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为了消除城乡差别,党和人民政府提出“工农联盟”的政治主张。此时,天津康乐烟草公司生产一种“老乡牌”卷烟,适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要求。康乐烟草公司原来是一家上海烟厂,为什么来到天津,此话说来很长。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指定上海、天津、青岛、武汉四地,为政府规定的卷烟生产集中地,其他地方设立烟厂原则上不予批准。为此,沪、津、青、汉的烟厂比较集中。其中以上海最多,最多时达一百多家烟厂,还有英美烟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总部也设在上海,这两家公司在上海不是一个厂而是几个厂,上海卷烟的产量占据中国卷烟的80%。最初的上海烟的市场多集中在南方,而天津以英美烟公司天津工厂最大,还有日本人的东亚烟厂和希腊商人的正昌烟厂,市场上基本没有上海烟。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津卷烟工业受到重创,产量减少,元气一直恢复不起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低进口税政策,大量的美国烟进入天津市场,当时流行“红光”、“骆驼”、“菲利普”等几个牌号。1948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取缔进口奢侈品销售办法”,美国烟列入受禁物品之一。此后,上海烟乘隙进入天津市场。在英美烟公司和上海烟的夹击下,天津本土的15家民族资本卷烟厂开工的仅有5家,半开工的5家,停产的5家。
当时天津市场上的上海卷烟品种繁多,如锦华烟厂的“锦华”、“大鸿运”,国华烟厂的“天鹅”,仙乐烟厂的“仙乐”,裕华烟厂的“红土”,康乐烟厂的“红宝”等。它们在报纸、电台上,连篇累牍地做广告。由于物价飞涨,市民“重货轻币”,一时间畅销的上海烟与美钞、黄金、大五福布一样,成为人们囤积的物品。城乡居民纷纷抢购,甚至不吸烟的人家也囤积纸烟。
康乐昌记烟草公司成立于1945年,资本额为1亿元法币,为股份制企业,由大股东戴孝悌、王自本主持。营业所位于上海中正东路(今延安东路)607号,工厂位于徐汇区斜土路434号,拥有卷烟机3台,雇佣工人120—470人,月卷烟产量500-2000箱(5万支),产品有康乐、春秋、比合子、苹果、双蟹、茄字、红宝等牌号。1948年,康乐烟厂的戴孝梯与厦门烟商沈水洪合资在厦门成立中国华康烟草公司(厦门卷烟厂的前身)。次年3月,华康烟厂开工投产,生产“老头牌”、“红霞”“牛牌”等丙、丁级卷烟,年产仅2646箱。而上海的康乐烟厂由刚毕业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工学院毕业生庄逸凯主持。
天津解放后,上海烟在天津的销路有所减缓,天津地方卷烟工业开始复苏。同时国家依照对私营企业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针对上海烟草行业的畸形发展和过于密集的情况,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改组和合并工作。根据全国工业布局调整,在人民政府的号召下,一些卷烟厂从上海纷纷迁出。其中康乐烟草公司于1952年迁到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大街9号,由庄逸凯担任厂长。该厂自上海带来了“苹果”、“红宝”等产品,继开发“大楼”牌产品后,又开发了“老乡牌”卷烟。“老乡牌”烟标有两种款式:一为竖标,一为横标。有灰、红两种颜色。主图为扎着羊肚白手巾,留着白胡须的陕北农民形象,附图为8个字“老乡健康,乡村快乐”,还标有“康乐烟草公司荣誉出品”的字样。后来工厂迁至和平区哈尔滨道23号,1956年天津卷烟工业开始公私合营,康乐烟厂合并到天津卷烟厂,这个牌号销声匿迹了。但是,随着烟标收藏市场的升温,作为天津小烟厂的烟标,受到了收藏者的追捧。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