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烟具赏析 > 正文

王懿荣收藏的鼻烟壶里的“乾坤”【图】

2013年04月18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济南时报》编辑整理 作者:
A+ A

  于是,时任烟台地区博物馆馆长的史征夫立即给青岛文物店和青岛外贸打电话,向他们讲明,福山王氏墓地出土的雕花翡翠鼻烟壶要去青岛出手,请他们帮忙按国家政策予以扣留。李经章一边和李焕一叙旧情,一边了解到了鼻烟壶出土的全过程。据说慈禧太后非常赏识王懿荣,所以把雕花翡翠鼻烟壶赏赐给了王懿荣,王懿荣非常喜欢,一直珍藏。

 

清雕花翡翠鼻烟壶,现藏于烟台市博物馆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是雕花翡翠鼻烟壶曾经的主人。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就是把烟草发酵后研磨成粉,装入专用的鼻烟壶内,然后用骨匙挖出一点放入鼻烟碟中,再用拇指蘸起送到鼻孔吸用,鼻烟刺激鼻孔使人打喷嚏,让人感到爽快提神。

  鼻烟17世纪开始在欧洲流行,明末清初传入中国,清朝人非常时兴吸鼻烟,王公大臣和富豪们一起吸鼻烟时,总是互相炫耀自己的鼻烟壶,这就使得鼻烟壶的制作、把玩和收藏迅速兴起。各种珍贵材料和巧妙手艺都用在了制造鼻烟壶上。

  在烟台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清雕花翡翠鼻烟壶。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材质、手艺和出于宫廷的显贵“身份”,还因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极其曲折的传奇故事。

  2月20日,记者来到烟台市博物馆,倾听了这个故事。故事的讲述人是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李华杰,巧合的是,李华杰的父亲李经章正是这一传奇故事的当事人之一。

  文物店来了个农民

  1975年9月的一天上午,刚刚恢复营业不久的烟台地区博物馆所属的烟台地区文物店像往常一样开门营业。这时候,一位农民来到了文物店收购部,拿出一个小绿瓶来,说要拿去青岛卖,先来这里问个价。

  当时在收购部值班的是王书庭和张君佩两位老先生,他们一看这个精美的“小绿瓶”,就知道是雕花翡翠鼻烟壶,他们没有急于打价,而是问那农民这鼻烟壶的来历。农民说他是福山古现人,这个小绿瓶是平坟整地时从墓里挖出来的。两位老先生听后告诉他,出土的东西不给打价,农民于是匆匆赶去青岛了。

  农民走了之后,王书庭和张君佩觉得此事重大,于是立即向博物馆的史征夫、李经章和李步青报告。巧合的是,李经章在解放初期曾在福山县文教局工作,是古现一带的“包片干部”,经常到古现的农村蹲点,所以非常熟悉那里的情况。他知道古现是著名的“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故乡,王懿荣的家族墓地就在那里,于是立即想到这么精美的翡翠鼻烟壶很可能出自大收藏家王懿荣或其家人的墓中。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件出土文物必须被追回来。

  于是,时任烟台地区博物馆馆长的史征夫立即给青岛文物店和青岛外贸打电话,向他们讲明,福山王氏墓地出土的雕花翡翠鼻烟壶要去青岛出手,请他们帮忙按国家政策予以扣留。

  青岛方面第二天就回了电话,说果然有一位叫李焕一的人,带着一件雕花翡翠鼻烟壶,先是来到青岛文物店打价,然后又要去青岛外贸工艺品部出手。青岛方面接到烟台方面的电话后,立即请青岛公安部门协助,将李焕一和鼻烟壶当场扣留,并请烟台方面派人去领人接物。

  “想把它卖了给俺大队换台拖拉机”

  李经章一听李焕一这个名字,就想起他是当年自己非常熟悉的福山古现李家村的老支书,于是就立即坐车赶往青岛,到了青岛一看,此人果然是老熟人李焕一。

  李经章一边和李焕一叙旧情,一边了解到了鼻烟壶出土的全过程。

  原来,李家村在平坟整大寨田的时候,挖开了王懿荣的儿子王崇烈的墓。当时墓里有好多东西被作为“四旧”给毁掉了,其中王崇烈遗体的胸部有一块刻有四五十个字的骨头,社员们也不知道那是珍贵的甲骨文,当场就将其砸得粉碎。当时李焕一并未在场,当他闻风赶到现场,看到大甲骨被砸,非常痛心,立即制止了哄抢和破坏。仔细查找现场,李焕一又发现了这件雕花翡翠鼻烟壶,发现之后,有人还是要把它当“四旧”砸掉,李焕一说服了他们,带回大队部保存了起来。李焕一觉得这应该是件好东西,就想把它卖了给大队换台拖拉机。于是就有了到烟台、青岛文物店打价的经历。

