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商周时代,玉鱼作为一种独立的玉器形制就已出现,但显得较为单一。由于鱼与“余”、“玉”谐音,所以鱼就成了人们眼中富贵有余(鱼)、年年有余(鱼)、金玉满堂等吉祥用语的象征之物。到了唐宋时期,由于佩鱼制度的出现,玉鱼的品种逐渐增多起来,自宋至清,佩鱼深受士大夫和文人雅士喜爱,以致形成了一种时尚风气。清代民间工艺制作的玉鱼产品较多,或作为佩鱼随身佩戴,或作为玩物随时把玩,亦有雕刻成鱼形鼻烟壶或其他工艺品的,小巧玲珑,便于携带。
图中所示为清代玉鱼鼻烟壶,长8厘米,缺盖。只见在硕大的鱼头上,鱼嘴圆张,口沿圆厚,鱼鳃处用两道弧线勾勒,似在轻轻闭合,与张开的鱼嘴协调,仿佛正在惬意呼吸。鱼肚中被巧妙掏空,用于盛装鼻烟料。玉鱼周身纹饰雕饰完整,鱼眼双圈凸出,活灵活现。鱼尾巴扇形微撇,隐隐摆动,动感十足,虽然并不在水中,但仍见其自然游走之势。玉鱼的鱼鳞不像一般的鱼儿那样周身密布重叠,只是在鱼身下部和鱼背上雕刻了少部分叠压圆片鳞。鱼腹间,玉鱼的胸鳍和腹鳍共四片鱼鳍对称贴于鱼身,仿佛鸟的翅膀,鱼鳍上的数条纹路清晰可见。从鱼鳃处至鱼尾的鱼身大半部位没有鱼鳞,只有紧挨鱼鳍向上延伸的三枝荷梗,分别撑出的是莲蓬、荷花和荷叶纹饰,暗示鱼儿正在荷林间恣意游走,生动写实,和谐自然。玉鱼周身没有任何穿孔,可见不是作为佩戴之用。
鼻烟壶是随着明末清初欧洲鼻烟传入中国而产生的,始于明末,盛于清代,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材质多样,普通的与名贵的兼有,传世较多,蔚为大观。鼻烟壶形制繁多,一般以瓶式最为多见,也有依料而为,或以动物形状出现的。玉制鼻烟壶始于清乾隆时期,样式千变万化,瓜、果、梨、桃、蝉、龟、鱼等形态各异的壶形比较常见,就像这件玉制鼻烟壶,便是以鲤鱼的模样制作而成的,惟妙惟肖,赏心悦目。
鲤鱼是鱼类中比较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体形丰腴优美,味道绝佳,被宋代医学家苏颂列为“食品上味”。在我国民间,鲤鱼被赋予许多美好的寓意,如鲤鱼跃龙门、吉庆有余(鱼)等。作为一种传统的吉祥物,鲤鱼图案经常出现在窗花剪纸、建筑雕塑、织品花绣和器皿、年画之上。
这件玉鱼鼻烟壶器型完整饱满,造型匀称可爱,色泽鲜润。制作上充分结合了鲤鱼背高体宽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丰满的鱼头、扁胖的鱼身、宽大的鱼鳞,显得栩栩如生,美不胜收。玉质晶莹温润,包浆丰厚,光滑爽手。周身纹饰雕刻刀法细腻,手法精湛,于简中见繁,尤其是采用了平雕与浅雕相结合的工艺手法,使鱼身显得凹凸起伏、错落有致,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散发出浓郁的艺术气息。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