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5日,黄浦江畔多了一座建筑,那就是中国烟草博物馆。至今,中国烟草博物馆已走过了十年历程。对于博物馆初创时的往事,中国烟草学会原秘书长鲁春林仍记忆犹新。
“我经历了比较关键的四年”
2000年,鲁春林担任中国烟草学会秘书长时,正是中国烟草博物馆筹备建馆的初期。“建中国烟草博物馆是国家局党组的重大决策,是全国烟草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愿望。要说中国烟草博物馆的建设,我经历了比较关键的四年,正好是破土动工到建成开馆的那段时间。”他说。
国家局决定重新启动中国烟草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后,作为具体筹建部门,中国烟草学会很快就开始了各项工作的讨论和实施。当时,鲁春林被任命为中国烟草博物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筹备处主任。
当时建馆面临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筹集建设资金。国家局经过前期测算,预计烟草博物馆建成共需资金1.8亿元。得知建烟草博物馆的消息后,行业上下纷纷表示会大力支持。经过研究,国家局最终决定采取行业各省局(公司)及下属企业单位共同捐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鲁春林负责与各单位联系。他说:“开句玩笑话,我当时参加行业会议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筹建资金。好在行业各省局(公司)都很支持、很热情。”
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中国烟草学会既要落实烟草博物馆设计方案的事情,还要开展烟草文物搜集工作。
烟草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方案是多方讨论的成果,筹备处为此开过三轮招标会议。招标过程中邀请了美术和雕塑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方案讨论,并提出“建筑外形要有大型商船和玛雅神庙的元素、外墙采用镶有‘烟华风云录’主题花岗岩浮雕形式”的构想。按照程序,筹备领导小组把方案上报国家局党组,经开会研究,最终确定了这一方案。
“文物征集集中了全行业的力量,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鲁春林说。
为了及时顺利地完成烟草文物征集工作,国家局专门下发了《关于收集和保护烟草文物藏品的通知》。为保证文物搜集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烟草学会把各省烟草学会的秘书长确定为联络人,负责本省文物搜集工作。
文物征集期间,每个省局(公司)都花了很多的心思,并将收集到的文物及时运到上海。“那时候,烟草学会工作人员去各地出差都带有收集文物的任务。在完成本职工作后,他们都花费很多时间去寻找当地与烟草有关的文物。”鲁春林说。
在普遍撒网的同时,中国烟草博物馆筹备小组还通过行业人员联系行业外烟标、烟斗、鼻烟壶等文物收藏爱好者,一旦发现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文物就和宝主商量能否转让。
“这就把普遍征集和重点征集结合起来,保证了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鲁春林说,全行业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张网,拧成一股绳。正是借助这股力量,到烟草博物馆建成时,文物搜集工作才能基本完成。
烟草博物馆建成以后,首要问题是怎么布馆。参照美国一些烟草展示馆和日本烟盐博物馆的经验,当时筹备组和相关专家商讨多次后,初步拟定了两个方案:一是以烟草历史文化发展为主线,辅以烟草各方面发展情况的介绍。二是分文化、农业、管理、工业等板块进行展览。为保证最大可能地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文物,经过商定,筹备组和相关专家确定用第二种方案来布置展馆。
“一定要把它办好”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烟草博物馆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此,鲁春林很欣慰。对于中国烟草博物馆今后的发展,鲁春林充满期望。在他心里,中国烟草博物馆应充分发挥它的研究功能,定期邀请烟草方面的老专家召开研讨会,努力向他们学习,深入发掘烟草历史和文化。中国烟草的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年轻工作者既要有老一辈专家的学术水平、品格素养,也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争取更大成果。
同时,鲁春林也希望中国烟草博物馆能更好地发挥收藏烟草文物、展示烟草文化、研究烟草历史的功能,加强与有关方面和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有了中国烟草博物馆,世人就能对中国烟草有更多了解,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烟草文化的建设。
“博物馆集中了全行业的智慧,能够全面系统展示我们烟草的文化历史,一定要把它办好!”鲁春林最后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