  听完故事,李经章向李焕一宣传了国家关于出土文物的法律政策,李焕一了解之后,一回到烟台就郑重献出了鼻烟壶,博物馆也按照相关政策给了他相应奖励,李华杰回忆,“据父亲说,应该是奖励了几千块钱,在当时够买一台拖拉机了。”

  处理完鼻烟壶事件之后,李经章马不停蹄,又跟随李焕一到李家村查看了王崇烈墓,墓已被平,但在李焕一的帮助下,又从村民手中追回了青铜车軎和玉刚卯等12件出土文物。如今,这12件出土文物和雕花翡翠鼻烟壶一起,都珍藏在烟台市博物馆。

  太后赏赐之物王懿荣家传珍宝

  李华杰告诉记者,如果当时这件鼻烟壶真的被卖给青岛外贸,然后流到海外,后果将不堪设想。文物的价值不仅在文物本身,也在于其传奇的流传经历,这件鼻烟壶就和“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家族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

  王懿荣(1845—1900年)字廉生,山东福山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被称为“甲骨文之父”。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侍读学士。

  据说慈禧太后非常赏识王懿荣,所以把雕花翡翠鼻烟壶赏赐给了王懿荣,王懿荣非常喜欢,一直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以及一班显贵大臣则逃离了北京。作为一个文质彬彬的祭酒,王懿荣如何掌兵御敌?虽然如此,王懿荣依然率领乡勇奋勇抵抗。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悲愤交加的王懿荣带着妻子、大儿媳一起,在自家院内投井殉国。

  王懿荣壮烈殉国后,他的时任直隶候补知府的次子王崇烈(1870—1919年)从天津赶到北京料理父亲后事,变卖了父亲收藏的一些文物,但是包括一件刻有四五十个字的甲骨和这件雕花翡翠鼻烟壶在内的少量文物,因为是父亲特别心爱之物,所以被保存了下来。当王崇烈去世入殓时,他的家人为他陪葬了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少量藏品,特别把那片刻字最多的甲骨放在王崇烈的胸口,把鼻烟壶放在他的手中陪葬。可惜的是,甲骨被村民砸碎了,幸运的是,鼻烟壶辗转保存了下来。

  鼻烟壶里藏乾坤

  李华杰说,鼻烟壶看起来虽小,其实里面蕴含着相当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这件清雕花翡翠鼻烟壶,整体呈扁圆形,小口、短颈。整个鼻烟壶高5.3厘米,最大径3.7厘米,重50.5克,采用冰种翡翠为原料,壶体通身翠绿,质地莹润,浅浮雕山石、芝、兰,生机盎然,宛如一幅生动的花卉图。壶顶,也就是鼻烟壶盖是一个粉红色碧玺。鼻烟壶整体造型美观大方,雕刻刀法圆润,工艺精湛,具有浓郁的清代宫廷风格。

  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当时吸用鼻烟的人很少。雍正、乾隆对鼻烟非常喜爱,朝野上下更是上行下效,是鼻烟发展最辉煌时期。道光年间,民间吸闻鼻烟已成为一种时尚,鼻烟壶的制作应运而生,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鼻烟壶小巧精致、宜于把玩,在制作中汇集了书法、绘画、雕刻、烧造、镶嵌等各种工艺技术,鼻烟壶上纹饰的题材更是广泛丰富,山水草木、亭台楼榭、珍禽瑞兽、花鸟虫鱼、历史故事、市井风俗等等,不一而足。一件小小的艺术品,浓缩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制作鼻烟壶的材料也包罗万象,金、银、铜、瓷、玻璃、玉石、象牙、琥珀、竹、紫砂、漆、珐琅、蚌壳、珊瑚等应有尽有。李华杰说,烟台市博物馆藏的这件鼻烟壶,之所以价值很高,也跟其翡翠质地有关,“翡翠产于缅甸,比国产玉硬度高,所以国际上也将其称为‘硬玉’。明朝末年翡翠传入中国,清朝后期,由于慈禧太后特别喜爱,使得翡翠风靡朝野。皇宫造办处也精选上等翠料,组织能工巧匠雕刻成各种首饰、摆件等物品供太后和皇家佩戴和把玩。这件由宫廷制造的雕花翡翠鼻烟壶的选料和做工都非常讲究,所以更显珍贵。”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