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烟公司出品的烟画《造船匠》
我国的造船历史很悠久,人们在五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迹中,就发现了古代人发明的独木舟。到了春秋时期,《诗经·小雅》中则有“泛泛杨舟,绋纟丽 维之”的句子。由此可知,当时的人不仅以杨木制舟,而且善用绳缆操作船只。当然,这一时期的船主要是一些小船,仅乘三五人而已。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技艺水平的不断提高,船越来越大。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句著名的唐诗把三国两晋时期出现的大船描写得十分传神。据《晋书》记载:“武帝谋伐吴,诏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这样的大船,主要是用于战争。
到了隋炀帝时期,船的体积就更大了。据宋代刘又庆的《大业杂记》记载:其中龙船“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四重:上一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周以轩廊;中二重有一百六十房,皆饰以丹粉,装以金碧珠翠,雕刻奇丽,缀以流苏羽葆、朱丝网络;下一重居内侍及乘舟水手,以素丝大绳六条,两岸引进”。及至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舳舻千里,队伍浩荡,其规模型制更是可想而知。可以说,当时我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的,造船匠队伍也是十分庞大的。
从文献上看,我国的造船匠不仅能制造各式大小船只,甚至还能造“潜水艇”。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称:秦时“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浮沉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这种“沦波舟”,能沉浮于海底,岂不是古代的潜艇吗?
清王朝实行了“海禁”,闭关锁国三百余年,以致在晚清时期,国内竟然再也找不到能造大船的工匠。民间的造船匠,也只能制造些小型的木船而已(如图)。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