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旱烟杆
旱烟烟具重庆人称烟杆(竿)。彭水地区称烟杆用木旁的“杆”,酉阳地区人称烟竿为竹字头的“竿”。重庆大多数地区用木旁“杆”。黔江地区有棒子烟杆、竹头烟杆、狮子头烟杆、巴巴烟杆及各种长短烟杆。
烟杆由烟嘴、烟锅、烟杆三部分组成。烟嘴、烟锅多用金属铜、铁、锡、或者玉石材料做成,形状大同小异,差别不大。烟杆一般用竹、木制成。
旱烟杆烟杆按长度分为四种:
一是袖珍烟杆
一般长3寸左右,用竹、木、铝材制成。因为短小,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不用时则可放在口袋里。城镇喜爱的人更多。比长烟杆更显得潇洒一些。重庆地区到六十年代仍有相当的乡镇干部,农民使用。到90年代使用的人很少了。
1949年以后,袖珍烟杆的制作开始半机械化,烟杆上的图画也比较精致。
二是小烟杆
长5寸—7寸,可用一节竹管制成。重庆乡镇普通干部多用此种烟杆。
五十年代初,彭水等地区多用铝制品做小烟杆。
三是短烟杆
这是重庆农村中普遍使用的大众化烟具,长1尺多,一般用竹管制成。烟杆前端装上烟斗,尾部安上烟咀配上烟袋,适宜吸土烟用,携带比较方便,不用时插在腰间。
短烟杆从开始使用,一直到五十年代农村都极为盛行,现极少有人使用。
重庆巫溪等地人称为短烟杆“短烟锅”。土家族人称“枝枝花”、“马棒”也戏称为“随身宝”。万州地区农村俗语称烟棒、烟竿,重庆巴南区农村称之为“烟吹棒”。$page$
四是长烟杆
清末民初,重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巫山、巫溪、奉节农村盛行的长烟杆,有3—4尺长。巫溪人称长烟杆为“坐家货”,为“万能烟锅”。涪陵地区称它为“瓢儿脑壳”,无论好烟、碎片、烟骨、杆均可吸食。长年使用后,烟杆乌红发亮,烟斗内沉淀的烟油常被人用来消肿化瘀,散顽疮用。
长烟杆用毛竹(楠竹)制成。选走边竹笋,出土后约尺许高时,开始从根部剥去笋衣,1—2天剥去一张,使其生长缓慢、节密,越往上长,竹杆越细。寒露节后,用锄连根挖出,置于通风阴凉处自然晾干。再用铁丝打通竹节,配上烟咀烟锅,烟荷包、打火镰、及山羊角、野猪牙等饰物。一杆古色古香、富有民族风情的长烟杆便包装完毕。
农村中老年人特别喜爱长烟杆,一般出门务农赶集,长短烟杆都带。长烟杆除吸烟量大过瘾外,还可以当扁担挑东西,晚上走夜路可以当防身器。
酉阳土家族人烟杆最长有近2米,咀和头系铜做成,约一市斤重。土家族老人用长烟杆时,喜欢把烟叶烤枯捻碎,按入脑壳(烟锅)内,置于火中,慢慢吸之。
二、水烟杆
民国至1949年前后有一种专门吸水丝烟的旱烟杆。黔江人称“水烟斗”。烟杆形状是旱烟杆,装在烟斗的不是叶子烟,而是丝烟,用旱烟杆吸之。
清道光八年(1828年)前后,涪陵垫江县出现了自制的名烟具“苏竹管”烟杆、竹水烟袋。旱烟杆(小型)既可以吸叶子烟,也可以吸丝烟,有一点烟斗的味道,只不过没有烟斗的制作那么讲究。
另外,土家族人的“马棒”烟杆制作也很讲究:土家人把毛竹节按“生、老、病、死、苦”五个字顺序取其长短。因长烟杆3—4尺长、短烟杆1尺左右长,即便是小烟杆也有5—7寸长,因而取其长短时便时时注意,最忌讳“病、死、苦”三节,以表达良好的祝愿。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