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情真意切,朴实感人。
革命圣地——延安,论面积她不是最大的,论土地她不是最肥沃的,论景色她不是最美的,论经济她不是最发达的,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她的政治地位确是神圣而不可替代的。过去,只能从书本中体会红色摇篮的广袤意境,今天有幸身临延安,聆听老师在教室里和革命现场的深入讲解,收获甚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室内与实地教学相交融,这堪称学习培训的最高境界。
延安印象
踏上延安的土地,对延安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延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那里。此后的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及民国等时期对该地均有记载。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易守难攻,素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之锁钥,五路之襟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此看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的落脚点选在延安是何等英明的抉择。
延安人朴实真诚的民风没有变,但人文景观的变化确是天翻地覆的。昔日印象中的白羊肚手巾、羊皮马夹、花褂子、宽腿裤等早已被流行时装所替代,处处显现出都市人的生活气息。据介绍,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位于其境内的“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这也是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原因所在。品种繁多的植被早已将山体掩盖得严严实实,各种树木、花草长势茂盛,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满眼绿色,生机盎然。据介绍,延安市是国家退耕还林第一市,并获批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延安精神
小的时候,常听大人们说起延安,说起毛主席,那种向往的神情、崇拜的表情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了解她、解读她、感受她。于是对于与延安有关的介绍就格外关注,而了解最多的当属延安的革命斗争史。本次到延安参加培训,感受历史的同时,通过延安大学杨延虎教授的讲解,我对延安精神有了系统的认识:
延安精神实质:是共产党人培育的一种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工作作风。
延安精神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突出特征。
延安精神特点:包含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继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景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品格:境界崇高。
延安精神意义:邓小平说,延安成就了中国。
杨延虎教授的深入解读,犹如一把开启心灵之窗的钥匙,让我豁然开朗。“打断双腿还有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这是当时在热血青年中广为流传的话,我想如果我生于那个年代也会对拼死去延安义无反顾。
现场教学,我按历史时间顺序谈收获。
凤凰山革命旧址。这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达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也是毛主席与白求恩初次见面的地方。在雨中,我们聆听了老师对白求恩精神的讲解。她分别从白求恩来中国的经过、辗转中国抗日战场场景、建立战地医院、发明各类手术工具,直到抢救伤员割破左手中指,后为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年仅49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雨一直不停的下着,但同学们不愿结束这堂课,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解,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积极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崇尚医德,廉洁从医的精神。扪心自问,我们能否做到?
杨家岭革命旧址。1938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军首次轰炸延安,由于凤凰山受到严重毁坏,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等领导同志迁驻于此。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盛况。她分别从历史背景、文艺座谈、整风运动、文工结合及优秀作品简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次会议,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中,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70多年来,讲话精神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理解,文化建设的力量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无论什么样的组织,若求得发展与壮大,文化建设一定要抓好。
枣园革命旧址。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迁往枣园。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张思德精神——为人民服务。他从张思德的个人履历、人物事迹、人物生平及历史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专门介绍了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张思德不计得失、造福他人、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他的朴实和纯粹深深的折服了我。
王家坪革命旧址。这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延安的最后一个驻地。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党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经过及历史意义。1947年3月,蒋介石违背谈判协议,调集了39个旅、23万多人的部队大举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中央主动放弃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在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等领导率领中央机关历时1年零5天,行程1000多公里,在陕北成功地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举进攻。
提到延安,一定要提宝塔山,“只有登上了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这不仅是因为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更重要的是它是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自从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宝塔山便成了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航标灯。在这里,我们身着军装,在庄严的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占领制高点》拓展训练,体会了老一辈革命家为解放全中国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感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要义所在。
传承红色与红色传承
学习之余,我想到了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各个生产厂的发展史,过去是否也如集团乌兰浩特卷烟厂一般充满坎坷与艰辛?每每忆起乌兰浩特卷烟厂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我都会心潮起伏。我是1994年参加工作的,之前的一切我并没有亲身经历,但在编撰《乌兰浩特卷烟厂志》时,实地采访和大量翻阅了人物和史料,那些场景则如自己亲身经历一般清晰,震撼我的同时,我想到的仅是“峻岭上的青松”精神指引,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奉献意识。这次学习后,我的不平静感更加强烈,我兴奋,是因为我知道,我找到了一条线索,理清了一条思路,形成了一种思维,深化了一种认识和理解,那就是乌兰浩特卷烟厂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兴安盟的经济支柱,期间的每一步,无不是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无不是受着延安精神的引领,无不是对延安精神的接续和传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传承红色,乌兰浩特卷烟厂人始终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之潮涌遍祖国大江南北,经济匮乏、百废待兴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乌兰浩特市委应改革之潮流而动,在1982年迅速而果断地复建了乌兰浩特卷烟厂。从此,乌兰浩特卷烟厂人积极响应国家及行业号召,围绕各时期政策要求发展自己。从独立法人到三次重组,只要是国家局要求做的,我们均做到。正是传承了延安精神,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乌兰浩特卷烟厂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与辉煌;
传承红色,乌兰浩特卷烟厂人始终立足现实,放手内部改革。知识落后、文化水平低下,就从普及中小学知识入手开展扫盲行动,夜校培训后,通过考核才可上岗;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下,就从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入手,从花高价买进大学生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入手,通过竞争,成绩优异者才可走上重要岗位;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就从技术改造、引进设备、开展QC攻关活动入手,从抓基层班组建设、环境建设、现场管理、环节干部竞争上岗入手,通过争取资金,引进项目,改进设备、提升管理水平等途径获得国家局及行业各单位的认可,从而为后天生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传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乌兰浩特卷烟厂才赢得了生存的空间;
传承红色,乌兰浩特卷烟厂的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人的价值标准,就是认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创新性内涵,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被赋予不同的历史使命。建厂初期,乌兰浩特卷烟厂为数不多的共产党人始终把发展企业、职工当家作主和改善职工及其家庭物质生活条件作为首要目标,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遇有急难险重,党员一定第一个冲上前。随着企业的壮大,生产能力、技术条件等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企业再进步的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厂党政领导带领广大党员果断做出进行八五技术改造的决定,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出困境,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与提。进入2004年,在国家局改革战略决策指引下,乌兰浩特卷烟厂面临重组,在寻找重组对象的过程中,乌兰浩特卷烟厂党政班子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召开党员干部大会,最终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方针,即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有利于改善职工生活;
传承红色,乌兰浩特卷烟厂人切身体会且感触最深的当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建厂初期,乌兰浩特卷烟厂就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治厂方针,确定“峻岭上的青松”为企业精神,每个人都是企业的建设者,下班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