蛐蛐在罐子中养上一两天,便会到处找小伙伴斗蛐蛐。蛐蛐是个狠家伙,有时经常会咬断另一只蛐蛐的腿,而输了的小伙伴也会垂头丧气地拿出两张用烟盒叠成的“烟包”给胜者一方,权作筹码。

  童年时,除了捉蜻蜓、蛐蛐外,还会捉蝲蝲蛄、天牛、蚂蚱、螳螂之类的。夏天的路灯下会有很多蝲蝲蛄,不过那东西长的丑,我是不敢捉的。蚂蚱、螳螂很多,捉来也大都是喂鸡吃。而天牛就不同了,黑黑的硬壳上缀有星星般的白点,两支长长的触角支楞着,飞起来还嗡嗡作响,煞是威风。我们经常用一根线栓在天牛的脖子上,牵着天牛飞,颇有玩如今遥控飞机的感觉。

  童年时的虫虫很多,现在有时也想再捉着玩,可满大街找也看不到一只想要捉的虫虫,偶尔看到一只无精打采的蜻蜓算是很幸运了,也不知虫虫都去哪了?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